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站C位,广东多地庆祝“企业家日”
全城亮灯、无人机表演致敬企业家 科创型中小企业和“创二代”成主角

11月1日,深圳迎来第六个“深圳企业家日”,无人机表演致敬企业家群体。 图源:深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在广东,越来越多的地市正在通过设立“企业家日”,最大限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全力以赴拼经济。
11月1日,第六届“深圳企业家日”系列活动隆重举办。包含“深圳企业家日市领导走访服务企业”“第六届‘深圳企业家日’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宣讲会”“‘致敬企业家’无人机表演”等。在宣讲会上,深圳多个政府部门发布了服务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15条政策措施。
除深圳外,当日,“莞邑之光 向新而行”2024年东莞民营企业家日活动也拉开帷幕,莞商学院大讲堂、政企座谈会、东莞民营企业家交流晚会等一系列活动精彩上演;而中山则邀请数十位来自科创领域的企业家及中山优秀企业的“创二代”座谈交流,共庆第三届“中山企业家日”。
深 圳
15条服务中小企业政策措施发布
“资助”成热词
11月1日,在第六个“深圳企业家日”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宣讲会上,面对企业家代表,深圳多个政府部门发布了服务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15条政策措施。多项对中小企业超强力度的资助和补贴政策、税费优惠政策,让企业家们充满期待。
宣讲会上,“资助”成为热词之一,据南都记者不完全统计,该词在现场出现不下25次,集中出现在市科技创新局和市商务局的政策中。“支持企业赴境外参展,市商务局对于境外展览重点参展企业给予50%的展位费资助”“截至目前,市科技创新局累计建设和认定概念验证中心41家、中小试基地44家,资助总额高达3.46亿元”……
如市科技创新局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需求,实施“重研”规划、推动企业“揭榜挂帅”的助企政策,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建设需要,围绕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核心技术等,“自下而上”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共同申报市科技重大专项,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单个项目最高资助可达3000万元。
听完宣讲会后,来自福田沙头四季排档老板黄国成表示,这些政策有针对中小企业的,也有很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利好。
值得注意的是,10月30日至11月2日晚间7:30-9:30,深圳平安金融中心、京基100、汉国大厦、华润春笋、深圳湾1号等深圳各大地标集体亮灯,滚动播放“向深圳企业家致敬!”“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弘扬企业家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等宣传标语,以城市之名致敬企业家群体。
深圳商事主体总量和创业密度
继续稳居全国第一
深圳的改革开放史也是民营企业家的创新创业史。40多年来,一批又一批企业家在这里创新创业、创造辉煌。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深圳共有商事主体434.2万户,其中企业265万户,总量和创业密度继续稳居全国第一,涌现出10家世界500强,27家中国500强,570多家境内外上市企业,2.4万家高新技术企业。
深圳企业在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积极投身社会事业、履行社会责任。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以来深圳企业累计向乡村振兴、帮扶协作等公益事业认捐超65亿元。
深圳服务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15条”
❶向民间资本推介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光储超充、污水处理等领域重大项目
❷帮助企业争取更多国家政策性资金支持和发行REITS
❸设立支持民营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综合服务平台
❹进一步降低物流仓储设施的建设和使用成本
❺为工业企业技改投资提供资金补贴
❻为软件企业创新和软件名园建设提供资金扶持
❼加大机器人、医疗器械等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
❽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重研”规划专项支持
❾出台实施中小企业概念验证中心、中小试基地资助政策
❿积极推动“训力券”普及应用
⑪为企业海外投资提供前期费用、贷款贴息和保险补贴支持
⑫加大对企业参加或举办国内外展会的资金支持
⑬加大普惠小微企业贷款、科技型企业贷款的发放力度
⑭实施早期投资、培育上市到并购重组的全链条资本运作支持计划
⑮建立中小企业海外知识产权保护援助机制
东 莞
为百强民营企业颁牌
“莞商云学府”学习平台正式上线
11月1日下午举行的政企座谈会,围绕如何有效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东莞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听取民营企业家的意见诉求,搭建政企“连心桥”,精准服务企业发展,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当晚还举办了东莞民营企业家交流晚会,同时会上还发布了2024年东莞市民营企业100强、民营工业企业100强、高质量发展领军企业名单,为优秀民营企业家、优秀青年民营企业家颁牌。“莞商云学府”学习平台正式上线。
当日上午,莞商学院大讲堂活动邀请中国著名战略咨询专家、智纲智库创始人王志纲以“明天会更好——东莞民营经济过去、现在和未来”为题作专题演讲。
王志纲以大潮起珠江、凤凰要把高枝站、重整河山待后生三部分,对应剖析了东莞民营经济过去、现在和未来,为东莞民营经济发展提出了思路对策。
此外,针对东莞民企如何有效培育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议题,近期东莞市工商联组织专业研究机构开展针对性调研形成的调研成果——《东莞市民营企业新质生产力培育情况报告》也已于近日发布,将为民营经济人士抢占产业赛道提供参考。
众所周知,东莞是民营经济大市、强市,东莞的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超170万户,约占全省10%,居全省地级市第一。
民营经济贡献了东莞60%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70%以上的纳税总额、80%以上的创新成果和劳动就业,90%以上的进出口总额,是东莞稳定增长、抵御风险的“压舱石”。
公开征集形象logo
各镇街陆续推出近百项活动
为了向民营企业家们表达敬意,此前活动组委会向社会公开征集了东莞民营企业家日形象标识,确立专属形象标识。标识以东莞的市花玉兰为原型,将其与“11.1”这一数字元素相结合形成一个独特的图案。同时,组委会也专门为参加活动的民营企业家定制专属徽章。
11月1日活动当天也将同步举行全城亮灯致敬民营企业家的仪式,以东莞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发布相关视频,邀请青年企业家宣读宣言等,让广大民营企业家站“C”位。
据介绍,本次活动首次进行市镇联动,除了市层面设置的两个会场外,各镇街(园区)也将即日起陆续推出近百项特色活动,让更多的企业家能参与进来,真正让广大民营企业家感受到市委市政府、各部门及社会的关心关爱和尊重。
中 山
加强柔性引才 打造新产业名片
“未来要靠科技创新,要靠年轻一代企业家去传承。向你们致敬,就是向中山的未来致敬!”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在第三届“中山企业家日”企业家座谈会上表示。
中山福昆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昆航空”)是在中山成长起来的一家科技创新型公司。2017年下半年,该团队带着原理样机从上海来到中山,拿到了2018年中山市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第一名,后来又作为第七批创新创业科研引进团队落户中山市坦洲镇,获得了市镇两级政府的资金支持。
现在,福昆航空已经成为中山低空经济的一张名片。“公司一款载人无人机获取资质进展顺利,未来从中山市坦洲镇出发到中山城区的通勤时间能压缩至15分钟”,福昆航空总经理谢陵介绍。郭文海立刻发出邀请:“以后你可以从坦洲直接飞过来开会。”
在交流中,不少企业关注人才引进的问题。中山莱博瑞辰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下称“莱博瑞辰”)2021年通过“3·28”招商会落地中山,是一家专注骨关节创新药研发和产业化的生物医药公司,三年来成长迅速。该公司董事长陈继伟建议,针对特殊领域的人才政策能不能“一事一议”。“我们期待与更多的企业家和科研机构携手合作,共同为中山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贡献力量。”对此,郭文海要求组织部门加紧研究,坚持柔性引才,吸引更多人才来到中山。
也有企业家注意到中山已集聚了一批具有潜力的超导材料领域的企业,希望政府能够出台相关政策,推动这些企业串珠成链,为中山打造新的产业名片,郭文海对这一建议表示感谢。
有效资源匹配 助力企业腾飞
投融资也是本次座谈会上热议的话题。“生物医药产业资金的需求量大,投资周期长”,陈继伟提出,正因为如此,莱博瑞辰在融资方面十分渴求,“但是生物医药回报高,希望政府对这个产业及已经落地的相关企业,在资金和政策方面继续加大支持。”
福昆航空也面临类似的需求。福昆航空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已被民航局正式适航审定受理的吨级垂直起降固定翼主机厂,谢陵表示,目前公司还计划进行两轮融资,希望得到政府助力。
“听完大家发言,我发现中山本土就有很多优秀的企业,如果能有效进行资源匹配,我们希望能为实体企业插上金融翅膀”,广东顶固集创家居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顶固集创”)董事长辛兆龙介绍,自己有银行、证券公司的工作经验,也希望通过与本地企业更深入的交流,多方合力,助力企业腾飞。
对此,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要求发改、工信等相关部门跟进对接,为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座谈会上,不少本土优秀企业的“创二代”参与座谈,对于如何扎根本土、寻找第二增长曲线展开探讨。
长青集团在全国拥有20个环保低碳热电项目,其中在运营的生物质热电装机规模位居全国同行的前列。广东长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何骏作为“创二代”代表,表达了自己扎根中山的愿景。
“我们可以不做500强,力求要做500年”,“辛兆龙是一位“80后”,2023年,从创始人林新达手中接棒,辛兆龙正式成为顶固集创董事长。他表示正在积极寻找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远景规划是:不仅要做中山的顶固、广东的顶固,更要成为中国的顶固,乃至世界的顶固。
声 音
深圳4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验证明,说一千、道一万,搞好经济的关键在于搞好企业。企业好,经济才好,社会也才会好。建议广大企业家扎根深圳,走向世界,让更多“深圳企业”“深圳产品”“深圳品牌”享誉世界。
——深圳市工商联主席、市总商会会长、朗华集团董事长张春华
我的父辈与很多中山本土的一代企业家一样,对家乡有着深厚情感和责任担当,这是我们作为“创二代”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
——中山“创二代”、广东长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何骏
我不仅是中山本土的服装制造企业经营者,还是在本地成长的一代人。沙溪镇拥有强大的针织服装制造能力,但是中山中小学校园内校服仍然由外地生产。中山要积极推动校服的本土制造。
——中山霞湖世家“创二代”企业家郭榕
采写:南都记者 陈荣梅 吕婧 曾奕静 见习记者 黄敬奎 实习生 武仪佳
摄影:南都记者 吴进
- 下一篇: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