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把秋天带回家,广东人纷纷走出家门到大自然“开盲盒”

年轻人爱“捡秋”把落叶玩成艺术品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易福红 10-21 01:27

  落叶“风铃”。

  落叶“烤串”。

  眼下秋光正好,“公园二十分钟(秋季版)”里也更新了不少热门打卡事项,人们不仅要出门看秋景、赏秋色,还要“把一整个秋天都捡回家”。

  继“Citywalk”“Zoowalk”“Cityride”之后,“捡秋”成为又一项网友自发“捧红”的城市运动。不需是多么险峻的高山,也不必是多么有名的景点,能在人声鼎沸的网红打卡地闹中取静,“捡秋”主打自主选择与个人感受。

  近日,“捡秋”一词悄然走红。在网络平台检索栏输入地名,搭配“捡秋”二字,网友自发探索的游览线路、用落叶坚果制作的手工、与小动物不期而遇的合影等等,一一映入眼帘。在秋日美景的映衬下,生趣盎然,让人心生向往。

  户外“寻宝” 收获整个秋天  

  “捡秋”,又称“拾秋”,最初指的是每年秋收过后,农民在田间收集遗留的芝麻谷粒等,防止粮食的浪费。

  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在社交平台的助力下,“捡秋”成为大家探索、分享户外体验的一种新形式。如今,“捡秋”成了一项新的户外活动。

  起初,只是个别朋友将自己搜集的落叶、坚果,还有制作的手工分享到网上。

  未想,这种新鲜的“打卡”方式让人眼前一亮。在美景的加持下,越来越多的网友开始跟风效仿,晒出自己的踏秋所得。

  这种户外“寻宝”,与乡村搜集遗落谷物的“捡秋”有些类似。于是,“捡秋”这个词也就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网友:“这是秋天送给冬天的浪漫”  

  近两年,热衷于“捡秋”的市民多了起来。

  记者在网络平台输入“广东捡秋”,能看到不少打卡笔记,有的网友分享华南植物园捡秋攻略,有的打卡广东银杏之乡,图片都秋意浓浓,充满了诗情与画意。

  有的网友还将捡来的叶子、花瓣,拼成各样装饰品、手工艺品,还有些网友整理出了“捡秋图鉴”“捡秋地图”:什么样的果子对应什么名字,什么样的树叶有哪些故事,哪里的树林能“捡到秋天”等,十分全面。

  有网友晒出照片,称自己捡拾落叶制作花束。现在随便捡点落叶和果子已经满足不了手艺“大神”了,记者搜索社交媒体发现,输入“捡秋”,就能看到银杏叶玫瑰、栾树花捧、落叶“鸡腿”“烤串”“儿童汉堡”等创意作品。

  飘落的黄叶、掉落的酸枣、野生的板栗、成熟的柿子等属于秋天的“丰收限定”,也为“捡秋”提供了可能。

  网友表示:“这是秋天送给冬天的浪漫”。人来人往,秋日的暖阳依旧短暂,叶子泛黄带来的情绪却不再是伤感。

  “捡”到的秋天色彩斑斓,拍照背景可以选择颜色较深的地面、石头,更能衬托秋天的绚丽,调色时可以适当降低一点曝光、提高对比度、饱和度、色温,更有秋天氛围感。

  五彩斑斓的落叶、飘落在地的秋花、各色秋果,摆在一起,满满当当,看起来治愈又解压。还有一些脑洞大开的特别隐藏版本,用不同颜色落叶做成的花束、烤串、风铃……这些集齐了秋日元素的“盲盒”,你最想要哪一个?

  广东捡秋攻略

  在广东捡秋,能有什么收获?我们根据网友提供的线索,整理了一些捡秋好去处。  

  广州-帽峰山森林公园

  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的近干株反季节红枫,每年11月是红枫叶最佳观赏期。 地址:白云区头陂帽峰路  

  广州-华南植物园

  每到秋天,华南植物园的落羽杉叶子将会由绿转黄,然后逐渐变为红色,在阳光照射下发着金光。 地址:天河区天源路

  广州-从化石门森林公园

  素有“广东香山”的美称,这里有3000多亩的红叶,每逢秋冬漫山红遍 地址:从化区温泉镇  

  广州-桂峰村

  家家户户都种柿子树,300多亩连绵的柿子林超壮观。

  地址:从化区吕田镇  

  广州-大观湿地公园

  落羽杉层林尽染,湖面宁静优美。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大观北路  

  韶关新丰-云髻山

  拥有岭南大片原生三角枫,红、黄、绿,层次分明,秋季彩林如油画般美丽。 地址:韶关新丰云髻山  

  韶关-岭南红叶世界

  秋冬景色各异,秋日赏枫,冬看雾凇。

  地址:新丰县黄磜镇茶峒村  

  韶关南雄-坪田古银杏森林公园

  南雄市被誉为“中国银杏之乡”,是“全国最美银杏观赏地”之一。 地址:南雄市坪田镇坳背村  

  清远连山-欧家梯田

  欧家梯田在被誉为中国十大最美梯田,千亩梯田,蜿蜓起伏超震撼。 地址: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太保镇欧家村  

  梅州蕉岭-长潭旅游区

  在长潭库区两岸,生长着连片1000多亩的枫树,悠悠碧水倒映下沿十里水道与天际相接。地址:蕉岭县长潭镇长潭大道 

  江门新会-圭峰山国家森林公园

  漫山红遍,层林尽染!秋季的圭峰山,深红、绛红、霞红、黄红一片缤纷。

  地址:新会区永镇山门口

  观 点

  年轻人为何热衷捡秋?

“i人”的精神疗愈,“打工族的精神按摩”

  继“Citywalk”“Zoowalk”“Cityride”之后,“捡秋”成为又一项网友自发“捧红”的城市运动。不需是多么险峻的高山,也不必是多么有名的景点,能在人声鼎沸的网红打卡地闹中取静,“捡秋”主打自主选择与个人感受。

  有人将“捡秋”称为“i人”的精神疗愈,“打工族的精神按摩”。在反复俯身挑选、捡拾的沉浸式体验中,人们被大自然环抱,头脑放空,身心放松。亲手制作工艺品,分享给网友,看似简单的快乐,却是亲手创造的获得感。

  与写满日程的旅途不同,“捡秋”不必远行。在山林探索的行程,不仅可以欣赏秋日美景,搜集树叶、坚果、蘑菇的过程,也像是一场不期而遇的“开盲盒”之旅,充满了意外之喜。

  提 醒

  捡秋应注意什么?尽量做到“捡秋而不伤秋”,勿食掉落果实

  现在,“捡秋”尝试着结合研学、徒步等模式,帮助更多人走向户外,拥抱自然。当然,在享受秋日美景的同时,也应尽量做到“捡秋而不伤秋”。保护环境,只捡自然掉落的美好,不要伤害树木和花朵。

  就如,有网友在留言跟帖中表达了担忧:“要不又要留一些松子给小松鼠过冬?”语言虽有一些玩笑之意,但坚果确实是野生鸟类、啮齿类动物过冬的重要能量来源。

  此外,一些网友探索的“捡秋”线路位置较为偏远,也应注意户外安全,尽量结伴前往。避开陡峭山坡、河边等危险区域。捡到的果实不要食用,以免引起身体不适。例如非人工种植采摘的“野栗子”掉落后,因为没有合适的储藏条件易变质,会产生大量黄曲霉素等毒素,食用后易引发肝损伤;还有一种植物马栗,与栗子形态相似,但有毒不可食用,普通民众难以分辨。

  对此,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引导,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保障市民人身安全,也守护自然环境。

  整合:易福红

  文/图来源:央视 光明日报 成都商报 长江云 社交平台网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