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尽量不取消外卖订单,人心要多一些柔软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胡一刀 04-19 00:42

  街谈

  4月17日凌晨,博主@陈溥江Riverchan在个人社交媒体发布视频,为外卖小哥发声。他呼吁大家不要因为自己不爽而取消订单,给予外卖小哥多一些体谅。

  当事博主的发声事出有因:他深夜在小区散步,遇到一位外卖小哥,后者因为绕路导致订单超时,住户嫌送得太慢取消了订单。外卖小哥表示,这一单要退回给商家,自己也面临被扣钱的处罚。博主本想买下外卖小哥手中的外卖,但小哥拒绝了,因为订单没送还给商家还要被扣分。

  评论区里,大家几乎一边倒地支持发声的博主,这无疑体现了一种朴素的共情。古话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自己淋过雨,所以想给别人一把伞。有商家在评论区表示,这样无缘无故撤单的人不在少数,客户没任何损失,但骑手要扣钱,商家也要承担餐损。随之而来的一个追问是:我们要谴责那个深夜撤单的人吗?

  要明确的一点是,撤单是平台赋予客户的一种权利。具体到个案来看,那个“坏人”除了有点不近人情之外,也并没有太多可以指摘的地方。他可能是一个深夜加班、饥肠辘辘的上班族,正好碰上工作不顺、被上司批评,一时心情很差,在“踢猫效应”的传染下,很有可能就将块垒浇在了外卖小哥头上。当然,其中也有平台过度取悦客户的助推,这也是需要警惕的一种倾向。

  该如何化解这种偶发但对外卖小哥来说却不时会遭遇到的问题?解题方案之一,当然让冰冷的数字计算多一些温情。以外卖为例,平台的智能调度系统每分钟处理百万级数据,将配送时间压缩至分钟级,这种技术赋能让城市生活的效率大大提升,但背后是骑手在高架桥下的折返跑,是暴雨中为抢时间摔倒的电动车。显然算法需要把人的价值、劳动的尊严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

  解题的第二个面向,则是如博主这般呼吁人心尽量柔软一点,更有人情味一点,对他人多一些温情之理解,对他们的劳动多一些尊重。类似这样的倡导当然很有必要,但实事求是来说,短期内效果并不会太明显,而是需要长期坚持,不断地用文化去涵养和塑造。

  相对来说,最有效果的可能是第三个维度的努力,这便是政府着眼新就业群体的现实痛点,多推出一些治理举措的精准响应。比如,为了更好地服务外卖小哥,解决其工作中“门难进、楼难认”的痛点,杭州就创新推出了“小哥码”并推动其接入1300多个小区,骑手通过实名认证、无事故记录、准时率达标等严格审核后,生成专属电子通行证,骑手扫码即可快速进入小区。以该码为依托,部分小区还提供楼宇导航功能,解决了“找楼难”的问题。

  小哥码的效果如何?来自试点的一组数据更能说明问题:骑手进门平均耗时仅10秒。平均每单节省5-6分钟,月均收入增加500-540元。与此同时,骑手跑单客诉率下降57%,超时率减少,骑手职业的稳定性也得到了加强。各地不妨向杭州学习,让类似“小哥码”之类的服务有更多机会发挥作用。 □胡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