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外卖平台砸钱补贴为获客拉新 中小商家不参加则流量减少?

山东大学教授曲创:平台应“卷”技术、算法和大数据处理能力,为骑手优化路线、为商家预测分析市场需求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李玲 08-14 01:20

  制图:李芷琪(豆包AI)

  茶饮咖啡为何成为外卖补贴的主战场?平台补贴怎么“补”才不会造成恶性竞争?治理“内卷式”竞争,如何抓住“牛鼻子”?

  日前,南都记者对话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山东大学数字经济与平台竞争研究中心主任曲创。他长期研究互联网平台经济规制与产业政策、反垄断与竞争政策,是山东大学《产业经济评论》(CSSCI)编辑部主任、国务院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成员。

  曲创认为,价格竞争是市场中常见的竞争手段,应当重点关注平台是否强制商家参与补贴;有无只针对头部品牌进行补贴,对中小商家造成冲击;以及如何避免陷入“低价-低质”的恶性循环。

  现象

  低价问题出在低质量上

  平台经济是“内卷式”竞争多发领域

  南都:如何理解“内卷式”竞争,具体要整治的是什么?

  曲创:我认为,可以参考监管部门对“内卷式”竞争的界定:“低价低质竞争”。低价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出在低质量上。整治“内卷式”竞争,关键是要看造成这个现象背后的成因及其主导力量。

  我认为可以从微观个体和行业整体两个角度着手。微观个体指向生产企业或者平台内的商家,可能会降低产品质量参与市场竞争,但这一行为是被迫的、非自愿的,这是“内卷式”竞争的一个特征。

  从行业整体看,则是出现了质量和技术的明显倒退。一个行业正常的竞争链条应该是从价格竞争开始,但低价竞争也意味着低利润。

  如果企业还想盈利,那就需要跃升到产品的差异化竞争。浅层次的差异化竞争是通过广告营销、改变产品包装形象、请明星代言等方式,让产品和品牌形象与竞争对手不同。深层次的产品差异化需要通过研发或者技术改良,让产品质量或性能有实质性的提升。

  最高层次的竞争是完全的创新——即拥有突破性的原创技术、材料、配方、工艺等,导致自己的产品与同行有着本质区别,无法被替代。

  所以正常情况下,一个行业同行竞争的链条是:从价格竞争到差异化竞争,再到创新竞争。当行业整体层面发生“内卷式”竞争时,企业被锁定在第一个层次的价格竞争,无法升级到更高层次。

  南都:“内卷式”竞争通常发生在什么样的市场情境下?

  曲创:“内卷式”竞争的出现,我认为一定有市场以外的力量在发挥作用,它不是纯粹的市场竞争约束条件下的产物。

  平台经济是“内卷式”竞争的多发领域,这里的市场是“平台内市场”,外部干预力量就是平台自身。被迫“内卷”的是商家,原因是平台参与、影响甚至主导了平台内市场中商家之间的正常竞争。如果某个电商平台的流量分配机制是“唯低价”,商家为获得流量就必须竞相对标降价,当价格低于成本时也只能再降低质量压缩成本,陷入“低价-低质”的恶性循环。

  竞争

  各家共同瞄准即时零售市场

  “卷”价格相当于做广告促销拉新

  南都:近期,外卖平台“0元购奶茶”“满18减18”的大额补贴引发争议,各家在争的是什么?

  曲创:争的是即时零售市场。当前平台经济已进入存量竞争阶段,传统电商和外卖行业都已经趋于平稳,很难再快速增长,即时零售成为各家共同瞄准的市场拓展目标。即时零售模式主打的就是够快、及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很契合当前主流消费群体90后和00后的购物习惯——即时、随性,而非提前规划。比如明天就要出门旅游,现在发现急需一个充电宝,于是选择网络下单,不到三十分钟充电宝到手,消费需求即时满足。

  可以看到,现在的消费结构正在从商品消费转向服务消费,即时零售成为电商平台拓展业务边界、尝试探索的新领域。各家平台在这个领域已默默布局多年,有了大量的积累。这次“外卖补贴大战”,时间点和具体发起者可能是一个偶然事件,但作为行业发展趋势则是必然的。当市场上有了新的入局者,在位平台为了维持自身市场份额,自然也会应声而动。当对手开始进攻,各家也不得不防御、出招应对。

  南都:平台“价格战”往往意味着利润摊薄甚至亏损,为何还会频频发生?

  曲创:首先,我们要注意区分平台和商家两个主体。商家卖一杯奶茶本来营收18元,消费者因使用了平台的大额补贴而喝上了免费奶茶,只要商家到手的钱仍然是18元,就不能认为商家是亏损的,或者在以低于成本价销售。

  至于平台为何砸钱搞补贴?因为这是最有效的获客手段。其实每家企业都会算账——按照他们的说法,这轮“补贴大战”,是把原定每年用来买流量、做推广的数百甚至上千亿经费,拿一部分转到用户补贴上。这样的获客拉新效果不仅立竿见影,而且用户打开App点完外卖还能顺手买别的东西,提高App打开频次、延长用户使用时长、带动其他业务,这都是外卖补贴的目的,目前看效果明显。

  我曾问过平台企业,平台的用户规模已经很大了,为什么每年还要花费上百亿去做广告、买流量?得到的回复是,因为用户不稳定——如果不持续出现在用户眼前,做广告推流,那么用户活跃度很快就下降了。所以,我理解现在外卖平台搞补贴、“卷”价格,相当于是在做广告促销拉新,这是一种用户竞争行为。

  诉求

  商家焦虑订单数量大幅增长

  希望平台补贴战线拉长或不要太猛烈

  南都:这次“外卖大战”,爆单的主要是饮品类。补贴和订单流向奶茶和咖啡的原因是什么?

  曲创:首先,茶饮的客单价普遍不高,一杯奶茶18元左右,平台补得起。第二个原因,奶茶是非必需品,需求价格弹性很大。

  基于“立秋喝一杯奶茶”的仪式感、因压力大喝奶茶解压、点杯奶茶发朋友圈等需求,茶饮市场的灵活性很大,补贴能够促成很高的订单量。

  今天你没打算喝奶茶,但因为有外卖优惠券,可能就会下单了。平台从此处竞争,促销效果是最明显的。

  南都:外卖订单暴增,对商家有何影响?

  曲创:一家奶茶店的生产能力是有限的,受限于现有的机器设备、店铺空间、人员配置等,比如一家店一天只能做2000杯奶茶,但因为平台有补贴导致一天收到了4000杯的订单,这就超过了生产能力。餐饮行业的生产能力都是相对固定的,一家餐馆的产能取决于店里有几口锅、几个大厨。

  在补贴的作用下,消费者支付价格大幅降低、订单数量大幅增长,但这对于商家来说并非好事。一些商家对此很焦虑:为了满足当前订单需求,要不要增加人手?如果增加了人手,将来平台补贴退出了,该怎么办?

  此时商家面临两个选择:一是恢复原来的价格,但已经体验并习惯了低价的消费者可能对涨价非常抵触,导致商家失去部分市场;二是继续维持低价,同时也只能降低餐品品质,由此可能造成“低价低质”的不良结果。

  这两种情况都是商家不愿看到的,因此他们普遍诉求是:平台就算要搞补贴,但能否不要补得那么猛烈,或者可否把补贴战线拉长一点,细水长流。因为这种由平台干预而造成的非正常市场大幅波动,商家自身难以应对。  

  问题

  平台补贴不利于中小商家

  小众精品和夫妻店受影响更大

  南都:补贴怎么补?如果把资源倾向于给到品牌商家,会出现挤压中小商户的问题吗?

  曲创:表面上商家都是自愿参加补贴活动,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商家如果不参加,流量就会减少。平台倒不是在刻意惩罚不参与商家,而是在对参与商家进行流量扶持,这是平台正当合理的经营策略。

  最开始时,有的平台主要针对更受消费者欢迎的头部品牌商家补贴,这显然会妨碍商家间的正常竞争,让中小商家处于竞争劣势。后来平台将补贴发给消费者,面向全品类的商家都可使用。但消费者拿到优惠券后,优先考虑购买的还是头部商家,因为补贴缩小了头部商家和中小商家之间的价格差距。由此我们发现,就算平台补贴对所有商家一视同仁、不搞任何差别待遇,但产生的后果依然更有利于大品牌和头部商家。

  南都:据你了解,哪类商家受影响更大?

  曲创:一类是做小众精品的小店。这类店铺不追求规模数量,就靠自己独特的口味,精良的手艺和产品质量生存。为维持自身品牌形象,这类小店通常不愿意参加补贴活动,更希望人们到店消费,感受现场环境、氛围、服务等等。第二类是夫妻小店。有商家反映说,参加平台补贴活动的一个门槛是,商家需要先自己掏钱提供5元基础红包,这对于单价本来就十几元的小店是沉重负担;如果用提高菜品价格的方式来应对,这类小店就失去竞争优势,销量大减。

  看法

  平台应为商家和消费者创造价值

  即时零售行业的产品质量把控很关键

  南都:补贴退出能带来持续增长吗?

  曲创:一定不能。因为平台“卷”价格、砸钱补贴,更像是广告营销。今天消费者可能看了广告、拿了补贴去买了东西,但明天是否还会复购——这取决于平台真正的实力,能否为消费者提供长期、实质性的价值。

  南都:平台应竞争的是什么?

  曲创:我认为,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能给商家和消费者提供什么价值。比方说,配送时效。当主干道出现交通事故造成意外拥堵,或遇到突发性恶劣天气时,平台是否能够及时优化改变骑手路线,保持其配送效率,这实际“卷”的是平台的技术、算法和大数据处理能力。

  平台还应该“卷”的是,如何用大数据为商家创造价值。餐饮行业要求原材料新鲜,备多了浪费,备少了不够用,这就是平台应该发挥数据作用,创造价值的地方。平台如何能够基于商家历史数据和市场整体数据,为商家提供市场需求预测分析,帮助商家提前采购准备食材,这对商家的帮助要比单纯发个优惠券大得多。

  另外,在即时零售行业,产品质量把控也很关键。我们应该吸取传统电商发展历程中的经验教训,在行业发展初期就把控好产品质量,避免先为追求数量牺牲质量,再花大力气去治理假冒伪劣,提升产品质量的老路。  

  建议

  不能全盘否定平台跨界竞争行为

  采取“外科手术式”精细化监管

  南都:为帮助平台走出“内卷”困境,你认为政策端可以如何发力?

  曲创:我认为很重要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当前不适合出台整体上偏约束性、紧缩性的政策。

  以平台经济领域为例,受宏观经济影响,国内各大平台企业已经沉寂了很多年,现在出现了“外卖补贴大战”,它本质上依然是一种企业主动的竞争行为。企业能够有这样的举动,至少说明企业对未来经济形势有了相对乐观的预期,所以现在才愿意掏钱投资扩张、跨界开拓市场。

  企业竞争的积极性在当下是非常宝贵的,应予以足够重视和保护。竞争手段、方式、后果可以具体讨论、做个案分析,但企业主动竞争的意愿,应当鼓励。企业主动作为、寻求变革,正是市场经济活力的体现。

  南都:保护企业竞争的积极性,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曲创:建议采取“外科手术式”的精细化监管,切忌“一刀切”式的粗放监管。像刚才提到的,如果我们有充分依据判定平台“补贴大战”可能对中小商家产生不利影响,那么监管的目标就应该针对中小商家群体,考虑如何弥补由此带来的负面后果——例如,鼓励或提倡平台出台有利于中小商家的帮扶政策等。

  一定不能把监管的范围过度放大,全盘否定平台跨界竞争行为,甚至扩大到整个平台经济领域。      

  采写:南都记者 李玲 发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