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2024年“南粤家政”技能交流展示暨大型招聘对接“五个一”活动在全省多地举行

广东打造产教评生态链缩短人才培养周期 学徒制学生入学即就业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程安 11-10 00:30

  中山市技师学院学生展示母婴护理技能。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再现智慧康养、护理等系列教学场景。

  昨日,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中山市政府以及汕头、佛山、湛江、清远人社部门共同举办2024年广东省“南粤家政”技能交流展示暨大型招聘对接“五个一”活动。

  “五个一”即:一条回顾“南粤家政”工程实施五周年的专题视频、一本梳理提炼各地经验做法的成果画册、一次加强家政服务职业化建设的主旨演讲、一场促进校企对接合作产教融合的洽谈会以及一系列帮助农村劳动力从事家政增收、助力“百千万工程”实施的招聘活动。这是一场家政行业的年度盛会,更是一次深化行业交流、促进技能提升、拓宽就业渠道、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契机。

  新动力

  创新开展校企合作、招聘活动

  搭建家政供需对接新平台

  此次活动紧扣“家政赋能促就业,乡村振兴惠民生”主题,回顾“南粤家政”工程实施五周年成果实效,创新开展校企合作、招聘活动,搭建家政供需对接新平台。

  启动仪式上,五周年专题视频从系统化、标准化、职业化、品牌化、便民化、协同化等六个角度,生动展现了“南粤家政”工程的发展脉络与显著成就;成果画册则精心梳理并提炼了全省各地在家政服务领域的创新实践与成功经验,为行业内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与启示。此外,“南粤家政”生活百科全书在活动现场首次亮相,为公众提供了丰富的家政知识与实用指南。

  在中山主会场,嘉宾们围绕促进家政服务职业化建设、加强校企对接合作、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广东全优加家庭服务科技有限公司代表程映雪介绍,他们是广东省第二批产教评链主企业,已与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等院校合作,打造南粤家政母婴实训基地及测评师项目,建立智慧托育产教融合中心,落实学生学徒制,让学生实现入学即就业。

  据了解,目前广东正在大力建设产教评生态链,通过产教深度融合,缩短人才培养周期,实现毕业即就业、即管理、即薪酬提升。此次活动正是一次校企对接的全新尝试,为培养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家政人才搭建了平台,也为职业院校与家政企业之间的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参会企业广东省好心家政集团表示,他们将通过产教评引入更多技能人才,示范带动广东对托育技能人才的规模培训和技能评价。

  活动在汕头、佛山、湛江、清远设置分会场,开展全省家政行业最大规模招聘活动。分会场活动围绕招聘主线,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亮点突出。汕头在活动现场开展“南粤家政”专题学术讲座,请行业专家深度剖析人才培养,分享社区运营经验;佛山通过图文展板、视频展播等方式,展现本土家政劳务品牌——“功夫家嫂”的魅力与风采;湛江在活动现场为求职者提供就业创业政策咨询,帮助求职者行稳致远走好就业之路;清远采用线上岗位推荐与现场洽谈相结合形式开展招聘,便捷高效。

  此外,活动在广西、贵州等对口帮扶地区同步举办家政招聘会、宣介会,进一步推动省际劳务协作,展现了“南粤家政”工程跨省合作的广阔舞台与深远影响。

  新高度

  中山主会场规划四大功能专区

  展示现代家政的新内涵

  当天,中山主会场精心规划四大功能专区,集中展示现代家政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服务,进一步推动“南粤家政”规范化、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走进技能展示区,月子餐制作的精细、大健康护理的专业、老年护理的温馨、居家收纳的智慧、母婴护理的细致以及茶艺茶道的雅致,彰显出广东家政行业蓬勃发展的生机与活力。广东省粤东技师学院的学生代表现场展示传统中医推拿手法,年纪虽轻,技术却很熟练老道。

  “我们平时会学习养老、育婴方面的理论知识,也会学习急救、心肺复苏等实操课程。除了常规课程外,我们自己也会参加一些志愿服务,运用所学的知识为市民们免费测量血压、血糖,做一些健康知识小科普。”该校健康服务与管理学生吴可欣谈道。

  对接洽谈区是职业院校与家政企业之间合作的桥梁。开设了家政相关专业的本省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以及桂林技师学院、贵州首钢水钢技师学院等来自省际协作地区的院校均参与展示。

  “我们曾参与‘南粤家政’工程月子餐制作技能的教材制作,如今港人客户群体对内地的家政服务需求不断加大,希望通过大会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香港(亚洲)营养膳食协会秘书长徐建聪告诉南都记者。活动当天,不少港澳家政服务协会、企业,以及广东省人才市场有限公司、粤闽港澳劳务合作有限公司等涉港涉澳市场服务机构也齐聚一堂,与参会企业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洽谈。澳门家庭服务业协会负责人谈道:“广东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地带,与港澳家政行业之间的融合发展趋势日益显现,我们计划通过本次活动,吸纳更多内地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到港澳就业。”

  “好香啊!”“闻着就很暖心”,在服务体验区,珠海我爱我妻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带来的“月子猪脚姜”美食品尝大排长龙,一小时不到就送出几十份,参会者亲身体验到家政服务的魅力。现场72家家政企业宣传介绍了各自的服务项目、品牌特色、人才培养和招聘信息。现场还展示了家政相关的新产品、新技术,为参会者提供“南粤家政”服务地图体验服务、家政文化体验、美食体验等丰富多彩的游戏娱乐活动。

  银发经济区则聚焦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与养老服务的发展,以养老健康为纽带,围绕养老+医疗、陪诊、陪宠、助浴、养生等多业态融合发展,AI失能护理机器人、智能洗浴机、适老化外骨骼助行机器人……58家养老服务领域上下游企业在这里展出了一系列最新成果。

  新征程

  “南粤家政”工程

  在育人才、扩就业等方面持续发力

  千家万户所需,南粤家政所向。自2019年8月份“南粤家政”工程实施以来,广东把发展家政服务业作为促就业、扩内需、惠民生的重要途径,持续深入推动“南粤家政”工程高质量发展。今年正值“南粤家政”工程实施五周年,根据全省家政行业专项调查,自“南粤家政”工程启动至2023年底,广东家政企业数量达3.4万家,增长了近五成;家政从业人员数量达227.7万,增幅近80%;全省家政服务市场规模达1480亿元,增长了约2.5倍。

  职业化培育方面,广东围绕母婴、居家、养老、医护四大项目,累计开展技能培训186.73万人次。开发培训课程标准27项,编制培训教材10本,覆盖家政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共13个职业(工种)。畅通家政人才职称评审渠道,超1000名家政服务人员获得乡村工匠家政专业人才职称,其中副高级及以上职称45人。

  从培训标准搭建到技能评价体系的完善,广东“南粤家政”工程紧扣供给端、需求端,在育人才、扩就业、促内需、惠民生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增强内生动力,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接下来,广东将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安排,聚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围绕打造“做人民群众最放心的家政”目标,紧密结合当前人口老龄化、消费多元化、需求个性化等新趋势、新要求,通过“南粤家政”工程小切口,做好民生实事大文章,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谋划新时代家政服务工作,持续发挥“南粤家政”工程在稳就业、增收入、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不断推动“南粤家政”工程取得新成效。

  聚焦

  拓宽就业“蓄水池” 跑好民生“接力赛”

  当前在广东,家政服务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市场规模达1480亿元,而从业人员缺口亦达千万。以家政服务提质扩容撬动就业创业,正是双向赋能的应时之举。  

  26岁至45岁群体数量占比上涨8.1%  

  “不是所有的家政服务员都叫阿姨,还有小哥哥、小姐姐。”“家政,适合‘00后’‘i’人的职业”。深圳景佳家政,虽然成立仅1年,但公司20多名一线家政员工都以“90后”“00后”大学生为主,年龄最小的仅21岁,他们凭借着年轻、灵活的思维表达和专业的家政技能,赢得客户好评,公司的业务复购率达80%。

  在江门,“邑管家”家政品牌开发的陪诊助理、膳食助理、收纳助理、宠物助理等一系列“上门经济”也在吸引着众多年轻从业者。“陪诊助理工作时间弹性,可以让我在兼顾家庭的同时增加收入。”33岁的二孩妈妈任银霜说。

  一端是不断涌入的行业新生力量,另一端是市场兴起的家政服务新需求,折射出的是“南粤家政”工程吸纳就业的巨大潜力。这在“南粤家政”工程的5年成绩单中亦有体现:截至目前,全省家政从业人员数量已达227.7万,增幅高达79.2%。尤为引人注目的是,26岁至45岁群体的数量占比上涨了8.1个百分点。同时,新型家政企业从业人员的学历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大专以上学历的从业人员占比已达到一定规模,部分企业的比例甚至高达35%。  

  开展四大项目技能培训超186万人次  

  当前,“南粤家政”工程已搭建起了从院校专业培养、企业回炉培训到各类培训基地专项培训的多维培训体系,大规模开展母婴、居家、养老、医护四大项目技能培训累计超186万人次。在供给侧开渠“引流”,推动全省本科、高职、中职、技工院校等各类院校开设家政相关专业,在校生达26万人,为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搭建标准体系的“四梁八柱”,开发培训课程标准27项,家政服务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覆盖保育师、家政服务员、养老护理员等13个职业(工种),认定“南粤家政”省级培训示范基地51家,持续扩大家政技能人才队伍,让越来越多的从业人员学技能有地方可去、做服务有教材可用、考证书有项目可选。

  广东创新将“南粤家政”工程导入省际劳务协作,在广西、贵州建设“南粤家政”综合服务站,搭建集“培训、对接、服务、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帮助协作地区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就业。2020年以来,全省为省际帮扶协作地区提供家政服务培训5.5万人次,累计举办省际“南粤家政”线上线下招聘会超1200场,达成就业意向超3万人次。  

  超1000名家政服务人员通过职称评审  

  今年25岁的陈星雨谈及自己的工作,言语间洋溢着干劲和喜悦。“家政行业不仅能解决民生需求,更能体现个人职业价值”。喜从何来?原来不久前他获评了2023年度中山市乡村工匠家政专业养老服务中级工程师职称。“职称认定让我有了更高的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职业道路也更清晰了”。

  这正是政策所向。当前已有超1000名家政服务人员通过乡村工匠家政专业人才评审取得职称证书,其中副高级及以上职称45人,省级累计认定“南粤家政”四、五星级服务员80名。

  与此同时,技能比拼的“练兵场”也搭建起来了。广东连续三年举办全省“南粤家政”技能大赛,吸引超13000名选手参赛,评选出“广东省技术能手”33名。

  家政从业人员的职业保障水平也在提升,从2020年12月起,家政服务人员纳入工伤保险参保范围,为更多从业人员撑起了坚实的“保障网”。

  讲述

  母婴护理师徐杰:

  教师转型月嫂 自学专业文献

  我是湖北人,一开始在老家做小学教师,2000年左右来到深圳,无意中听人家说起在这边做月嫂工资高,我就开始转行投身到月嫂行业中。说实话一开始落差比较大,回家也不敢跟人说我在深圳做月嫂,那时候还需要给自己做心理建设。

  刚开始我在老家做,后面又回到深圳,发现还是这里更正规一些,边做边参加培训,还考了各种育婴师证。遇到不懂的知识点,我还会查阅专业文献、咨询儿科专家,不断学习和更新育儿知识,有时候去翻翻国际上的外文资料,虽然英语水平达不到,但可以看看翻译版或者借助翻译软件。

  我今年53岁了,做月嫂也20多年了,早已经是“金牌月嫂”,工资涨到最高级别,2017年我就能拿到3万月薪,经常是今年的单签到明年去了,现在真的自信心满满。

  育婴员潘小冰:

  8年临床医生转行 引入医疗专业知识

  我2022年入行,到现在带了26个宝宝,其中有3对双胞胎宝宝、6个早产宝宝。为什么会选择做月嫂呢?一大原因是我很看好家政行业的前景,也喜欢这份工作。我以前在广西老家做过8年的临床医生,在外科处理过阑尾炎、胆囊炎、烧伤等手术。2021年因为岗位调动等因素,决定来到家政行业开拓新赛道。

  在我看来,做医生和做月嫂都是用心去服务,照顾新生儿宝宝和我们以前学的儿科课程是一样的,需要观察,比如婴幼儿常见的黄疸、肺炎、鹅口疮等,都是我的对口专业。而且以前做医生的经历也成了我的工作亮点,很多客户会更加信任我,愿意把我推荐给其他客户。

  在服务的过程中,碰到过不同的客户、不同的家庭,当我把他们当亲人去对待的时候,都得到了很好的回馈,未来希望可以继续帮助更多的家庭。

  策划:王卫国 李阳

  统筹:尹来 游曼妮 陈伟斌 陈成效 关健明

  采写:南都记者 程安

  摄影:南都记者 蔡文茵 罗雪纯 张静 吴佳琳 陈杰豪 吴博斌 邵凡

  制图:欧阳静 罗锐 刘妍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