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我与爱出门的老妈斗智斗勇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李书盈 04-09 00:00

4月7日下午,湖北武汉京汉大道街头,外卖小哥跳起了街舞。 南都记者 谭庆驹 摄

□ 文/李书盈(湖北黄石)

凑近窗边,地面上积着厚厚的雪,心里忍不住吹起了口哨,盘算着等会儿出去玩它个痛痛快快。

不想睁开眼,原来不过梦一场。我出不了门,我被新冠肺炎困住了脚,被困的还有武汉九百万市民和十四亿的中国人。

这两个月来,为响应钟南山院士的号召,我坚绝不出门,坚决做好自我隔离,也争取不被他人“毒害”。毕竟我们不知道谁随身携带新冠肺炎这个定时炸弹,每个人看上去都形迹可疑。

怎奈,扛不住家里有一个“为了防疫工作,冲啊”的“方存瑞”,更防不住家里有一个不怕死的“杨胡兰”。前者我的夫君老方,后者是我七十多岁的老母亲。

每天六点多,老方就爬出热被窝,他把每天的工作安排得满满当当。形势最严峻的时候每天晚上加夜班,聚众开现场会议,商量各项应对措施。N95的医用口罩早就买不到了,一次性的口罩也货源紧缺,他常常一个一次性口罩戴两天。

新增、疑似病例每天在增加,眼望数据,想想在人群中奔走的老方,我窝在家里心发慌,头皮发麻,时不时胸闷伴随呼吸困难,咳也不敢咳,仿佛新冠肺炎的各项症状上了身。

家里毕竟还有一个“高三党”,实在忍不住就跳出来拖老方后腿,让他听钟院士的话,少出门、多窝家,他不高兴了,“人家医护人员还在一线,现在连社区的老党员都出来防疫了,难道你让我躲在家里?”

我只得把脑袋缩进脖子里,低声嘱咐他,“口罩不离嘴鼻,公众场莫抽烟、莫喝水;视频会议,尽量避免超过一个小时现场会议;尽量早点回家……”还没说完,只听见口罩里发出个单音节“嗯”,他就走了。

这厢刚送走“方存瑞”,心还没放下,那厢边我家的“杨胡兰”我的老母亲又让我的心跳出了嗓子眼。

“你妈刚出门,说是去夏婆婆家了。”我爸打来电话通风报信。

挂了电话,我心嘭嘭乱跳,马上给我妈打电话,又是哄又是吓,让她回家。挂了电话,又在自家的微信群里对我爸给了一个大写的赞,意在最大程度激发我爸的监督积极性,以便长期发挥作用。当然,主要针对我妈的出门行为予以了小小的警告,不敢说得太狠,怕引起她反感,逆我之道而行之,只是蜻蜓点水地说了一下。远在国外的小哥、北京的姐也纷纷站出来,又是夹枪带棒又是甜言蜜语,双管齐下。我们的共同目标就是,阻止我妈出门。我妈在视频里连连点头,答应得很快,表示再不出门。

第二天阳光大好,我在阳台上晒衣服,往窗下一望,一个戴着口罩的老太太大踏步走过,可不正是我的亲妈。唬得我大叫一声,“妈,哪里去?”她冷不丁被我一喊,怔住了,愣一愣,“你爸让我给他买烟。”我赶紧给她一包烟,让她回家。想想不放心,又让我姐跟她视频,看是否到家。

偏我的老母亲有颗关不住的心,她总要想办法出门,时不时会来点小动作。

这几年她花钱找附近农民租来一块地,说是活动一下筋骨,春收菠菜秋收萝卜,倒也不负她老人家的辛苦耕耘。自从矿区封锁后,她去菜地的那条路被掐断了。

矿里开来了大吊车,还有电焊师傅们,整整做了两天的铁丝网,然而这些都拦不住“杨胡兰”和她的“战友们”冲破重重火线去菜地摘菜。忍不住问她,怎么突围出去的?她刚想说什么,又吞回去了,一脸的神秘,“不告诉你。告诉你,我们的路又断了。”姜还是老的辣,我又灰头土脸败下阵来。

从封锁矿区那天起,我妈要么在去菜地的路上,要么去“战友”家聊天,再不然出门晒太阳。而我变身成了老蝌蚪,开始了漫长的寻母记。她神出鬼没,相当轻视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表面答应得好,转过身继续她的小动作。几番回合下来,双方均有些疲劳,可她坚持采取“你说的都对,可我就是不听”的消极策略。

你疲劳,狡猾、邪恶的新冠肺炎可不疲劳,我只得继续使出浑身解数,一方面继续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也就是我爸),奖励举报;另一方面讲究策略:她不动,我不动;她动,我再动。主要方式是调动微信视频手段,再辅助以远程操纵哥哥姐姐们的电话、微信为武器集中火力,轮番轰炸。

这段时间来,我几乎天天提着心,看“方存瑞”出家门,转身又跟“杨胡兰”斗智斗勇。

随着大批外省医疗队伍支援武汉、支援湖北,“一省包一市”,还有火神山雷神山以及方舱医院的火速建成,更多的确诊病人、重症患者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疑似病例得到了妥善安置,形势一天比一天好转,疫情数据渐趋平稳。

好消息接二连三,禁足六十多天后,湖北省开放了健康绿码,高速卡口正慢慢撤离,复工复产的人员陆续回来上班,武汉也开始解禁,公交线路陆续开通,通往往日生活的大门正缓缓在眼前打开。

我家的抗疫战争初步取得胜利,然而随着国际新冠肺炎的暴发,抗疫战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前方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