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建成全国首个国家级魔芋标准化区域服务和推广平台
千余农户三年增收560万的“魔芋奇迹”


清远市佛冈县水头镇魔芋种植基地里,村民将一个巨大的魔芋从田地里挖出来。 南方日报记者 曾亮超 摄 (南方日报资料图)

水头镇坐拥得天独厚山水风光。

扫码看专题
在广袤的清远大地上,正涌动着一股产业格局深刻变革的澎湃浪潮。500米码头泊位延伸天际,建成广东省内最大的内河客运码头;52艘游船浩荡启航,穿梭于北江生态经济带,见证水运与文旅的完美交融;300亩魔芋种植田以数字化为引领,展现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勃勃生机;高标准国际医养中心集中医药、卫生医疗、养老康养于一体,现代乡村服务业锚定大湾区。
本期《万千气象看广东·百千万工程在行动》专题策划走进清远,乘船打卡北江生态经济带,体验一场全新升级的“北江游”,深入潖江源头水头镇,探索“魔力小镇”的转型奥秘,看在水之滨的清远如何掀动“百千万工程”建设的阵阵波澜。
推进北江生态经济带建设
省内最大内河客运码头已投入使用
作为珠江流域的第二大水系,北江是粤北地区连接粤港澳大湾区的唯一水运通道,2023年清远船闸年度过货量已突破5000万吨。但受制于开发不完善、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多年来,北江沿线的文旅产业发展始终存在桎梏。
如何借助北江航运优势,进一步将其转化为文旅资源?北江交旅公司运营部经理陈文杰介绍:“近些年,清远市委市政府依托北江一轴试片区,大力推进北江生态经济带建设,目前已投入使用的清远旅游客运码头,泊位总长500米,建设10个300吨级的泊位,为广东省内最大的内河客运码头。”
今年1月起,北江交旅公司引进广州城投广州塔下属城港公司的管理团队,共同运营北江游项目,一方面借鉴珠江夜游经验,逐步开展纯电游船的升级迭代工作,另一方面利用陆上土地资源,发展夜市经济。既逐步取缔私人船只,提升安全性能,又改变过去粗犷的营运和服务模式,打造专业化服务运营体系。这正是“广清一体化”全方位融合发展的重要体现。
今年年初,清远市人民政府便依据清远山水生态格局及经济发展格局,正式提出构建“一环两带多节点”的总体空间结构。其中“一带”,便是依托北江沿线多个乡镇形成的北江经济带,以江为轴,以水为源,串联北江沿线重要景点及产业发展基地,形成休闲农业与休闲旅游示范带。
从打造精品化旅游线路着手,提升游客体验感,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北江游项目已配备52艘游船,针对日游、夜游的不同需求设计个性化游玩路线,将北江传统民居、飞来峡、飞来寺等多个景点串联成线,为游客提供多种组合票价的选择。
途经白庙码头,可见岸边传统民居和现代民宿的融合;路过飞来峡,感受苏轼“天开清远峡,地转凝碧湾”之感……近年来北江流域经过绿色航运的推行和生态环境的整体治理,水质有了明显的提升,甚至有濒危鱼种重现江中。北江生态经济带的建设,也离不开基础配套及周边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近年来,北江交旅公司持续加强港口港区、旅游节点之间的联动,极大地丰富了游玩体验。作为北江沿线的重要旅游节点,飞霞山景区以丰富的历史古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傲,却也囿于文旅产业发展滞后的困局。当前,景区正着力修缮蕴含了岭南宗教文化的古建筑,同时竭力发展现代旅游业体系,开发了汉服体验、编钟表演等项目。
引进魔芋产业
全国最大商品魔芋种植基地建成
北江流域水系发达,多条支流纵横交错,潖江就是其中一条一级支流。沿潖江溯源,便来到了一个近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魔力小镇”——佛冈县水头镇。在“百千万工程”全力推进下,水头镇新联村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商品魔芋种植基地,规模达300亩。
2021年,由省纪委监委机关牵头,国家开发银行广东省分行、广州中医药大学作为成员单位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入驻水头镇,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产业发展问题。
魔芋,因契合于现代饮食方式而逐步进入大众视野。工作队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契机,在深入调研了水头镇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之后,因地制宜地引入社会资本,开展魔芋种植产业。清远振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水头镇建立了全国首个魔芋数字化产业种植基地,以智能物联网监控系统、智能水肥一体化控制系统赋能魔芋种植,同时瞄准城市新消费方式,研发了包括魔芋饭、魔芋毛肚、魔芋咖啡等在内的30余种特色产品。
“‘公司+村集体+合作社’的模式,带动了3000多人就业。经过三年多的发展,现在清远地区的整个种植面积已经超过15000亩,建成了全国首个国家级的魔芋标准化区域服务和推广平台。”清远振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黄建文说。目前,水头镇正在着力推进农副产品加工中心及魔芋深加工产业链项目落地,加快打通从种植、研发、加工到推广的产业全链条。
2023年,魔芋产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亿元。仅仅三年时间,已带动1600多户农民增收560万元,创造了一个“魔芋奇迹”。
发展现代医养产业
构建“养生+文旅”模式
水头镇的“百千万工程”建设部署,远不仅魔芋产业的引进。在潖江沿岸,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可为1000余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的佛冈县水头国际医养中心赫然伫立。
2023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帮扶下,水头镇卫生院完成了包括医疗技术、医疗设备和医护人员等在内的医疗服务体系全面升级。随着广州中医药大学专家技术团队的到来,当地居民得以享受更加专业、完善的医疗服务,缓解了医疗资源匮乏的难题。
不仅如此,坐拥得天独厚的山水风光,水头国际医养中心还全方位构建了更为舒适的颐养环境。依托此地的天然弱碱水资源、负离子含量高等优势,水头镇首创“公私合建+合营”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现代医养产业,同步建立药王谷生态康养度假中心,面向大湾区打造“中医药+卫生医疗+养老康养”现代乡村服务业,截至目前已服务超12万人次。
水头镇卫生院党支部书记、院长李大巍说:“广州中医药大学帮扶团队在2023年8月正式进驻佛冈县水头镇卫生院,开设了中医内科、中医肿瘤、中医儿科、中医治未病以及针灸推拿,现在我们医院产业是作为一个文旅模式来发展。”未来,这里不仅要建设全省一流、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乡镇卫生院,更要全力打造成面向大湾区的高标准养生养老基地。
在以魔芋和医养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引领下,水头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7.7%,新增返乡及外来就业人口超过3500人,常住人口增长12.1%。三年间,水头镇由一个经济基础薄弱、常住人口不足2万人的小镇,转变为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在镇域层面首次创造了清远市“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的创新经验。
南都调研 总第496期
采写:南都、N视频见习记者 宋可心
摄影:南都、N视频记者 陈灿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