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签署首阶段加沙停火协议
专家:协议倾向以色列有限撤军埋冲突复燃隐患,主导力量单一缺多边参与监督

10月9日,以色列被扣押人员亲友在特拉维夫庆祝达成停火协议。 新华社发
当地时间10月8日晚,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平台发声明称,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均已签署加沙和平计划的第一阶段协议”。当地时间9日中午12时,第一阶段加沙停火协议正式生效。目前,协议具体细节尚未公布,包括哈马斯是否解除武装、以方被扣押人员获释时间及加沙治理方案等关键内容均未明确。南都记者连线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智库研究员舒梦,分析本轮停火协议的特点、未来走向及其局限性。
进展
协议由美国、埃及、卡塔尔和土耳其担保
当地时间10月8日,加沙停火谈判在埃及进行。包括埃及、卡塔尔、土耳其、美国等均加入谈判。
半岛电视台8日报道,巴勒斯坦消息人士表示,哈马斯方面已同意一旦达成协议将释放所有仍在世的以色列被扣押人员,但已故被扣押人员遗体的移交将推迟至现场安全条件允许时再进行。
9日凌晨,哈马斯发表声明宣布已达成协议,以结束加沙战争、确保以色列撤军并实现以色列被扣押人员与巴勒斯坦在押人员的交换。
在有消息称以色列与哈马斯达成和平计划第一阶段协议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于9日凌晨声明称:“这对以色列来说是伟大的一天。我将召开内阁会议批准该协议,将我们所有的被扣押人员带回家。”
巴勒斯坦《圣城报》9日报道称,哈马斯与巴勒斯坦各派别同意加沙停火计划,正式协议将于当天在埃及签署。协议包括立即开放五个过境点,允许人道主义援助物资进入加沙,调整以军加沙撤军路线图,在第一阶段释放20名在世的以方被扣押人员等。报道称,协议由美国、埃及、卡塔尔和土耳其担保,只要双方遵守协议,冲突就不会再次发生。
停火协议生效后 巴媒称以军对加沙民众开火
在埃及媒体报道称加沙地带停火协议生效后,据巴勒斯坦多家媒体当地时间9日报道,以军船只和坦克对加沙地带沿海的拉希德街上的加沙民众开火,阻止他们返回加沙地带北部,目前伤亡情况不明。
9日,哈马斯高级官员奥萨马·哈姆丹表示,以军将从加沙地带所有人口稠密地区撤出,包括汗尤尼斯、拉法和加沙城等地,撤军行动将于10日进行。哈姆丹说,由于释放以方被扣押人员需要地面安排,且为让哈马斯方面人员获得更自由的行动空间,以军必须先行撤出。
9日当天,以色列国防军阿拉伯语发言人阿德拉伊发表声明称,目前以军仍在包围加沙城,加沙河谷以北地区仍被视作“战区”。声明警告当地居民避免返回加沙地带北部或靠近以军驻扎地区。
据以色列总理办公室9日声明,以军已停止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另据以色列军队电台消息,以军目前将不会发起任何军事行动,但在以色列政府批准停火协议之前不会撤军。
对话
“快速交易色彩浓厚”
南都:加沙停火协议已经给大众一种“狼来了又走了”的感觉,此次协议达成最终停火的可能性大吗?它与此前协议有何不同?
舒梦:我认为,本轮停火协议并非“狼来了又走了”,因为这次冲突的余波将持续震荡多年,“狼来了就不会走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双方达成协议或至少签署象征性协议的可能性较大。
与以往协议相比,这份协议存在三个主要差异:第一,协议由特朗普及其团队积极推动,以特朗普“20点计划”为框架,因而带有浓厚的“快速交易”色彩,追求以高效方式达成目标。
第二,协议内容倾向于以色列有限撤军,而非全面解除军事控制,这一安排既满足了以色列国内对安全红线的要求,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反对声浪,但也埋下了冲突复燃的隐患。
第三,协议中关于被扣押人员交换等条款着重强调快速取得成果,虽能短期内收获政治效益,却因缺乏长期监管与司法保障机制,执行过程复杂且易引发反弹。例如,一旦某次被扣押人员交换出现延迟,极有可能导致冲突再次爆发。
“以色列或在后续谈判中提补充条款”
南都:哈马斯方面已经确认协议,以色列方仍等待当地时间9日内阁会议讨论批准。以方是否可能反悔或增加新的条款?在关键细节和接下来的议程中,有特别需要关注的地方吗?
舒梦:从当前局势来看,以色列单方面撕毁停火协议的概率相对较低,但提出新补充条款的可能性较高。究其原因,以色列此前始终坚持彻底消灭哈马斯的战略目标,而目前该目标尚未完全达成,这使得以色列难以轻易接受一份未充分满足其核心诉求的协议。因此,以色列极有可能在后续谈判中提出补充条款,以此弥补未实现的战略意图。
具体而言,以色列或许会进一步明确对哈马斯解除武装的具体要求;在撤军安排上,可能将缓冲区的设置、被扣押人员释放进度与人道救援等事项紧密挂钩,试图最大程度实现自身诉求。
基于此,未来停火协议的落实存在几个关注点:一是协议第三方监测机制的权责清晰度关系到协议的执行效力。二是协议中对双方违约行为的处置流程也非常重要,这一机制的完善程度将决定协议的稳定性,因为过往停火多次因无明确追责机制而破裂。三是以色列国内政治生态的不确定性。以色列国内的极右翼反对声音、受害者组织对交换被扣押人员名单的抗议等,都可能影响协议的批准进程,甚至催生新的补充条款,进而改变整个协议的走向。
“协议缺对巴以长期矛盾系统性解决方案”
南都:美国总统特朗普积极促成此次停火协议的达成,他主要是出于何种目的?这份协议存在哪些局限性?
舒梦:作为政治人物,特朗普的外交行动始终围绕两大核心目标展开:一是巩固自身政治基本盘,任何外交举措都需契合其选民群体的利益诉求;二是顺应国际舆论趋势,巴以冲突长期发酵引发全球对人道主义危机的高度关注,此时推动和解,既能缓解人道灾难、彰显大国担当,又能为其个人声誉加分。
目前,巴以双方尚未正式达成停火协议,这份协议也存在诸多局限性。一方面,该协议具有明显的短期性特征,缺乏针对巴以长期矛盾的系统性解决方案,未建立长效的治理机制与安全保障体系,难以确保地区持久和平稳定;另一方面,该协议更多呈现出政治交易色彩,背后主导力量单一,缺乏多边国际组织的深度参与和监督,在公正性与普适性上存在先天不足。
整合:李芷琪
来源:央视新闻
采写:南都记者 肖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