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版权保护与发展年度关键词发布,涉AI语料训练
人工智能语料库建设 数据来源须合法
2024年12月27日,2024数字版权保护与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版权贸易基地副主任李方丽发布《中国数字版权保护与发展报告2024》。据南都记者了解,这已经是第三年发布中国数字版权保护与发展报告。
AI大模型语料训练版权挑战 技术发展与法律保护需平衡
随着ChatGPT、Midjourney、文心一言、通义千问等AI大模型迅速发展,“AI大模型语料训练版权挑战”也逐渐成为焦点问题。
李方丽提到,继《纽约时报》诉OpenAI和微软大模型训练侵权案后,国内也出现了多起针对AI大模型训练数据的诉讼。
例如今年2月,广州互联网法院作出全球首例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平台侵权责任判决,认定被告某AI公司侵犯了原告对奥特曼作品的复制权和改编权。
又如4月23日全国首例AI生成声音人格权侵权案释出。法院认定AI开发者使用配音师声音开发涉案AI文本转语音产品,未获得合法授权,构成侵权。
这些案例不仅体现了司法对AI大模型训练中版权问题的敏感性和复杂性的认识,也反映了在技术发展与法律保护之间寻求平衡的迫切需求。
对此,各国行业协会也陆续发出倡议,为全球AI大模型语料训练版权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12月4日,国内文著协倡议,生成式人工智能语料库建设等应确保数据来源合法,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既要保护创作者、内容生产者合法权益,又要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12月16日,英国成立的“人工智能创意权利联盟”提出要建立具备灵活性的许可市场,能为版权提供强有力保护;确保内容创作者的控制权与透明度;同时推动创意与技术领域的增长与创新。
游戏IP商业化 《黑神话:悟空》开创新高峰
“游戏IP商业化”关键词背后,是游戏产业在探索新商业模式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利用和保护游戏IP的问题。李方丽谈及,今年“火爆出圈”的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其商业化路径为行业树立了典范,开创了游戏IP商业化的新高峰。除游戏本身运营屡破纪录之外,其IP商业化也成为现象级的存在。在游戏还没上线之时,官方就公布了12个IP授权和联名合作。在合作品牌中,瑞幸咖啡于游戏上线前一天在全国19380家门店上线了“黑悟空”联名咖啡和周边产品,在抖音直播间迅速售出30万单,在美团直播间和线上店铺迅速售出10万单。截至12月,“黑悟空”联名品牌包括青桔单车、联想拯救者游戏电脑等,开创了游戏IP商业开发的新高峰。
微短剧的规范发展 新兴业态的治理与成长
“微短剧快速发展与强化治理”关键词入选,反映了网络微短剧作为新兴业态的快速发展和随之而来的治理挑战。
据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发布的《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显示,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5.76亿人,预计市场规模将达到504.4亿元。
李方丽指出,市场高速增长的背后,微短剧在内容、传播以及取材角度等方面,存在着粗制滥造、哗众取宠、低级趣味和乱收费等问题。
为了规范行业发展,6月1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下发的《关于微短剧备案最新工作提示》正式实施,被称为“最严短剧新规”。新规要求落实行业监管责任、属地管理责任、平台主体责任,对微短剧实行“分类分层审核”,同时强调未经审核且备案的微短剧不得上网传播。
12月,针对微短剧片名哗众取宠、低俗庸俗的顽疾,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管理提示,要求不得使用恶俗、恶趣味等违背公序良俗的片名,不渲染极端对立、复仇、暴戾、焦虑。此外,平台方面也加强了对微短剧的审核。4月10日,抖音、快手分别发布关于打击违规微短剧的公告。11月11日,抖音发布公告称当月累计下架209部违规微短剧。
值得一提的还有11月29日,中国版权协会宣布成立“微短剧工作委员会”,发布《关于维护微短剧行业版权秩序、推动微短剧行业健康发展的倡议》,在微短剧版权规范方面加强行业自律。
链接
数字版权保护与发展年度关键词
版权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
剑网行动强化网络版权保护
AI大模型语料训练版权挑战
数字音乐版权市场竞争秩序
游戏IP商业化
微短剧快速发展与强化治理
版权价值转化
版权经纪人
采写:南都记者 黄莉玲
- 下一篇: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