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例反向折叠人矫正手术在成都完成
“折叠男孩”跪21年 4次手术终于站直

2024年8月的姜延琛。图片来源:上游新闻

8月25日,姜延琛在助行器的辅助下独立行走。 新华社发
曾因反向折叠180度被医生断言“活不过13岁”,趴在瑜伽垫上完成高考的山东男孩姜延琛,近日在成都历经4次高风险手术,目前已能“躺平”,8月26日出院,并即将重返校园。
这场由成都京东方医院脊柱外科梁益建团队完成的生命脊柱矫形“奇迹”,让姜延琛告别了“折叠人生”,重获新生。
抗争
从病床到考场 以跪姿完成中小学课程
姜延琛系山东德州夏津县人,2004年出生。
姜延琛2岁时,身体开始出现异常——走路脚后跟不着地、无法自主蹲下,被确诊为跟腱挛缩。原以为这只是成长路上的小插曲,然而,更艰难的考验却悄然袭来。
起初,他后仰的头还能被人轻轻扶正,后来脖子逐渐发硬;初三时,脖子折叠贴到后背;再往后,身体逐渐成“Z字形状”畸形,头和脊柱之间仅有一只手厚度的间隙。
母亲于梅英带着他奔波于各大医院,得到的却是令人绝望的答案——一种罕见的先天性肌肉病,病因不明。姜延琛从此成了“反向折叠”患者。他的脖子向后仰接近180度,头和臀部曾经只有不到一掌的距离。
虽病情持续恶化,姜延琛却未向命运低头,在学习上从未放弃,他努力适应身体变化,跪坐在椅子上坚持上学。
母亲于梅英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却全力支持儿子。她每天在家与学校间往返数趟,接送儿子上学、回家吃饭;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也伸出了援手……就这样,姜延琛“折叠”着读完了高中。
姜延琛虽经多年求医未获有效治疗,但姜延琛仍以跪姿完成小学至高中课程。2022年,他趴在瑜伽垫上完成高考,以超出山东二本分数线近60分的成绩被德州学院录取。
进入大学后,姜延琛的病情日益恶化。2023年5月,姜延琛因畸形导致呼吸困难,被诊断为脊柱反向折叠严重畸形,情况危急。在网上了解到成都医生梁益建的治疗案例后,他决定赴成都求医。
矫正
4次手术矫正170度 反向折叠人手术完成
作为国内极重度脊柱畸形治疗领域权威专家,梁益建在极重度脊柱侧弯矫正领域经验丰富,积累了大量病例,主刀极重度畸形手术超5000例。他也早已通过媒体关注到姜延琛的励志故事。
梁益建回忆,2024年姜延琛来到成都京东方医院时,病情已岌岌可危:极重度脊柱反向折叠导致胸腔、腹腔极度狭窄,脏器被挤压在狭小空间;二型呼吸衰竭让他血液中氧气含量远低于正常标准,二氧化碳严重潴留,随时可能因血液酸化引发脑水肿、昏迷。
梁益建向家属坦陈:“不手术,很可能致命;做手术,风险极高但有希望,这是两种完全相反的选择。”家属权衡再三,最终决定治疗。
据梁益建介绍,这场手术的难度远超常规脊柱矫形。他说,与常见“驼背”(正向折叠)不同,反向折叠患者的脊柱向反方向弯曲、拉长,胸腔薄如纸,肋骨无法膨胀,膈肌因胸腹腔高压难以下降。“从肚子上摸甚至能摸到主动脉,胸腔腹腔的整个前后径都很短,呼吸空间极度狭小,引起了呼吸衰竭。”
且姜延琛的肺功能仅为正常人的20%,还伴有重度骨质疏松,骨质甚至达不到60岁女性的水平,这些都为手术增加了难度。手术中还需考虑麻醉、呼吸障碍、大出血、瘫痪、循环衰竭等危急情况的紧急预案。
“就像在深井里操作,周围全是重要结构。”梁益建这样描述手术环境的严苛,脏器挤在狭长体腔内,腹腔高压使静脉血主要通过椎管内静脉丛回流,手术全程出血量较大,视野不清;脊髓被拉长变细,周围缠绕大量静脉丛,一旦损伤便意味着瘫痪。
姜延琛既往手术导致颈椎解剖结构破坏,颈椎前后截断操作需精准避开椎动脉,毫米级偏差都可能致命。团队最终创新采用“反向截骨”方案,才将拉长的脊柱矫正成类似“驼背”的状态以创造手术空间。
从2024年12月4日的反向截骨矫形手术,到今年6月25日的胸椎段矫形手术,梁益建带领团队先后为姜延琛开展4次手术,矫正约170度,这也是世界首例反向折叠人矫正手术。
最后一次手术结束后,梁益建悬着的心依旧没有放下。“这种高难度手术,术后随时可能出现各种突发状况,必须24小时盯紧。”他不仅特意安排医生病房全天值守,自己也密切关注着姜延琛的情况。即便是夜间,也坚持每两个小时就联系姜延琛的妈妈,仔细询问其状况。
姜延琛和母亲对四次手术后的效果感受真切:第一次手术后,腰不再折叠得那么厉害;第二次手术后,颈椎修复,能完全平躺、自己翻身,平躺时间也大大延长;第三次手术后,姜延琛的腿能完全打开;第四次手术后,以前平躺时前胸高于身体其他部分的情况消失了,前胸变平了。
8月6日,姜延琛在病房迎来21岁生日,已能坐在病床上的他看着大家的正脸,“和以前的20年分道扬镳,我将迎来新的人生。”
康复
超10万分钟训练 “折叠男孩”可躺平了
姜延琛的“重生之路”也离不开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师杨潇为他确定了严谨细致的康复计划,精准到每块肌肉、每次呼吸。
自去年8月入院以来,姜延琛每天训练10多个动作,每个都需反复训练上百次,平均每天训练6小时,总共约2000小时。“有的时候都不想睁开眼,因为睁开眼睛就又要锻炼了。”他坦言。
虽然历经磨难,但情况在一步步好转。8月13日,姜延琛首次尝试步行并顺利完成——在助行器的辅助下实现了独立行走,且活动过程中,他的呼吸与心率都展现出良好的适应性。
手术成功后,姜延琛将于8月26日出院返回山东老家。随着开学时间临近,他也即将重返他心心念念的校园,并已初步制定好考研计划。身体恢复后,他说自己还要到处走走看看,“去西安看‘心上熊’七仔。”
对于世界首例反向折叠人矫正手术,梁益建说,这场跨越近一年的救治,不仅重塑了姜延琛的脊柱与人生,更在医学史上,刻下了关于勇气、精准与担当的印记,“这也是全社会对中国医生解决疑难重症能力的认可。”
来源:新华社 央视 人民日报 红星新闻 上游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