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借贷炒股、千万粉丝博主荐股被封,新股民入市须“新知”

南都·湾财社启动“投教护航·粤投有方”投教新知栏目,结合近期投资热点话题传播投教新知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黄顺威 马青 10-21 01:27

  扫码参与问卷调查

  近日,股市波动增加,投资者对后市产生了不少疑问,本轮行情结束了吗?新股民是否还能入市?接下来如何应对?另一方面,随着行情发展,借贷炒股、违规荐股等行为有所“冒头”,且已引发监管关注。日前,有千万粉丝博主因多次违规荐股,账号被封。

  针对持续涌入的新股民和杠杆资金,业内传来消息,近日,监管向券商下发了通知,要求券商严格落实适当性管理,加强风险揭示,规范营销推介行为,持续做好投资者服务,加强合规风控管理。作为经济与人口大省,广东投资氛围浓厚,拥有规模庞大、交易活跃的投资者群体,投资者教育工作一直创新引领、任重前行。

  南方都市报·湾财社启动“投教护航·粤投有方”投教新知栏目。栏目将以近期投资热点话题、对投资者有一定影响的投资事件作为探讨切入点,答疑解惑投资者关切话题,传播投教新知识,从而提升广东投资者的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

  栏目采用“以案说法”形式,针对近期股市热议的借贷炒股、“大V”荐股、追高“被套”等现象,通过展示鲜活的案例以及专家、机构观点和提醒,提升投资者风险防范意识,帮助投资者行稳致远。

  借贷炒股?

  银行称发现将提前收贷,或还面临罚息  

  筹钱进场?贷款炒股?有网友道:整个十一,身边朋友不是在筹钱就是在筹钱的路上。近期,随着股市行情的升温,网络社交媒体上,贷款入股市的话题亦热火朝天,不少网友发帖分享投机贷款入市经验。然而,借贷炒股并不可取!面对此类“苗头”,已有多家银行发布公告称,如信贷资金违规流向股市等领域,不仅将提前收回贷款,还有银行表示会加100%的罚息。尽管如此,仍有不少投资者抱着“搏一搏”的心态在红线内外反复跳跃。

  10月10日午间,有媒体报道称,有外卖小哥贷款入场,但经历了10月8日的剧烈波动,10月9日更为糟糕的盘面表现让他的账户一天亏损6000元。炒股11天,涨9天半,跌1天半。这一跌不仅回吐所有利润,同时亏损1600元,且未算贷款本身需要还的利息。

  监管机构早已明确表示,信贷资金不得用于股市投资,且向来如此。银行也加强了对贷款资金流向的监控,一旦发现资金违规流入股市,将立即采取行动,包括提前收回贷款等措施。

  广发证券等金融机构也强调,不要使用银行信贷资金炒股投资;不要拿看病钱、养老钱炒股投资;不要因为炒股投资耽误了子女教育资金安排;警惕借钱炒股的行为;用于家庭日常开销或应对突发事件的钱不能拿来投资。  

  网络荐股热再起

  千万粉丝博主账号被封  

  伴随本轮行情,社交平台上又掀起了一阵“荐股热”。一些投资类的自媒体以“发牛股”“大师推荐”“绝对保证不亏”等噱头引新入局。

  10月11日,千万粉丝博主大蓝抖音账号因违规荐股被封。据了解,该博主此前连发几十条近期股市相关作品,多次推荐股票。其中内容不乏“新手炒股赚钱买哪支股票”“公开预测8号股票涨跌”等带有强烈引导性的炒股内容。视频中,博主大蓝常在豪车、别墅里录制,并曾激动地在视频中表示:“相信我,节后(股市)必爆炸!”对于大蓝被封的消息,有网友评论道:“他走了,我们被套住了!”还有的网友戏称:“大蓝的股票买了,小杨哥的月饼买了,现在吃了上顿没下顿。”

  除了博主、网红荐股,南都·湾财社记者发现还有许多自称“大神”的荐股直播和荐股群聊,这些自称经验丰富的荐股“老师”,以提供优质股票、指导买卖等服务筛选用户进行多种目的的“收割”。其中包含但不限于以兜售课程、咨询服务为目的、加入相关群聊后倒卖个人信息甚至通过股票推荐引诱投资者进入其他现货市场等。

  上海反诈中心10月8日发文提醒:投资伴随风险,不可能稳赚不赔,更不要盲目相信所谓的“总监”“专家”提供的“内幕消息”。对于投资回报明显高于正规平台的更要谨防被骗。

  另外,对于往往缺乏事实依据的小道消息切勿盲目轻信,这些可能是出于个人情绪或利益而传播的谣言。这些信息不仅可能误导投资者的决策,还可能导致不可预计的经济损失。投资者在获取信息时,应选择正规渠道,如金融新闻、专业分析报告等,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加入“抢筹”大军盲目追高

  有股民称3天从盈利到“被套”  

  9月27日早上,A股市场迎来了一波前所未有的火爆行情,成交量激增,市场情绪高涨。这场交易热潮却让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交易系统“崩”了!当天上午上交所的交易系统出现了短暂的宕机,导致很多投资者无法正常买卖股票,甚至撤单都成了难题。

  之后几天,各种券商银证转账卡顿、交易软件卡顿、账户身份信息更新审核缓慢等消息频发。在各种股票交流群,股民的情绪被彻底点燃,“抢钱的时代来了”“all in”“抢慢一步买不进”……各种股票群洋溢着一种过节般的喜庆。据记者观察,在股票交流群中,偶尔也会出现“涨太快,不要追高,谨防回调”等声音,但很快又被淹没过去了。

  记者观察到,在某股票交流群,9月30日,沉寂一年多的小李(化名)也加入了“抢筹”大军。当天,小李同样有着“抢筹慢一步买不进”的经历。然而,本周小李开始出现亏损,且开始降低仓位,此后尝试重返市场却再次遭遇亏损。10月10日,小李称“认栽,明日退市”。

  记者发现,在社交平台上,很多网友分享了最近的投资股市“业绩”,其中不少同样是“追涨”买入。10月11日,有人网友表示,越买越多,结果3天时间内,账户已从盈利5万到亏损4万,并懊悔称没卖在人声鼎沸时,没想到过去了这么多年,自己还是被套住了。

  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策略官陈果提醒,第一,不要盲目追涨,不要因为牛市来了,股票基本上都在涨停板,就持续加入。很多时候,牛市当然有赚钱的机会,但盲目地追涨很容易在一个相对的高位被套牢。第二,不要不加选择地买入。如果你不加选择,看哪个股票还没封涨停,就追进去,很可能选择了业绩或者质地比较差的公司。  

  监管紧急提示

  多家券商加强投资者教育  

  针对持续涌入的新股民和杠杆资金,业内传来消息,近日,监管向券商下发了通知,要求券商严格落实适当性管理,加强风险揭示,规范营销推介行为,持续做好投资者服务,加强合规风控管理。

  近日,已有多家券商发文,积极开展投资者教育,帮助新股民更快学习市场知识,应对市场风险。

  整体来看,各家券商的投教科普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希望新入市的投资者走得别太急,应行稳致远;二是建议越是在市场火热时越要做好理性的资金规划;三是送上最适合新手入场的投资建议。

  此外,各家券商还制作了交易常识、基础规则、股市热词、常见的业务权限开通、各类投资工具等各类投教知识的科普内容,新股民通过学习相关内容,以便快速掌握股票、ETF、基金、债券等投资工具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近年,随着资本市场和新媒体、新技术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投资者对投教内容、形式均有新需求,各大券商、基金等机构纷纷加大投入,积极探索和实践投资者教育的新模式。然而,当前专业机构在开展投资者教育的过程中,专业性丰富有余,但依旧带有“填鸭式”“自说自话”等传播习惯,内容难以真正走进投资者的心里。

  近日,中国证监会广东监管局有关负责人在走访辖区投资者教育基地中也提出,创新投教服务机制手段,深入研究分析投资者需求变化以及投资者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认真总结有效经验做法,不断推出优化投教服务的新模式、新方法。

  投资者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监管、媒体和机构等多方参与,充分利用多方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将专业知识转化成大众投资者能接受理解语言,帮助更多专业投教机构“走出去”,进一步加深与投资者的纽带关系。此外,要把投教工作做实,最重要的是以广大中小投资者为落脚点,把工作重点建立在中小投资者的投资特点和习惯等基础上,回应投资者的焦点内容,进一步深化体现“金融为民”的服务思路。

  “5问5答”

  股市动荡明显,如何避免踩雷?这些信息很重要

  牛市还在吗?  

  国庆长假后首周,A股波动明显,与节前普涨、成交额持续放大局面形成了较明显差异,不少投资者发出了灵魂拷问:“牛市还在吗?”

  中信建投首席策略师陈果较早就把这轮行情定义为“牛市”,陈果表示,本轮牛市分提振预期、攻坚克难、扭转通缩三个阶段。对于近日A股震荡,陈果表示,本轮股市大涨仅达到情绪高点而并未达到估值和盈利高点,可能为偏阶段性顶部的位置,并非本轮牛市终点,回调后,牛还在。但牛市“躺着赚钱”“随意捡钱”的第一阶段已经过去了,当前A股进入震荡“赚钱难”的第二阶段,这阶段是一个拉锯战、震荡格局。

  多家机构同样认同A股正“由熊转牛”,但已经从“闪电战”转到“拉锯战”,调整有利于市场走得更远。

  浙商证券表示,伴随着交易量快速回落以及短期获利盘涌出,市场已经进入震荡整理的第二阶段,本轮行情是月线级行情,其背后逻辑或可类比2008至2009年的“四万亿牛”,预计本轮行情或呈现“快速上涨-震荡整固-再度拉升”三段式节奏。

  这轮股市能涨多少涨多久?

  中欧瑞博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投资官吴伟志称,股市能涨多少涨多久,取决于政策的决心与力度、股民的疯狂与理性、政府调控的水平和艺术三个关键变量,政策力度越大、股民越理性、调控把“疯牛”变“慢牛”,行情走得越远。

  长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毅表示,股票价格由EPS和PE组成,一个是估值,一个是业绩。业绩实际上取决于经济的好坏,经济好了,企业业绩自然就好了。PE的影响因素就比较多,跟资金量、利率等有关,利率降了以后,大家自然会把钱拿出来投资。

  国信证券分析师王开提醒,本轮股市若要进入稳定的上涨阶段,需观察:内需景气度是否实质性改善、企业盈利能否上修、外资流入持续性和新发偏股型基金份额变化。  

  市场调整后,后市看好什么方向?  

  广发证券则复盘了历史上经典的“5.19”上涨行情,行情主要经历三个阶段:牛市初期,金融服务、信息科技弹性最大,金融行情结束,一般也对应着第一波行情结束;调整阶段表现抗跌的主要是前期涨得少的或业绩好的;慢牛阶段,领涨的是有事件催化的或业绩好的,“5.19”行情的后期,并购重组事件成为驱动个股上涨的核心因素。因此,行情初期重点关注金融服务与信息科技,行情调整阶段关注低波动品种,行情震荡上行阶段以业绩为主线。

  华鑫证券分析师邓利军表示,短期科技和部分核心资产可能依旧占优。一是历史经验上,大幅放量后周期、消费、科技相对占优;二是当前放量后科技、消费等部分核心资产可能占优。同时,建筑、周期等行业的中部分低估值国企短期也可能有配置机会。一是历史上上涨进入中期阶段后,景气或盈利偏好的行业相对占优;二是当前建筑、周期中的低估值国企受益于三季报和政策可能有配置机会。  

  面对市场波动,投资者该如何应对?  

  面对近期市场变化,新股民应该如何应对后市呢?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认为,新股民投资经验较少,容易追涨杀跌。近期新股民开户申请量激增,也存在一些过度投机和非理性投资的行为。因此他建议,新股民应精选行业和上市公司,多培养价值投资理念,增强风险意识;同时,也要完善市场监管,打击操纵市场的违法违规行为。同时引导股民理性投资,避免盲目跟风或放杠杆。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工程系副教授方能胜也呼吁投资者保持理性态度,注重风险管理,不要盲目追高。同时,他建议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考虑多元化投资渠道。

  鹏扬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总经理助理陈洪斌在接受南都·湾财社采访时也指出,面对牛转熊市时,投资者应该密切关注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数据的变化情况。因为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数据是影响股票市场走势的重要因素之一。当货币政策保持宽松状态时,股票市场就更容易上涨;而当经济数据表现不佳时,则需要谨慎对待市场走势。  

  新手要避开哪些“误区”?  

  中欧瑞博董事长兼首席投资官吴伟志对近期市场给出最新解读,他表示:投资时不要追求完美。炒股最重要的是正确,如果未来还能赚更多的钱,比如从10块涨到100块,就算在股价15块的时候买,也还有空间。追求完美、追求极致,本身是很痛苦、很错误的。此外,要注意疯狂时不要恋战。信息秒达时代,这一轮行情的变化速度可能比你想象的更快。相对谨慎一些,落袋为安。最后,不要加杠杆。

  对于加杠杆贷款入市,博通咨询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蓬博也曾表示,消费贷若进入股市实际上是加杠杆的行为,一旦市场出现波动,亏损就会因杠杆效应而被放大,损失就会远超使用自有资金的情况。

  此外,投资者还应注意不要把所有资金集中于单一资产。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指出:“个人投资者需要关注溢价风险,采取长期视角逐步建仓,设置合理的止损点,以避免因市场波动而造成过大的损失。而且,不要把所有的资金都投入到单一的ETF中,可以通过多元化投资来分散风险。此外,除了关注ETF本身的情况,也要关注其所追踪的指数的基本面情况,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

  对刚进入股市的新手来说,还要特别防范“大V”埋的雷。投资者需要知道,“大V”引流开户、直播荐股均不合规,找“大V”开户,本身就是“以身试错”。早在2021年11月,监管部门就曾发布通报,对券商和“大V”合作开展网络直播、客户引流等活动进行规范。通报明确,互联网“大V”不属于专职从事证券经纪业务的证券经纪人,“大V”引流开户给奖励不符合监管规定,证券公司不得开展相关合作;券商禁止以直播的方式开展投资品种选择、投资组合推介等荐股行为。  

  新手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投资技能?  

  山西证券指出,根据经验,大部分没接触过股市的朋友风险测评一般为平衡型,股票型基金的风险等级为中高风险,作为底层资产的股票风险等级理应更高,也就是说新股民其实是不适合或者不建议直接投资股票的。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建议,新股民应先学习,后投资。先念小学,再念大学,不要倒过来。

  山西证券建议,新股民可以先学习、掌握国债逆回购,以不弱于活期存款的流动性取得接近于银行三年定期存款利率的收益,这是高确定性的投资行为。可以先阅读《追寻价值之路》《聪明的投资者》等经典投资书籍。此外,宽基指数ETF也正是普通人最该掌握的权益类资产,不妨先在账户中配上一些沪深300ETF,可以不多,但一定要有,既是对照,也是警示。因为股市的真相是,尽管每天都有人绞尽脑汁试图超越市场,但大部分的结局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跑赢指数更是难如登天。

  监制:戎明昌 刘江涛

  策划:王莹

  统筹:任先博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黄顺威 马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