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志愿服务协同发展,海内外专家齐聚一堂交流研讨

每六个广东人就有一个志愿者 “15分钟志愿服务圈”基本形成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郑欣蔚 吴笋林 12-04 01:10

  插画由腾讯元宝AI生成

  昨日,2024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志愿服务专题论坛在广州越秀国际会议中心举办。

  昨日,2024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志愿服务专题论坛在广州越秀国际会议中心举办。广东省委社会工作部部长、省委“两新”工委书记崔建军出席会议并发表主旨演讲。

  广东首家省级志愿服务主题公园落户大夫山

  专题论坛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志愿服务协同发展”为主题,以打造大湾区志愿服务领域的“博览会”“嘉年华”为目标,汇聚境内外志愿服务研究和实务力量,努力向全球讲好大湾区志愿故事,帮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

  论坛期间,广东省志愿者联合会会长顾作义、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亚太区域主任张楠、香港义务工作发展局主席彭韵僖、澳门志愿者总会理事长欧钰娜、广晟控股集团党委副书记汪东兵、南方都市报社党委副书记、主编刘江涛等嘉宾,分别围绕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志愿服务联盟实体化运作、把握志愿服务的国际意义和时代价值、大湾区背景下香港和澳门志愿服务的探索实践、大湾区企业社会责任等话题发表演讲。

  巴基斯坦“读懂中国”论坛理事长扎法尔·乌丁·马赫默德、澳门志愿者总会会长白琪文、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荣誉会长谭建光等,围绕“充分发挥大湾区枢纽性引领功能,更好向世界讲好大湾区志愿服务故事”这一主题开展了圆桌交流研讨。

  论坛上,白琪文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志愿服务联盟代表,向社会发布《激情全运会 志愿齐参与——广泛开展迎十五运会志愿服务倡议书》,号召大湾区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争做服务保障体育盛会的践行者、推进全民健身事业的先行者、促进湾区融合发展的推动者、弘扬志愿精神文化的传播者、关心推进残健共融的示范者。

  广东省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王利春介绍了拟在广州市番禺区大夫山建设广东首家省级志愿服务主题公园的有关情况,提出打造富有大湾区特色的地标性志愿服务高地、展现“岭南味、中国风、世界范”的国际性志愿服务交流基地。

  《中国志愿》杂志社副总编辑原茵介绍了即将推出的《中国志愿》杂志(英文刊)有关工作,指出将用好志愿服务国际通用语言,更好向世界讲好中国志愿故事。

  南方都市报社党委委员、副主编王卫国介绍了《广东志愿服务发展报告(2024)》起草相关情况,对今年以来“志愿广东”建设做了全面梳理回顾。

  大湾区志愿服务网络学院建设项目启动

  论坛还进行了系列项目启动仪式。顾作义宣布启动粤港澳大湾区志愿服务网络学院建设项目,学院将依托互联网创新方式,有机整合三地优质资源,办好促进大湾区志愿服务协同发展的重要培训阵地。

  谭建光介绍了《粤港澳大湾区志愿服务发展指数》课题有关情况,该发展指数将为综合评估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水平、开展质量和活跃程度提供科学、可量化的有效手段。

  广东省委社会工作部有关同志介绍了启动粤港澳大湾区志愿服务协同发展项目孵化基地(广东)建设相关情况,下一步将依托广州海心沙、南沙、大夫山,深圳前海,珠海横琴等平台,以“1+N”方式共同建设孵化基地。

  广东省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王利春,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副总编马海涛分别主持论坛。

  本次论坛由广东省委社会工作部主办,广东省志愿服务促进中心、广东省志愿者联合会、香港义务工作发展局、澳门志愿者总会、广州市委社会工作部、广州市志愿服务发展中心、南方都市报湾财社协办,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提供会议支持。

  来自各国的政府官员、国际组织负责人以及粤港澳三地专家学者、企业、社会组织、媒体代表等参加论坛。

  亮点

  湾区市值百强企业ESG指数报告发布

  投资者注重可持续发展能力 建议企业加强数据管理

  昨日,南方都市报社党委副书记、主编刘江涛在论坛上发布南方都市报课题组的研究成果——《湾区市值百强企业ESG指数报告》。课题组选取粤港澳大湾区上市企业和长三角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设计了精度更高、更具操作性的ESG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发现,大湾区市值百强企业的ESG指数与企业市值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针对大湾区企业ESG指数所反映的问题,课题组建议:要更加重视ESG数据管理与报告发布,要更大力度开展社会责任管理,要重视“双碳”行动与数字赋能。  

  ESG指数与企业市值正相关

  报告介绍,粤港澳大湾区汇聚了中国乃至全球最优秀的人才、最先进的技术和最活跃的资本,是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一系列挑战也逐渐显露,如ESG方面的问题日益凸显。为此,南方都市报组建课题研究组就相关问题展开调研。

  “在实操层面,研究通过先进技术充分挖掘对象数据,以更充足的样本,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刘江涛表示。

  研究发现,大湾区市值百强企业的ESG指数与企业市值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意味着,那些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方面表现优秀的企业,往往也拥有更高的市值。这表明,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对象时,越来越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这也提醒广大企业,要重视ESG管理,提升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赢得投资者的青睐。  

  有效运用大模型技术

  本次课题研究有效利用了大模型技术。首先,在数据收集与整理阶段,大模型技术有效解决了格式、结构、话语多样性问题,实现了统一标准的数据提取和语义对齐,大大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其次,大模型技术的运用有效推动建构专用于ESG信披的评估对照工具。根据沪深北交易所的ESG信披指引,结合指数维度和评价规则,对标实现了可直接数据赋值的评估对照。

  最后,课题组开发了一套基于大模型技术的研究模型。该模型能够自动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将数据采集、数据提取、数据分析、数据评估等流程协同处理,形成评估智能体系。 

  企业需加强ESG数据管理

  针对大湾区企业ESG指数所反映的问题,课题组提出了相应建议。

  “要更加重视ESG数据管理与报告发布。”调查发现,752家大湾区企业中只有不到四成的企业发布了企业ESG报告。因此,企业应更加重视ESG数据管理,做好基础数据积累和定期报告发布,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推进ESG建设,赋能企业可持续发展。

  课题组还建议,要更大力度开展社会责任管理。大湾区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需要在员工权益保障、产品质量安全、社区关系管理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要重视‘双碳’行动与数字赋能。”报告认为,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企业应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利用数字技术提升生产效率和组织变革能力。

  南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发布重磅报告

  逾3万港澳青年投身大湾区志愿服务

  昨日,在专题论坛上,南方都市报社、南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发布最新调研成果——《广东志愿服务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目前广东拥有注册志愿者超2300万人。

  南方都市报社党委委员、副主编王卫国在发布《报告》时指出,南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持续深入开展社会治理领域课题研究,今年围绕志愿服务成立专门课题组,通过案例调研、数据分析,系统观察广东志愿服务创新实践、发展成果和治理经验。

  广东作为全国志愿服务的重要发源地,曾创下多个“全国第一”。目前全省注册志愿者人数已超2300万人,占全省人口比重超过18%,也就是说每六个广东人中就有一个是志愿者。此外,全省13万余支志愿服务队伍、累计超9亿小时志愿服务时长等多项数据,展现出广东志愿服务持续走在前列的良好发展态势。

  《报告》认为,广东的志愿服务事业正朝着“六大体系,一个新格局”不断发展迈进。

  在动员体系上,全省更加注重党建引领下,群众广泛参与、平急结合的动员体系建设,志愿服务动员更加有力。例如,为大力发展党员志愿服务,广东省委社会工作部组建了由部长任队长、副部长任副队长、部机关全体党员为队员的“悦舍星”志愿服务队,深入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在全省形成示范引领效果。

  在阵地体系上,目前,全省共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点超2.8万个,社区服务站点超2.9万个。一个覆盖广泛、功能完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15分钟志愿服务圈”基本形成,志愿服务实现处处可为。

  在保障体系上,广东通过完善志愿服务立法、加快政策制定、整合资金资源投入、优化激励褒奖等方式,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例如,2021-2024年,省财政安排资金8.25亿元支持实施“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

  广东设立的志愿者事业发展基金会,有效聚集了社会资源,推动了志愿服务项目的开展。广东“益苗计划”、广州“志交会”、中山“博爱100”公益创投等活动,为志愿项目提供了展示和成长的平台。

  此外,广东正积极构建湾区协同、国际互动、交流互鉴的志愿服务发展新格局,致力于为全球志愿服务事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广东方案。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志愿服务联盟”已在广东省大湾区办备案,通过健全合作机制,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广东“i志愿”系统注册的港澳志愿者已超过3万人。2025年将在大湾区举办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等赛会活动,也将再次为大湾区志愿服务协同发展提供广阔舞台。

  监制:戎明昌 刘江涛

  策划:王卫国 王佳 王莹

  执行策划:杨秀伟 尹冀鲲

  统筹:南都记者 向雪妮 李陵玻 丁贝

  采写:见习记者 郑欣蔚 南都记者 吴笋林

  摄影:南都记者 梁炜培 徐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