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十五运会:公路自行车项目串联粤港澳

广东赛区场馆将于明年3月全部完工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汪雅云 11-09 01:04

  2024年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广州市第二十届体育节系列活动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举行。   图为青少年在体育节上体验排球项目。 IC供图

  深圳体育馆。 新华社发

  南都讯 记者汪雅云 11月8日上午,十五运会组委会在广东大厦举行了十五运会倒计时一周年新闻发布会。国家体育总局相关司局、十五运会广东赛区执委会、香港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十五运会及残特奥会澳门赛区组委会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出席发布会,介绍十五运会筹备工作进展成效。

  会上透露,广州和深圳已分别完成开闭幕式导演团队组建和创意方案草案策划;火炬传递方面,传递路线规划设计和火炬制造技术研究正在进行;赛会标识方面,主题口号、会徽、吉祥物设计已经取得可喜成果。此外,11月9日晚,组委会将在广州海心沙亚运公园举办“相约湾区 共迎全运”倒计时一周年活动。

  筹 备 情 况

  密切粤港澳三地沟通协调 港澳赛区筹备正有序进行

  粤港澳三地的沟通协调是这届全运会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国家体育总局宣传司司长高超介绍,组委会将坚持“一国两制”,坚持在党中央关于港澳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法》框架下推动筹办工作,在体育领域探索“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规三地”的创新举措。过去一段时间,粤港澳三地持续强化对接沟通,充分运用常态化联络机制,从“联络会议-首席联络官-联络员-联合工作组”四个层级,搭建起运行成熟、运作高效的联络平台,围绕项目布局、竞赛组织、市场开发、信息化建设、口岸通关、志愿服务、新闻宣传等各方面的重要事项商讨研究,努力推动形成共识,确保筹办工作按照既定时间表和路线图顺利推进。

  对于香港赛区的筹备进展,香港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全国运动会统筹办公室主任杨德强介绍,香港将承办十五运会8个竞赛项目以及1个群众赛事活动(保龄球),亦会参与筹办由深圳负责的田径马拉松及由珠海市负责的公路自行车跨境赛事。香港赛区目前正陆续为竞赛项目举办测试赛,以总结经验完善相关筹办工作,确保正式赛事有序进行。高尔夫球测试赛将是香港赛区首个进行测试赛的项目。

  此外,由珠海负责的跨境公路自行车测试赛,赛事路线将跨越珠海、香港及澳门,是香港首次以港珠澳大桥进行的公路自行车赛。香港赛区将全面配合珠海赛区的安排,和澳门赛区一同致力办好粤港澳公路自行车赛,为明年举办的十五运会做好准备。

  而据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澳门赛区筹备办公室主任潘永权介绍,澳门赛区将承办十五运会4个竞赛项目及1个群众项目,目前各项筹备工作正有序开展,在不新建场馆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利用澳门现有的场馆设施。

  竞 赛 布 局

  设34大项、401小项 新增“三大球”青少年组小项

  十五运会竞体比赛共设34个大项、401个小项。目前,组委会正加快推动场馆改造,持续推进竞赛总日程编制、单项竞委会组建、技术官员选派、跨境项目竞赛筹备等重点工作。

  高超还重点介绍了一下跨境项目竞赛筹备:“十五运会竞赛规程总则要求‘创新竞赛组织方式,合理设计马拉松、公路自行车等项目的比赛路线,促进粤港澳三地融合发展’。经研究,我们选取男子公路自行车个人赛作为串联粤港澳的比赛项目,以港珠澳大桥为纽带,线路联接珠海、澳门、香港。11月24日,粤港澳三地将举办2024粤港澳公路自行车赛暨十五运会公路自行车测试赛,赛道全程230公里,以此综合检验各项筹备工作。我们还选取马拉松作为串联深港的比赛项目,已规划的多条比赛线路正接受评估,最优方案有待选定。”

  与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相比,本届全运会增加了“三大球”青少年组小项。高超对此表示,这体现了国家体育总局对“三大球”工作的高度重视,目的是广泛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发展“三大球”的积极性,通过高水平赛事发现和培养有潜力的青少年运动员,进一步夯实后备人才基础,为振兴“三大球”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十五运会群众赛事活动共设23个大项、166个小项。决赛将于明年5月上旬开始,计划11月中旬结束。高超透露:“我们把‘全民全运、全运惠民’理念落实到筹办全过程,因地因时因需制宜。在比赛项目设置上,突出十五运会周期项目发展新特点,包含推广普及工作成绩突出的项目,兼顾奥运、非奥、传统、新兴、民族、时尚等各类型项目。在比赛场地安排上,坚持节俭办赛,不因举办赛事而新建场馆。在比赛日程编制上,决赛时间优先安排在周末和黄金时段,方便群众参赛观赛,营造十五运会热烈氛围。我们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根据项目特点特色,尽可能结合当地传统文化和节庆活动举办比赛,切实把群众赛事活动放在群众身边办,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场 馆 改 造

  广东赛区在15城布局场馆 90%以上利用现有场馆改造

  目前,广东赛区场馆需改造建设的均进展顺利,部分场馆改造已接近完工,计划2024年底完成大部分场馆改造建设,2025年3月全部完工。十五运会广东赛区执委会副主任、广东省体育局局长崔剑介绍了场馆改造的四大亮点。

  本次运动会场馆改造有以下特点。一是突出节俭办赛要求。广东赛区充分利用已有条件较好的场馆,部分场馆无需改造,90%以上利用现有场馆改造,新建场馆仅有5个,有22个场馆和残特奥会共用,最大限度节约场馆资源。

  二是突出绿色办赛理念。将节能、低碳、环保、可持续等要素贯穿于赛事筹备、举办及赛后利用全过程,对多个场馆进行绿色低碳建设改造,综合运用建筑与设备提效减碳措施,有效降低碳排放。同时,注重场馆的持续利用,除满足赛事要求外,充分考虑服务赛后运营和全民健身活动。

  三是凸出湾区特色。广东赛区在15个城市布局比赛场馆,在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岭南特点、港澳特色和大湾区科技优势,体现大湾区文化元素,如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广泛采用海蓝色系,体现湾区活力。

  四是同步实施无障碍改造。在场馆改造中,以“安全便利、实用易行、广泛受益”的原则完善场馆和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提升赛事和城市温度。与此同时还密切关注场馆安全和环保问题。

  志 愿 服 务

  广东赛区赛会志愿者本月启动招募

  此外,崔剑还介绍了赛会志愿者服务相关情况。他透露,广东赛区志愿者队伍由赛会志愿者和城市志愿者两部分组成。

  其中,赛会志愿者是指在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筹办期间,于竞赛场馆、非竞赛场馆、相关工作地点和专项活动中直接为赛事活动提供赛会志愿服务的人员,由省执委会统筹招募,主体为在粤高校大学生。赛会志愿者的招募工作由地市执委会、相关任务高校共同组织,于本月启动。赛会志愿者培训将分为通用培训、专业培训、场馆培训和岗位实践培训四个阶段,培训将从2025年1月起持续至赛前7天志愿者上岗正式开展服务前。

  城市志愿者是指在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筹办期间,在重要交通枢纽、商业网点、旅游景点、文化广场等重点区域和窗口行业面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咨询、交通指引、文明劝导、环境保护等志愿服务的人员。由各承办地市结合实际情况统筹招募,主要来源于各行业热心志愿服务的团体和个人。城市志愿者的招募工作由各地市根据需要自行组织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