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一起云看展

我们从81个展馆中挑了7个推荐给您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郑雨楠 王美苏 实习生 涂诗嘉 03-16 00:30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与腾讯公司联合打造的微信小程序“博物官——广东文博智慧导览”,实现了在家打开手机便可畅游各大展馆。南都记者实测发现,入驻平台的81个展馆中,不仅仅有博物馆,还有美术馆、艺术馆以及纪念馆类,动物园及太古汇也被列入其中,而在这些展馆中,只有34个开展了云看展。从3D导览到VR看展,从音频听展到放大图片揣摩作品细节,CBD亲测看个究竟。

  展馆类型

种类不少,连广州动物园也来了

通过微信小程序“博物官”可以了解到,平台上的展览,覆盖省、市、区(县、市)级博物馆,通过区域选择,可以找到广州地区从展馆。搜索过程中了解到,线上开展的方式,除了博物馆小程序,还有不少场馆采用了微信作为线上看展的渠道之一。

上线的场馆种类不少,除了博物馆,还有美术馆、艺术馆甚至有动物园和购物商场。其中,广州地区入驻平台的博物馆有36家,纪念馆9家,美术馆13家,艺术馆19家,以及1家动漫馆,1家文化馆以及2家其他类别的场馆分别为太古汇和广州动物园。

太古汇由于此前曾办过《鞋履:乐与苦展览》被列入其中。实际可观看的内容则只有7张图片。广州动物园部分因为园内设置有科普长廊,因此被列入其中。点击进入可发现,科普长廊部分一共有5个线上展览,以图片加音频的方式展出,相对丰富。

36家博物馆上线,但有14个场馆未开展,另外有4个场馆选择微信作为线上展的渠道。例如广东华侨博物馆,截至3月12日,在微信端上推出了16篇导赏推文。微信端更新速度较快,但仅是导赏不是全部展览,内容不够多,整体体验一般,2.5星。

  博物馆类

22家开设云展览 还是粤博最好看

在博物馆类别上,开设展览的博物馆有22个,经过实际体验,广东省博物馆及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以实际体验感最佳获得了4.5星。

其中,广东省博物馆提供了多个线上展览渠道及展览观看,其中,含金量最高的《从伦勃朗到莫奈》欧洲绘画500年展览,在线上可以免费观看,同时还有部分作品带有中英文的音频讲解,如果觉得光看不够,还可以放大作品的细节。

此外,广东省博物馆携手故宫一起举办的《粤匠神工-广作家具特展》,同样好评度较高,在实际体验过程中,采用了AR的形式观看展览,由于图片清晰度高,每一步操作仿佛就在现场,带给观赏者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感。

除此之外,部分展览线下已处于结束的情况,线上还能继续观看,但由于展览渠道多,过于分散,不利于观赏,且3D体验部分,偶尔会有bug出现,让体验稍打折扣。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同样采用了AR看展的形式,虽然没有特展举办,但对于未曾来过该博物馆的读者来说,也是一种了解岭南的方式。从展厅的大门口开始,便可以通过AR导览,一步步进入展区,可通过点击画面上的提示按钮,详细了解作品情况,展览过程配有音乐,体验感尚佳。不足之处,相比高清图片制作的AR画面,“数字化”效果较为明显。

博物馆类中,广州艺术博物院及普公古陶瓷博物馆体验获得了4星。其中,广州艺术博物院携手北京画院联手打造的《美意延年——齐白石的艺术世界》特展,在线上展览的方式,通过3D立体呈现,同时配有解说,观赏过程中,可以放大看图片细节,观赏感尚可。但系统操作十分不流畅,让观赏体验感打折。

普公古陶瓷博物馆总展品数量虽然仅有39个,以静态观赏页面为主,其中个别展览仅有1-2个展品,展品数欠缺。但在微信平台会定期开设线上课堂教授文物知识,值得点赞。

博物馆类别南越王宫博物馆及番禺博物馆分别以1星和0.5星垫底。南越王宫博物馆线上展出只有4件展品,展品数量极少,且微信平台无另外线上观展入口,疫情期间也只有4篇微信推送,偶尔介绍一些馆内展品活跃度低,内容质量低。而番禺博物馆展出仅有12张图片,微信端的内容,近期分享都与防疫有关,并没有相关展出消息。在微信端上,也并未额外开设线上展览。

  纪念馆类

6家纪念馆云看展

孙中山纪念馆微信推送很用心

入驻小程序的纪念馆有9家,开设展览的有6家。体验感较好的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在小程序上的展品有86件,展品较为丰富,且具有一定含金量。值得一提的是,微信公众号做得非常用心。疫情期间,采用“微观展”和“在家听展,每期一个文物小故事”两种方式制作了14篇以上推文,使读者更深一步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体验后会觉得“性价比”很高,总体体验4星。

辛亥革命纪念馆在小程序的展览中,一共有3个展览在进行,以及1个VR观赏和10张静态图片,细看后会发现,展出内容,以不同形态展出同一组题材的内容。体验感一般,让读者觉得“没东西可看”。而微信平台相对活跃,从2月7日开始分主题推送,做微信推送线上展,但关注度一般。

  美术馆类

13间进驻

大部分处于零展览的状态

13家进驻的美术馆,有11家并未参与小程序线上展览,不过有6个场馆选择了微信端作为主要的线上展览观看入口。

不少美术馆采用了同一个3D观赏技术。实测会发现,操作界面老旧,操作起来十分不流畅,且解说简单。将一些已经过期的展览重新做展出,新的展览相对较少。以广东美术馆为例,只有4个作品为新展览,其余的26个展出作品均为已过期的展览。在小程序上同样上传了部分作品,仅为21张静态图片。整体体验后,由于3D的体验效果一般,操作十分不流畅,但可以通过提示控件观赏作品,可放大观看作品细节。部分作品配有解说。

而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同样是通过微信端进入观赏界面,该场馆和广东美术馆同一个操作系统,界面显示相对老旧,操作不流畅。将部分已经过期的活动并入了线上展览的一部分,新的展览不多。比较好的是,一个平台上汇集了广州美术学院昌岗校区和大学城校区的展出,方便读者观看,也丰富了观展数量,一共有16个展览在线上展出。

在美术馆中,不少处于零展览的状态,包括本来画廊(bonacon gallery)、花城美术馆、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花都区美术馆、广东画院美术馆和尚榕美术馆,只能获得零星评价。

  其他类别

JC动漫馆有惊喜

在其他场馆类别中,还有JC动漫馆及应许文化空间,二者体验两极分化。

其中,JC动漫馆在博物馆上有少量图片可供观赏。微信端无需预约,随时随地可线上观展,VR全景和3D观赏流畅度清晰度高,观赏性较好。微信端的展览内容形式丰富,技术手段先进。需预约,直接可在线上浏览观赏,正在展出的7个展览,通过图片/文字/音频/VR全景/3D观赏的方式展现,体验感良好,获得了4星评价。

而应许文化空间,同样可从微信端看到往期已结束的展览,以现场视频、图片、文字多方面回放了展览。但近期发布的微信推送端的内容大部分与展览无关,多为防疫知识。整体体验1.5星。

  CBD君推荐

博物馆类

广东省博物馆 ★★★★★

展出渠道:微信、博物官小程序

展出方式:音频讲解/全景导览三维观赏/静态图片

推荐理由:可在线免费观看《从伦勃朗到莫奈》欧洲绘画500年展览,部分展览线下已处于结束的情况,但线上还能继续观看,部分展览线下要收费,线上免费看。由于展览渠道多,过于分散,不利于观赏。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

展出渠道:微信、博物官小程序

展出方式:音频/图片/3D观赏/VR实景

推荐理由:3D观看的场景,逼真程度高,且适合没有来过广州,对岭南历史文化感兴趣的读者在线上游览。

广州艺术博物院 ★★★★

展出渠道:微信、博物官小程序

展出方式:音频/静态图片/3D展

推荐理由:齐白石画作通过立体展示,配有解说,可以放大看图片细节,观赏感尚可,但系统操作十分不流畅,体验感稍有打折。

广州市普公古陶瓷博物馆 ★★★★

展出渠道:微信、博物官小程序

展出形式:音频/视频/图片/VR实景

推荐理由:博物馆总展品仅有39个,个别展览仅有1-2个展品,展品数欠缺。但微信平台会定期开设线上课堂教授文物知识,值得点赞。

纪念馆类

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 ★★★★

展出渠道:微信、博物官小程序

展出方式:音频/图片

推荐理由:博物馆的展品有86件,展品较为丰富,且具有一定含金量。值得一提的是,微信公众号做得非常用心。疫情期间,采用“微观展”和“在家听展,每期一个文物小故事”两种方式制作了14篇以上推文,使读者更深一步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很用心。

其他类

JC动漫馆 ★★★★

展出渠道:微信、博物官小程序

展出方式:图片/文字/音频/VR全景/3D观赏

推荐理由:微信端无需预约,随时随地可线上观展,VR全景和3D观赏流畅度清晰度高,观赏性较好。微信端的展览内容形式丰富,技术手段先进。需预约,直接可在线上浏览观赏。

美术馆类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 ★★★★

展出渠道:微信

展出方式:3D观看

推荐理由:3D效果一般,展出内容上,将部分已经过期的活动并入了线上展览的一部分,新的展览不多。比较好的是,一个平台上汇集了广州美术学院昌岗校区和大学城校区的展出,方便观看,丰富了观展数量。

统筹:南都记者 郑雨楠

采写:南都记者 郑雨楠 王美苏 实习生 涂诗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