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沪指4000点得而复失 未来走向如何?

专家表示,科技股行情有望延续,但需警惕三个风险点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赵元 10-29 01:22

制图:易福红(豆包AI)

  10月28日,沪指盘中突破4000点大关,为2015年8月18日以来首次。午后风格大变,两市直线下挫。至收盘,上证综指跌0.22%,报3988.22点;科创50指数跌0.84%,报1471.73点;深证成指跌0.44%,报13430.1点;创业板指跌0.15%,报3229.58点。

  10月27日,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在北京举行,央行、证监会负责人出席论坛,并发布一系列重要消息,带来的政策“大礼包”引发市场期待。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沪指突破4000点是一个里程碑事件,说明牛市趋势进一步确立。

  受政策面与资金面双重推动  

  今年4月以来,A股重启涨势,但此次冲击4000点之旅并非一帆风顺,8月以来开始在3800点左右徘徊,10月首次突破3900点后,10月1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社交媒体上发文称,美国将从11月1日起对中国征收额外100%的关税,并对“所有关键软件”实施出口管制,10月13日,A股三大指数均跳空低开,沪指低至3800点。

  此后随着中美进行贸易谈判、美联储降息预期强化,国内二十届四中全会召开、三季报景气验证等积极因素影响,股市重回升势,10月26日,据新华社报道,中美双方在吉隆坡举行经贸磋商,就稳妥解决多项重要经贸议题形成初步共识后,10月27日A股三大指数高开,沪指一度达3999点,距4000点仅一步之遥,10月28日最终突破4000点。

  杨德龙表示,本轮牛市主要受到政策面与资金面的双重推动。以沪深300为代表的主要指数估值水平低于2015年高点,甚至有一些指数仍在历史平均水平附近。这说明当前市场可能仍处于牛市的上半场,突破4000点并不意味着行情结束,而可能是行情新的起点。  

  科技股行情非常明显  

  杨德龙认为,从去年“924”行情至今,A股市场整体震荡上行,10月份市场震荡加剧。近期再次上涨主要受到多重因素支撑:一方面,“十五五”规划推出,并提出大力发展新型生产力,科技股再次引领两市,带来较强的赚钱效应;另一方面,美联储有望即将降息,降息预期提振了资本市场表现;同时,当前我国居民储蓄向资本市场大转移,为市场带来源源不断的增量资金。

  “这轮科技股行情非常明显,有望贯穿整个牛市,并非短期行情,主要受到我国经济转型的推动。”杨德龙表示,中国资本市场正转向硬科技驱动,资金更偏向科技股而非传统行业。当前传统行业经营出现一定困难,部分产业产能过剩;而科技创新行业欣欣向荣,吸引大量资本流入。资本市场能够反映经济变化,因此未来科技股行情仍有望延续。

  分析

  沪指时隔十年冲上4000点 当年是“杠杆市”如今“科技主导”

  10月28日盘中,上证指数突破4000点。上一次A股迎来4000点,是在2015年8月18日,当日最高报4006.34点。点位虽然相似,但网友戏称的“大A”已经不再是当年的“大A”了。  

  体格壮了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27日,A股上市公司总数达5448家,较2015年的2827家增长近一倍。总市值规模从2015年的58.40万亿元扩张至122.23万亿元,增幅超100%。

  A股体格更壮了,整体估值较十年前也更为理性。据中新经纬报道,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指出,对比2015年,当前A股市场整体估值水平较低,沪深300指数的市盈率不到15倍。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8月,A股平均市盈率为15.81倍;截至2025年9月,A股平均市盈率为14.24倍。  

  杠杆低了  

  据中新经纬报道,老股民们或许对2015年的“杠杆市”还记忆犹新。当时,汹涌的增量资金将A股推上浪尖。

  “2015年的行情由杠杆资金驱动,两融余额短期激增,市场投机氛围浓厚,估值普遍高企,最终因去杠杆引发回调。”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说。

  “与2015年的4000点比,现在的市场逻辑完全不一样。”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说,2015年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能到4%至5%,估值也炒到了23倍以上。“但现在不一样,股市核心驱动力是经济转型升级,半导体、AI这些新质生产力在实实在在贡献增长,政策也是长效支持。”  

  科技强了  

  十年前,中小盘个股股价涨幅明显。而今,“老登股”与“新登股”差距拉大。

  科技板块在今年大放异彩,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半导体、创新药等均有不错的表现。一个标志性事件是,寒武纪-U股价超越贵州茅台,成为A股第一高价股。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李国平向中新经纬指出,本轮行情由人工智能、算力、芯片、固态电池、人形机器人等前沿科技领域主导,具有明确的产业逻辑和未来预期,这与全球科技发展趋势相呼应。市场资金高度集中在上述高新科技板块,而传统的“牛市旗手”如券商,以及过去备受追捧的白酒等板块则表现相对平稳。

  “这导致即使大盘指数上涨,许多投资者如果未能布局科技主线,也很可能出现‘我在牛市躲牛市’的情况,这与以往全面普涨的牛市格局大不相同。”李国平说。

  “当前是典型的结构性牛市。”杨德龙称,科技股表现突出,主要受益于中国的经济转型、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提醒

  投资盯住三个风险点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称,投资者要重点盯住三个风险点。

  ●消费、地产这些需求端恢复情况。

  ●海外市场的波动传导,美联储加息虽然快结束了,但全球经济复苏节奏不一样,加上地缘冲突,可能会影响大宗商品价格,进而影响A股的出口企业和周期板块。

  ●板块估值分化的风险,科技、新能源个股估值和业绩要高度关注。

  李国平提醒称,需警惕部分被过度炒作、业绩无法兑现的概念股以及可能存在财务问题的“故事股”,这些都可能成为市场中的潜在风险。

  “部分科技板块估值已处于历史较高分位,若技术突破迟缓或业绩不达预期,存在回调压力。投资者应避免追高缺乏基本面支撑的题材股,重视资产配置的均衡性与安全性。同时,坚持长期视角,理性应对市场波动。”田轩说。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采写:南都记者 赵元

  综合:央视 新华社 中新经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