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今年预安排审议省级法规19件
制定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
昨日下午,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1月16日下午,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黄楚平作省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2024年,省人大常委会圆满完成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2025年,省人大常委会预安排审议省级法规19件,预安排监督项目31个。
2024年工作回顾
备案审查规范性文件254件
报告指出,过去一年,省人大常委会共审议法规、决定24件,通过18件,审查批准设区的市法规、决定66件,备案深圳、珠海、汕头经济特区法规34件,备案审查规范性文件254件;听取审议报告21个,检查8部法律法规实施情况,开展4项专题调研,并认真做好专题询问、民生实事评议、重大事项决定、听取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报告等工作;依法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141人次,圆满完成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2024年,省人大常委会持续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纵深推进。围绕做实“一点两地”全新定位,在完成横琴、南沙等重大平台立法的基础上,为粤港澳大湾区“量身定制”全国首个落实国家区域发展重大战略的专项立法计划,明确每年推出两部左右大湾区法规,涉大湾区立法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向“小切口”“精细化”转进。
制定科技创新条例,这是在科技创新领域全国首部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地方性法规,也是广东省科技创新领域基础性、综合性、方向性的重要法规,率先规定省级财政科技专项资金投入基础研究的比例不低于三分之一、职务科技成果全流程单列管理、经费使用“负面清单+包干制”等40多项制度措施,以立法引领保障科技创新“长期主义”。制定全国首部技能人才发展条例。
在开展“百千万工程”专题询问的基础上,通过听取审议意见处理情况报告强化对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工作的跟踪监督,推动切实打通“百千万工程”实施中的堵点卡点。抓住产业根本,制定促进产业有序转移条例,及时将实践经验固化为法规条文,构建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业转移协作模式,从法治层面把区域协同、互促共进的纽带搭起来、联起来。
坚持以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广东绿美生态。制定林长制条例,以“林”为本、以“长”为关键、以“制”为基础,推动形成“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的工作格局。审议河湖长制条例,着力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督严格、保护有力的工作机制。
坚持“提、办、督、激”全流程闭环推进,围绕提高代表满意度,修改代表建议重点处理办法,一揽子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省人大代表建议处理工作流程的意见》《关于做好我省全国人大代表围绕重要事项提出议案建议服务保障工作的意见》《关于省人代会期间开展代表建议咨询服务的意见》《关于建立省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交流群的意见》4项制度。
积极推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一年在广东省增设两个国家级基层立法联系点,年初广州南沙点挂牌,年底深圳福田点获批,江门江海点工作不断创新,广东省成为拥有3个国家级基层立法联系点的省份之一,更好搭建起广东和粤港澳大湾区参与国家立法的“直通车”。
2025年工作目标
今年预安排监督项目31个
报告透露,2025年预安排审议省级法规19件。突出精耕细作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实施好粤港澳大湾区专项立法计划,制定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条例、促进粤港澳气象合作发展条例和粤港澳大湾区海上救援合作条例,指导聚焦促进大湾区内地九市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加大协同立法力度。
突出全方位扩大内需,制定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快递条例等。突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抓紧制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促进条例、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研究制定数据条例、促进会展业高质量发展条例等。
同时,将突出助力“百千万工程”,制定县域经济振兴条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研究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等。突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制定河湖长制条例。突出法治广东平安广东建设,修改突发事件应对条例、租赁房屋治安管理规定,研究制定多元化解纠纷促进条例,修改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等。
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定家庭教育促进条例、民办教育条例,修改实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粮食安全保障条例、征兵工作规定等。加强对设区的市、自治县法规的审查指导,推动广东省备案审查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健全区域协同立法工作机制,推动茅洲河流域、练江流域、桑浦山保护和环南昆山一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等市域协同立法,探索省域协同立法。
报告透露,今年预安排监督项目31个。强化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和国有资产管理、政府债务管理监督,做好计划、预算、审计等法定监督工作。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打出监督“组合拳”,开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专题询问。
另外,报告指出,将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要制度载体作用,谋深研细做实打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省域样板的新机制、新平台、新载体。
A03-11版
统筹:李陵玻 陈杰生 邹琳
执行统筹:吴璇 吴笋林
采写:南都记者 张思琦 朱唯信 张婷 卢婉珊 杨伽 曾俊豪 赵青 叶孜文 孙小鹏 李竹 王诗琪 李佳璟
通讯员 刘文琴 李伟苗 实习生 郝心欣
摄影:南都记者 冯宙锋 邵凡 郑鸿杰 南方日报记者 张梓望 梁钜聪 张迪 张令 钟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