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他清扫广州30年 只有两年春节回了老家

环卫工李广荣候选广东省劳动模范,他说自己所做的只是尽本分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叶孜文 05-13 00:00

李广荣练就了一身清扫作业又快又好的基本功。

环卫工李广荣在广州清扫大街已有30年。

清晨6点,晨光熹微,东濠涌绿道上,李广荣拿着自己改良过的葵扫把专注地打扫每一寸路面,和晨练的人们打着招呼,一天忙碌工作就此展开。

1990年,年仅22岁的李广荣来到广州,成为了一名环卫工。30年过去了,他依然在这座城市,用手中的扫帚守护着贯穿老城区的河涌两岸。

比想象中辛苦的环卫工作

李广荣一开始并没打算成为一名环卫工。20岁出头的他从广西老家跟随老乡到深圳打拼,却一直没找到可以入职的工厂,眼见盘缠将尽。通过熟人的介绍,他来到广州,成为东山区市容环境卫生局第二管理所的一名环卫工。

这个职业起初并没有得到家人的认可。“他们认为,到工厂打工起码还能学点技术,做个扫大街的,没出息。”当时李广荣并没有理会这些不理解的声音,作为家中长子的他一门心思想的就是要赚钱养家。

然而,这份看似谁都能做的“扫大街”工作开始得并不顺利。每天凌晨4点就要开工,每个人负责一个路段,赶在7点半前清洁完就能吃早餐休息到8点左右再开工。

但初来乍到的李广荣,常常忙得早餐都没时间吃:“老师傅们,总是做得又快又干净,但我呢,有时还得返工,一段路来回扫几次才干净。”

忆起初入行时的困难,李广荣提到了两件事:一是清扫马路中心线的工作。那时还没有环卫机器作业,哪怕是暴雨天,或是在马路两侧车速很快的情况下也只能人工清扫。环卫工们只能守在路边,看着车流量少的时候,见缝插针地赶紧清扫。

另一件事是城市“牛皮癣”的清洁工作。上世纪90年代时,市民的素质普遍较低,灯柱、墙壁上被贴满了“牛皮癣”。当时作为质检员的李广荣,每天早出晚归,风雨无阻,任劳任怨地工作在环卫战线上。

原本环卫工只是作为他能留在城市的保底工作,但眼见着当时一同出来打工的老乡们,不时遭遇工厂倒闭等情况导致收入骤减,李广荣开始觉得,环卫工作也许是份不错的职业。“老师傅们也经常激励我们,这份工作虽然辛苦,但适应了就好,而且收入稳定。”

苦练“叉头扫把”捆扎技术

和其他工作一样,环卫同样是一份熟能生巧的职业。李广荣认真观察前辈的做法,虚心请教,然后悟出了一些清洁技巧,比如清扫马路时,先把垃圾扫到路的两边,再顺着两边把垃圾往前推。比起常规的清扫方法,这样的小技巧帮助他节省了许多时间。久而久之,他也练就了一身清扫作业又快又好的基本功。

2010年3月,李广荣担任东濠涌越秀南班的班长,负责的河段一直从东华桥到河涌的珠江出水口,管理着21名工人。

近年来,东濠涌已成为广州市河涌整治成效的一张亮丽名片,维持干净整洁,更是每一刻都不能松懈的任务。

每天除了东濠涌两岸沿线绿道外,还负责果皮箱清洗及沿线沙井清洗的工作。对他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暴雨过后的东濠涌,垃圾、淤泥都夹杂在两岸的绿化上,清理难度大。李广荣便带领班员,用火钳把垃圾一一夹出来,为了清理干净,有时也会直接用手把垃圾扯出来。

为了更方便快捷地完成工作,下班后他还利用休息时间,苦练“叉头扫把”捆扎技术,竹梢把手刺出一道道伤痕。原本使用寿命只有10天的葵扫把,李广荣从中挑挑拣拣,找出一些可以接着使用的葵苗,捆扎到新的扫帚上。这样一来,扫帚的使用寿命就从10天延长到了15天,葵苗更密集了,扫垃圾时更干净。

台风下的坚守

每年夏秋,台风的登陆给河涌的清洁工作带来了困难。2018年9月16日,台风“山竹”肆虐广东,台风正劲、暴雨如注时,李广荣依然坚守一线,从早上6时开始,工作超过10多个小时。

李广荣指挥着班组人员及时清扫排查,确保主干道不被树枝和垃圾阻挡、排水口没有垃圾堵塞。描述起当时场景,他伸手指着桥墩上的刻度说道:“当时水和落叶涨到了7m那里。

次日清晨6点,天还下着雨,李广荣和班组人员穿着雨衣,冒着风雨加紧清理台风“痕迹”,一丝不苟地将被风吹断的树枝以及落叶、泥沙、垃圾等扫进垃圾车。

清理的过程可谓心惊胆战,李广荣一边抓紧时间清理,还不时抬头观察天气。

狂风中,虽然有雨衣,也难挡暴雨倾盆,他们有的手提肩扛清理吹断的树枝,有的加紧清运生活垃圾,清理街道路面狂风暴雨遗留下的“印记”。

面对无法较快拉走的树枝,他们做完分内的清扫工作后,还主动把折断的树枝运走,有的树枝长且粗,他们必须先把树枝折断,然后用手把断枝拖到道路一旁,有些树木实在太粗,必须几个人合力才能抱起。做这么多事情,李广荣为的是尽快把河涌两岸恢复正常状态。

谈起在台风中坚持工作,不善言辞的李广荣憨厚地笑着说:“做得这行,就该这样,早些弄干净了,才对大家有交待。”

想陪父母喝喝茶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1月22日,接到上级关于全面防控疫情的通知后,作为东濠涌越秀南班组的带头人,李广荣迅速落实上级部署的防疫措施,安排班组人员每天对工具房消毒1次,严格要求辖内人员在上岗期间一律严格佩戴口罩、手套作业,切断一切传播途径。

事关每个职工的人身安全,他要求班组人员每天测量体温2次,休班人员在家也要测量体温并按时上报,做到无缝监控。

身为一名党员,李广荣也积极支援所在街道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2月19日起,他在完成当天的环卫工作,下午2点下班后,立刻返回家所在的凤阳泰宁社区。从15点至17点便义务在社区疫情防控岗上为来往市民测量体温,同时参与疫情防控的宣传工作。

面对工作,李广荣用实际行动传达着“无怨无悔,默默奉献”的劳动者精神,这些年里,他曾荣获“优秀城市美容师”称号,并先后获得“广州市优秀职工”、“先进劳动者”、“局优秀党员”、“最佳环卫青工”、“创文工作优秀个人”、“越秀区最美职工”等荣誉。

然而面对家庭,他却有道不尽的遗憾——出于对岗位的坚守和负责,在广州工作30年的李广荣只有两年春节回到老家陪父母过年。“很想回老家去陪父母过一个年,和父母聊聊天,喝喝茶,唠唠家常。母亲糖尿病,身体不好,但是在春节期间每天都要清运垃圾,如果不能及时清运清理,就会引起垃圾堆积澎溢。看到街道干净,我自己也觉得舒心。”

今年李广荣入选广州市推荐广东省劳动模范候选名单,但他认为对比奋战在战疫一线的医护人员的无私奉献,他所做的只是尽好自己的本分,守卫东濠涌的洁净。

  采写:南都记者 叶孜文 实习生 马新杰 于沁如 摄影:南都记者 梁炜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