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以千年莞香为媒,演绎一出六世轮回的爱情传奇

粤剧《最是女儿香》成功首演 让Z世代爱上千年非遗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周佩文 07-17 00:30

  《最是女儿香》的舞台设计十分吸睛。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一级演员、文华表演奖获得者、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曾小敏在粤剧《最是女儿香》饰演女主角莞儿。

  粤剧《最是女儿香》剧照。曾小敏与黄春强细腻入微的表演成功让观众入戏。

  粤剧《最是女儿香》剧照。该剧将个人情感与家国命运交织,展现了戏曲写人写心的艺术高度。

  7月16日晚,当舞台上香炉里的莞香被点燃,古朴而典雅的香气向观众席飘来,粤剧《最是女儿香》在广州大剧院拉开了首演的大幕。这段因莞香而起、穿越千年的爱情传奇,深深叩击了观众心扉,现场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

  国家级非遗对对碰

  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

  近年来,广东粤剧院践行“一城一剧”理念,以粤剧挖掘城市文脉。2022年,以粤歌《最是女儿香》为契机,广东粤剧院联合中共东莞市委宣传部、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和东莞市寮步镇人民政府共同推出粤剧《最是女儿香》。该剧先后获得广东省文艺精品(文艺人才)扶持专项资金和东莞市文化发展专项资金资助。

  该剧创作阵容鼎盛,由一级编剧盛和煜执笔,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著名戏剧导演张曼君担任导演及粤剧改编,青年戏剧导演胡家伟担任粤剧改编和执行导演;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一级演员、文华表演奖获得者、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曾小敏,与一级演员黄春强领衔主演,并会聚了舞美设计季乔、杨参,灯光设计邢辛,服装设计阳东霖,化妆造型姚钥、阎飞翔,音乐设计陈挥之,形体设计姚晓明,多媒体设计王佳迪等十余位艺术家;同时联合广东粤剧院青年创作骨干梁妙翠、杨玉华、欧云滔、朱红星、朱建豪、冯嘉宁、陆伟豪等共同参与该剧的创作。

  自策划立项、创作采风、剧本打磨到最终呈现,《最是女儿香》的创排前后历时3年多,“我们以‘香’为魂,实现了粤剧和莞香双重非遗的匠心融合。同时,这部剧是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也是粤剧回应时代的艺术表达。它让千年莞香故事走上当代舞台,展现莞香文化的新活力。”曾小敏表示,粤剧《最是女儿香》承载的,不仅是六世轮回的爱情传奇,更是一个古老剧种在新时代的自信宣言。“我希望粤剧《最是女儿香》能够吸引更多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群体,走进剧场感受粤剧的当代魅力,并借此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传承华夏文明不朽的精神。同时,我也期待,粤剧之美与莞香的千年芬芳交融共生,让岭南文化在更广阔的天地中传承发展,焕发新的生机。”

  提炼“东方美学密码”

  古老粤剧的当代觉醒

  粤剧《最是女儿香》以“穿越六世”的宏大叙事结构,串联起先秦至现代的时空跨度,将莞香文化与中国历史重大事件交织呈现。张曼君导演在创作时秉承“以变为传统”的理念大胆创新,赋予古老艺术崭新活力——她将莞香文化作为情感图腾与时空纽带,通过“时空穿越浪漫”重构叙事,巧妙融合粤剧程式与当代审美,提炼出引发Z世代共鸣的“东方美学密码”。舞台运用开合黑幕、动态软屏与投影构建虚实相生的“烟尘往事”,让“香”自由穿梭古今;音乐匠心独具,以主题旋律贯穿,随时代流转融入汉朝号角、盛唐琵琶、宋代古琴等音色,铺就听觉历史轨迹;百套跨越先秦至当代的华服,淬炼成华夏服饰的流动长卷;表演更跨界融合多元艺术形式,在保留粤剧筋骨的同时,绽放出强烈的跨媒介艺术张力。这些创新元素在舞台上迸发出令人惊叹的视听效果,演出反响热烈。

  “我们不固守程式,而是用当代视角重构戏曲的假定性美学,让观众沉浸在艺术幻觉中,主动参与叙事。”张曼君坦言,此剧非传统爱情传奇,而是“用戏曲书写的中国文化精神简史”,在虚实交织中展开关于坚守与追寻的文明对话、“小我”与“大爱”的永恒辩证。主创团队打破线性叙事,融入重大历史事件与文化名人,以“小情侣大事件”结构实现“历史典藏再现”与“现代剧场要求”的融合。这种“非典型戏剧”探索,旨在突破传统戏曲表现边界,彰显粤剧“海纳百川、创新进取”的特质。

  舞台上,领衔主演曾小敏与黄春强细腻入微的表演也成功让观众入戏。曾小敏以“圆、柔、稳”的传统身段融合现代形体的流动感,让先秦采香少女的灵动、西汉寻郎少妇的悲怆、民国就义女战士的坚毅形象深入人心;黄春强则以角色差异化塑造见功力,无论是唐代乐工、北宋文人抑或是民国特工,莫不入木三分。

  “非典型戏剧”破局

  守正创新的灵魂共振

  粤剧《最是女儿香》独特的叙事与美学呈现,不仅赢得了观众的持久掌声与深度共鸣,更以其创新的勇气与艺术高度获得了业内外广泛赞誉。

  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中央文史馆馆员仲呈祥对粤剧《最是女儿香》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是一部陶冶观众情操的戏,引导观众增长中华文化知识的戏,同时也是一部培养观众的文化人格的戏”。他肯定创作团队以“非典型戏剧”破局的勇气,认为其在题材选择与内涵深度上远超一般命题作文,为戏曲现代化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探索样本。

  文旅部艺术司原一级巡视员吕育忠则盛赞粤剧《最是女儿香》“形散神不散”的叙事结构。“以轮回为主线跨越千年,将个人情感与家国命运交织,通过‘香坠’道具强化传奇色彩,最终以民国革命情节升华主题,实现从儿女私情到民族大义的格局提升,充分展现了戏曲写人写心的艺术高度,为粤剧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创作思路。”他肯定张曼君导演对舞台节奏的把控,以极简舞台呈现复杂情感,通过灯光设计营造出“人物在网中挣扎”的意象,实现了传统戏曲程式美学与现代戏剧情感张力的创新融合;并指出,主演曾小敏兼具传统戏曲程式美学与现代戏剧情感张力,精准塑造人物,展现其表演的层次感、创新感及传统程式化表达的当代转化,为戏曲“出圈”提供真正的钥匙。

  《最是女儿香》除了获得专家的首肯之外,也引发了年轻观众的共鸣。“制作精良,非常精彩!”就读某高校影视专业的黄同学点赞道:“剧目构思新颖,兼具艺术性与知识性。舞台打破传统第四堵墙,融合古典婉约与现代动感,互动设计十分巧妙。”

  95后观众张萌则认为,该剧通过“莞儿”这一女性形象,展现了女性在历史长河中的坚韧与奉献,其“从儿女私情到民族大义”的成长脉络,与当代年轻人对“个体价值与时代使命”的思考形成共鸣。

  据介绍,《最是女儿香》接下来将进行巡演,7月30日、31日将登陆东莞玉兰大剧院,8月8日在江门侨都大剧院亮相。

  采写:南都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罗彦清 通讯员 林楷虹

  摄影:广东粤剧院 薛才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