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交会全球客商步履不停,美欧品牌负责人谈关税“阴霾”:
保持灵活应对变化 企业启动应急预案

广交会上,境外采购商体验人形机器人的重要部件灵巧手。
超过20万的预注册采购商数量,展馆内爆棚的人气……显示了全球采购商对中国贸易往来的超强信心。在特朗普政府发起全球关税战的背景下,全球客商步履不停,涌入广交会展馆。在第137届广交会首日和第二日,现场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参展商也表达了他们对当前热议的美国关税话题的看法。
美国客商:
能够应对关税挑战 也会保持投资生意
在本届广交会进口馆,美国品牌CAT的区域经理Ben Noyce4月15日表示,以广交会为代表的中国市场机遇广阔,“虽然我个人是第一次来参加广交会,但CAT实际上已经参展了5到6届广交会了,在这里我们获得了很多支持,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例如提供了很好的机会,让我们接触到世界各地的供应商。目前而言,广交会已经成为CAT每年至关重要的活动之一”。
“作为企业,我们尽量保持灵活地去应对变化,我们全球和北美的合作伙伴们也有相对应的解决方案,我们也和零售商保持着足够的联系,从而确保解决方案能有效实施。在这个时期,不仅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我们能够应对这场挑战,也会保持投资我们的生意。”Ben Noyce说。
欧洲客商:
中国企业正引领时代潮流 我们是跟随者
广交会“进度条”第二天,在广交会展馆A区2.1馆,南都湾财社见到了老“广交”、西班牙品牌Carino的销售经理Arda。对于中国市场发生的变化,亲身体会的Arda深有感触。Arda说,距离他第一次来参加广交会,15年间,他见证了中国企业在产品设计、技术创新上的跨越式发展。
对于中国市场,Arda表示,“中国本土制造商在成本控制、生产线等方面具有绝对优势,我们现有产品线暂不匹配中国市场的市场需求。必须承认,中国制造正在经历质的飞跃,我2010年初次来华至今,见证了中国企业在产品设计、技术创新方面的跨越式发展,某些领域已形成全球领先优势”。
在接受采访时,多位客商均表示,对美国关税政策的变化保持关注。美国品牌CAT事业部总经理助理Rick Xu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零售端涨价幅度与销量变化尚难预测,多数客户短期内采取订单调整措施,长期仍需观望政策走向。“我们已启动应急预案,例如寻求海外供应商进行产品替代,同时加速转场项目延缓订单影响。”
Rick Xu表示,基于他从业十余年经验判断,虽然无法预测关税贸易战接下来的发展,但中美经贸问题终将解决,“美国市场离不开中国制造,同时中国企业已通过产能转移等前瞻性布局应对”。
对于贸易战未来发展的趋势,Arda表示,虽然形势存在不确定性,但他认为当下中国是全球贸易规则的重要制定者,而美国政策受选举周期影响显著。“值得注意的是,关税壁垒已引发美国本土通胀压力,我们接触的许多美国合作伙伴开始质疑这种保护主义政策的可持续性。”
Arda表示,“中国正在制定着这场游戏的规则,现如今,全球范围内大部分的企业反过来都在跟随着中国企业,中国企业正在引领着时代的潮流”。
麦当劳回应成网红:
与广交会共成长 目标是1万家餐厅
广交会开幕首日,用餐区的麦当劳涌入全球客商,人气爆棚。对此,麦当劳回应南都湾财社记者称,对于火爆现象很高兴,一直与广交会共同成长,本届广交会馆内设有2家麦当劳餐厅,预计会接待超过10万人次的中外宾客。
据悉,在餐食选择方面,展馆内的麦当劳提供汉堡、薯条、派等全球经典产品,以及中国本地研发的麦辣鸡翅、麦麦脆汁鸡等美味,提供高效的数字化点餐服务,并为展商提供外送服务,美味餐食可直接送至展位。同时,今年麦咖啡小黄车再次进驻广交会,为全球客商带来更多美味选择。
麦当劳相关负责人称,自1993年广州首家麦当劳餐厅开业以来,麦当劳始终深耕本地市场,服务本地消费者以及中外宾客,同时也积极服务和回馈本地社区,实现高速发展。目前广州已有800家麦当劳餐厅。
其表示,在中国市场,2025年3月,麦当劳餐厅数量超过7000家,将加速产品创新、外送与数字化转型,以更强大、更美好、更智慧,实现10000家餐厅的目标。
论坛
广交会上大咖热议:
世界贸易格局动态调整催生新机遇
4月16日,在第137届广交会同期举办的“2025珠江国际贸易论坛——物流护航,畅渠道谋发展”上,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张燕生等专家探讨了美国“对等关税”对世界贸易体系的影响,及在多变的贸易环境中,外贸企业如何增强供应链韧性。
在广交会这一全球贸易风向标平台上,中国政企、学界共同传递出清晰信号:通过市场多元化、数字化突围与绿色转型,中国外贸正以韧性应对变局,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确定性。
供应链韧性:从“被动应对”到“主动破局”
与会专家认为,美国近期实施的“对等关税”政策平均加征幅度超预期,导致全球贸易规则弱化,可能拖累2025年全球GDP。对此,张燕生指出,中国应坚持推动市场发展、新全球化前景、金融开放和改革,保持战略定力,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并举。
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执行会长马仁洪认为,国际贸易本质是市场行为,最终将回归供需平衡,建议企业密切关注政策动态,同时深化与“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合作。马仁洪强调,“中国的产品在世界上美国需要,全球也需要”,通过主动调整供应链布局和商业模式,能够有效应对阶段性挑战。
面对关税壁垒与产业链重构现状,张燕生提出“全方位国际合作”与“高水平自立自强”并重策略。他建议,企业应通过数字化升级降低内外贸成本,并依托中欧班列等通道,优化全球布局。
物流“双转型”:数字化与绿色化重塑竞争格局
尽管挑战加剧,数据印证中国外贸韧性。今年一季度,我国进出口总额达10.3万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出口增长6.9%。以广东为例,其物流总额占全国10.8%,国际物流占比23%,跨境电商日均处理量达1.1亿件,成为全国供应链韧性的缩影。马仁洪指出,广东物流企业经40年历练,通过政企协同、市场多元化及供应链优化,已形成应对波动的成熟模式。
数据显示,智慧物流技术有效推动国际物流降低成本。张燕生也呼吁,推动全球综合物流的数字化和绿色化转型,利用人工智能和新一代数字技术革命重塑全球生产体系,实现分布式的物流体系和本地化的生产、物流、流通和消费。
面对国际贸易环境新变化,大洋物流集团副总经理赵强举例称,通过中欧班列快速调配运力,企业成功将海运困境转化为服务升级契机,助力客户供应链韧性提升。
“世界贸易格局的动态调整正催生新机遇。”赵强表示,“物流企业需从‘机会主义’转向‘长期价值赋能’。大洋物流通过‘端对端’全链条把控,将政治经济波动转化为服务升级契机。以绕行好望角的海运困境为例,我们迅速调配中欧班列运力,既保障时效又控制成本,帮助客户实现供应链韧性提升。”
策划:王莹
统筹:马建忠 陈养凯
执行统筹:黄驰波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黄驰波 王蕾娜 邱康正
摄影:南都、N视频记者 黎湛均 冯宙锋 梁炜培 张志韬 邹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