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教你写人物,少用“繁笔”,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
用简笔让人物有心动的感觉

主讲人:广州市骨干教师、广州市第二中学语文教师梁粱

南都非虚构写作课音频专栏开通啦!给你好听。
如何写出一个让读者“心动”的人物?广州市第二中学语文教师梁粱提议建议用“简笔”,少用“繁笔”,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要让人物自己的心也“动”起来。
最近在家翻书,我看到一首很熟悉的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沾巾”二字,突然令我“心动”。人哭了,用手帕擦拭眼泪,古人喜用具体写抽象,此处的“沾巾”用来代替哭泣。大家有没有发现,“沾巾”的表述很文雅,如果改成“儿女共伤心”将诗意全无。
我立刻又联想到另一段熟悉的描写,来自朱自清的《背影》:“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朱自清的父亲“慢慢探身”下去,上来时两手一“攀”,两脚一“缩”,身子“向左微倾”,读一次就让我心动一次。很多人说这就是“父爱无言”的典型表现,而我倒觉得“无言”的还有我们,是被“父爱”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以上两个例子,带出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话题:让人物有“心动”的感觉。可能,你会觉得这句话有歧义。是的,我想借这句话表达两层意思:一层是,我们笔下的人物,要让人看了有“心动”的感觉。第二层是,通过我们的塑造,人物自己会有“心动”的感觉。
我们先来说说第一层意思。回到刚刚举的例子,写人的动作,很重要,但要具体,而且用词要精准要独到。比如说,“沾”“探”字就用得很巧,不同寻常,能让人产生“陌生感”。别忘了,外貌描写同样是如此。比如对父亲的外貌描写,“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都采用了昏暗、冷峻的色调,虽寥寥几笔,但足以让读者对父亲在光景惨淡中的流离和落魄感同身受。
如此精彩的人物外貌刻画,名著里俯拾皆是。如小说《平凡的世界》开场的那一段,把主人公孙少平描写得特别传神:“他撩开两条瘦长的腿,扑踏扑踏地踩着泥水走着。这也许就是那几个黑面馍的主人?看他那一身可怜的穿戴想必也只能吃这种伙食。瞧吧,他那身衣服尽管式样裁剪得勉强还算是学生装,但分明是自家织出的那种老土粗布,而且黑颜料染得很不均匀,给人一种肮肮脏脏的感觉。”
这段话给我们一个启发:描写人物,切勿“胡子眉毛一起抓”,一定要符合人物的特点,要用“简笔”,少用“繁笔”。
如下面这段描写,大家肯定不陌生:“一语未完,只听后院中有笑语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这就是经典的“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出场方式,敢如此无拘无束的正是王熙凤。这句话看似赔礼道歉,实则暗示着她在贾府中的地位,十分符合她的管家身份及人物性格。语言描写,是写人必不可少的技巧。但有的同学在写对话时缺少“设计感”,如一位同学这样写:
我一放下书包,妈妈就问我:“今天累不累?”我说:“当然累。”妈妈接着说:“初三了,要坚持啊。”
这段话有些平淡,我们只要调整一下语序,就立刻有“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之感。如:
“今天累不累?”我一放下书包,妈妈就问我。“当然累。”我回答。“初三了,要坚持啊。”妈妈接着说。
如此修改后,人物的语言先出现,起到了强调作用,同时也避开了“我说……她说……”的常规写法,这样的语言描写是不是更能让人“心动”?
其实,简单的几句话,还能包含人物的性格、职业、年龄、经历等信息。
如《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告假几天回来和迅哥高兴地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迅哥感动得如遇着了霹雳。同样,我们也为之心动。阿长的这句“三哼经”代表着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她对迅哥的关爱不浅。有了这段经历后,在迅哥内心,“阿长”和“山海经”有同等的地位。
编剧家埃格里在《编剧的艺术》一书提到,一个立体的人物应该涵盖三个维度的信息:生理、社会和心理。生理维度,就是人物性别、外貌、年龄一类的生理要素。社会维度,包括人的阶层、职业、家庭、教育、爱好等因素。而心理维度,包括道德标准、个人志向、主要挫折、人物性格和生活态度等。而一个人的心理,是由他的生理和社会维度决定的。所以,我们在写人时,能否也考虑一下笔下人物的生理、社会、心理这三个维度呢?
尤其是心理,是深入一个人物的重要手段,下面我将谈谈如何让人物自己“心动”。我们一般都以第一人称为视角叙述故事,那怎样表现他人的心理呢?这里告诉你一个实用的方法,就是:描写眼睛。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如沈从文在《边城》里的描写:“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我觉得“触目”二字用得极好,感觉是翠翠的眼睛,也是读者的眼睛,能共享这一片灵山秀水。那一对清明的眸子,仿佛来自于一头“灵兽”,它是自然的尤物。
沈从文还这样写翠翠:“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在水边玩耍了。”大家看,一个“瞅”字,既体现了翠翠眼神中的淳朴天真,也透露出她对纷繁世界的“戒备”之心。这样的心理描写似乎隐藏起来,却在暗处拨动你的心弦。
我小结一下今天讲的内容。写一个让读者“心动”的人物,需要巧妙选词,精准地描写动作和外貌;要懂得设计人物语言,在话语间体现人物的性格、地位等信息。我们可以通过眼神描写,让人物自己的心“动”起来。你听了这些,心动了吗?那就赶快行动起来吧,期待你的作品!
统筹:南都记者 梁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