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最好的父爱是陪伴与表达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 05-28 00:20

点评嘉宾 林楚凡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高中语文教师,2015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曾获广大附中“教坛新秀”,多次指导学生获省市级写作比赛奖项。

  平台简介

南都非虚构写作成长平台面向中小学生,聚合优秀师资,提供别具一格的写作主题,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主写作。每周精选部分优秀作品刊登于报纸,并邀请名师名家点评作品。

这一期,我们邀请你一道写写“我的父亲”,欢迎参与。南都非虚构写作成长平台将与你一道,以非虚构写作的名义,观察生活,体悟感情,学会思考,从而读懂这大千世界。

我们希望,更多父亲读到今日之征文,看看在孩子眼里,您是怎样的父亲。

时光飞逝,您或许来不及细细品觉,昔日牙牙学语的幼儿,已经长成今日之模样;昔日懵懂的娃娃,TA的世界已不再是一张白纸,TA会仔细描摹自己心目中的父亲。

您总是忙,跟大多数父亲一样。我知道,您肩扛责任,身负期许,您本愿意用全副身心去呵护TA的成长,却被男儿志在四方的告诫牵绊手脚。亲爱的,您犹豫什么呢,您是一名父亲,这是一生当中最崇高的身份。不如,从走进家门那一刻起,洗净铅华,放下凡尘,只是与TA倾谈,当一名好父亲。

相信我,您的陪伴和爱,会成为TA毕生骄傲和自信的理由。

  就算是"假期"爸爸也好 ◎作者:刘芷橦 中山大学附属中学初三3班 ◎指导老师:杨婷婷

说起父亲,记忆像是蒙上了一层薄雾,大概就是一个身材不算高挑,略微有些许啤酒肚的中年男子。

与父亲分隔的时间是漫长的,“出差几个月”、“假期结束后便要走了”……已是他的代言词。起初我哭嚷着,扯着父亲蓝白衬衫的一角,渴求他能够多留几天,可最后目送父亲的背影已是一种习惯,心中的疑惑仍不曾解开,是父亲不爱我们了吗?为什么总要走?

去年暑假,一听到母亲说要去河南看望父亲,我的内心是喜悦的,可这股喜悦很快被一种疏离压制着。下了车,父亲已在门口等我们了。乌黑且浓密的发丝在光线下泛着点点银光,眼睛眯成鱼状,嘴角微微上扬,下巴处隐隐约约有少许胡渣子。

父亲领着我们往外走。已是夜色正浓,橙黄的灯火照亮了整座城。一路上无话,安静得仿佛快要窒息。父亲好几次想要开口打破寂静,嘴唇蠕动着,可话到嘴边像是被什么东西憋了回去,反反复复好几次。

内向的我也不知道说什么,走了许久,我的腿有些许酸,不禁道:“爸,你没开车过来吗?这要走多久”。

“公寓就在火车站旁边,很快就到了。”像是解开了封印,父亲毫不犹豫地说道。

“对了,最近在学校的生活还好吗?成绩怎么样?”没等我回答,父亲又道。

“还行吧。”    

空气再一次陷入了宁静,许久,来到了公寓旁。一旁的五色霓虹灯装点着这个烧烤摊。烧烤摊!我两眼瞬间冒满金光。    

“要去吃吗?”父亲笑着望着我,“你以前最喜欢吃烧烤了”。

在一张方形桌子坐落后,服务员很快递上了菜单,父亲为我点了烤茄子、生蚝……都是我喜欢的,一样不差。我向父亲投以奇异的目光,我唯一一次和父亲吃烧烤便是七八岁的时候了,没想到父亲都记着我的喜好,一股酸涩感涌上心头。

菜很快上齐了,布满了一整桌,我盯着桌子许久,迟迟不动筷子。父亲察觉到了我的异常,眉头皱了皱,亲切地说道:“怎么,我点的不喜欢吃吗?”

“没有,我都很喜欢。”父亲的话语将我从恍惚中拉了出来。

夜风吹拂着,带着些凉意,但心口却暖暖的,这样温馨,一家四口聚在一起的时光真的太少太少了。这一刻,我迫切地希望时间能被冻住,快乐永远不会消失。

“假期”爸爸其实也无所谓了,有这些快乐足矣。

点评:小时候谁没有试过瞒着父母偷偷在路边的烧烤摊吃上一顿呢?如果是爸爸主动发出邀请,你会担心东窗事发还是欣喜若狂?在小作者的眼中,这位“假期”爸爸常年在外工作,不知不觉和自己少了联络,多了疏远,父女之间也好像建起了一座无形的墙。然而一顿看似普通的烧烤融化了作者的心。父母对孩子的爱不一定在言语,却会从生活的缝隙里冒出来:那些想要关心却无从开口的陈年问题,以及你以为他忘记,实际上却牢牢记得的你最爱吃的菜。

  爱的爵士鼓 ◎作者:吴同 中山大学附属中学初一3班 ◎指导老师:向琴

小学毕业典礼的压轴节目结束了,我不慌不忙地从爵士鼓凳子上起身,向观众们深深地鞠了一躬。台下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与欢呼声,我环顾四周,心情无比激动……

那一年我三岁,父亲带我来到了一家艺术中心。淘气的我一眼就看中了那个“大家伙”。我拿起鼓棒,很自然地敲击着鼓面。父亲笑着对我说:“儿子,它叫爵士鼓,它能打出好听的节奏哦!”

“打鼓?我要打!我要打!”我兴奋地叫起来。从那以后,我的生活里便多了一个“大玩具”爵士鼓。而父亲也一路陪伴着我学习爵士鼓,这一陪,就是10年。

每次到艺术中心上课,这样的一番景象就会映入我的眼帘。送孩子来上课的,大部分是妈妈、爷爷、奶奶,很少见到有爸爸。而我的父亲却是与众不同。他会跟我一起进教室,坐在离我和老师稍远的一个角落里,一边聆听老师说的打击技巧,观察老师做的示范动作,还一边仔细地做笔记。他做的笔记图文并茂,一目了然。一排排红蓝相间的小字中间,还画着黑色的曲谱。他的笔记是那么的工整,以至于我的老师见到了,也赞叹不已。

偶有一次,父亲没有出现,老师意外地问我:“哟!今天怎么不见你的老爸?”

“哦,老师,我爸爸出差了,今天应该不能陪我上课了。”

然而,大约过了5分钟左右,门“嘎吱”一声,父亲进来了,他左手拿着笔记本,右手擦着额头上的汗珠,以最快的速度坐到了老地方,然后不声不响地一边听课,一边做起笔记来。

不知不觉,我的课上完了。起身要走时,只见父亲斜靠在椅子上,左手攥着笔记本,右手的笔掉在了地毯上。

他睡得那么沉,我真的不忍心将他叫醒。想想鼓房的音乐声多大啊,而父亲居然在这样喧闹的环境下睡着了,真是难以想象!

时间飞逝,在老师的教导和父亲的陪伴下,四年级的我报考了广东省爵士鼓考试的最高级10级。父亲为了能让我取得好成绩,先后带我拜访了多位老师,让我从他们的身上吸取不同的技巧并加以练习,很显然他的方法是正确的,我轻轻松松地考过了。

拿到证书后,父亲依然如故地陪我上课,陪我练鼓。我读五年级的时候,父亲对我提出了新的要求,他和我商量好了下一个目标——英国Rock School流行音乐考级的最高级。

这一回,事情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顺利,每一天极度枯燥的练习让我暴跳如雷。

“够了,我不想再练了,这太烦人了!”终于有一天我忍不住发火了,我想放弃,而老爸却默不作声。

过了两天,他陪我看了一部电影,电影的名字叫《爆裂鼓手》。电影中的主人公Andrew历尽各种挫折,终成顶级鼓手。他那挥汗如雨的练习,血肉模糊的双手,重新点燃了我练鼓的激情。

我调整情绪,在老爸的耐心陪伴下继续加强练习。当我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英国最高级考试时,我终于明白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不,我们俩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有一天,我在电脑里浏览到一个关于父亲陪伴孩子的调查报告,180份学生问卷中,只有两份显示父亲有高质量的陪伴孩子。

嗯!没错,我想说,我就是那两个人中的其中一个幸运儿。

点评:因为一句“我想打鼓”,父亲陪着孩子学了10年。作者虽小,但观察相当细致,文笔细腻动人。和其他陪读相比显得有点“另类”的爸爸,在儿子遇到困难想放弃时不是用父亲的权威“镇压”,而是陪他看电影、耐心开导……这一切看似不起眼的小事都被儿子默默记在心里,交织成了一曲独属于父爱的鼓声。

  父爱的力量 ◎作者:卓雅芸 中山大学附属中学初三 ◎指导老师:刘伊兰

昨日夜里,我失眠了。

十一点上的床,看着手表数字的跳转,一直到凌晨一点都未入睡。焦虑、恐惧充斥在心间。我试图让自己冷静下来,可不论闭眼还是睁眼,这一片漆黑都如一副幕布。幻想变成了一个个片段,在眼前一遍遍播放着。

我幻想着那些片段,恐惧有一日它们会成真。在操场上跑着800米的自己,吃力地抬着腿,迈着步子,鼻腔里满是腥燥的味道,一点点地向前奔跑,却追赶不上眼前的一列人。再是得知体育成绩的自己崩溃大哭,懊悔着自己当初错误的决定。

早晨五点起来,强迫自己又一次入睡。中途醒来了好几次,每次睁眼便忍不住落泪,然后像孩子般无助地放声大哭,手紧攥着被窝凝视着一片漆黑,无助地看着天花板。

我想到了自己的父亲。  

父亲总爱穿着白色的背心,顶着一副大腹便便的身形,摇摇晃晃地走着路。他嗓门很大,可是在家里却常常沉默着,放电视的音量总是很小声,只是为了给我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有时催促我做事,我只会因被打扰到学习而变得暴躁,不耐烦地说“等一下”,又在他三次提醒后嘶吼一句“我都说等一下了!”

可他从未抱怨。  

我知道我缺乏耐心,必然不是个多么懂事的孩子,常常惹事让他闹心。他对我青春期的忍耐、过分的包容与溺爱,让我害怕自己会辜负他的期望。于是一想到父亲未来或许会露出的表情,我的眼泪便如同断了线的珠子,不断地往下掉,浸湿了脸庞。

我六点出头的时候醒来了,父亲已经做好了早餐。在看到我房间亮灯的时候,没过一会便敲门让我吃早餐。刷牙洗脸以后,我跟父亲提了一嘴:“我练实心球练得腰很疼。”

他听了以后,沉默了半晌,然后问我:“怎么样?你要去医院吗?”

我拒绝了,因为去趟医院太耗费时间。而昨日的激动、痛苦,已经给自己带来了今日的平静。我早已默默接受这个事实,何必为了逃避八百米考试去练不可能的实心球项目?尽管一个月不到的时间,我如此质疑自己,可还是无可奈何地接受了。

过了一个多小时,父亲回来了,跟我说了许多话。他说他去找了校医,询问了我的情况,说是剧烈运动导致的腰部酸痛。我感到愕然,我不过提了一嘴,想不到他转身便去找了医生。

临近中午的时候,我提议去练跑步,可是他极力反对。他的嗓门很大,近乎是嘶吼地说:“中午去跑步?你想中暑吗?”  

我想不过十一点,何必如此担忧,可他坚决不同意。于是我开始崩溃地哭出声,用嘶哑的声音喊道:“一个月不到就考试了!你想让我怎么样?我只想早点练跑步!”

父亲忽然平静了,看着满脸泪水的我,沉默了半晌说道:“那你晚上去吧,吃饭前去跑步,不要现在去,身体最重要。”  

父亲没有奢求我成绩多好,他最关切的是我的身体健康。那么一瞬间,我看到了父亲眼里流露出的感情。他黝黑的眼睛里,似乎有什么东西在酝酿。像是一片汪洋,波光粼粼,映射着我的面庞,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一种对孩子的关爱。而除此之外,我还看到了一种中年人眼里才会流露的苍老。

饭前跑步的时候,我想起了父亲,于是便迈开步子跑。我知道自己太久没跑,体能早已不如过往,只是600米便让我气喘吁吁。可是有一种力量在指引我向前,它从未消失,如同一盏明灯,点亮了前方的路,带领我迈开步子向前踏去,追寻心之向往。

晚上的时候,他又为我买了贴腰的膏药,并叮嘱我洗澡后贴。贴的时候,腰部那一块很暖和。我的脑海里忽然浮现一个画面,父亲骑在单车上,有些臃肿的身形显得很笨重。他下了车去药房,控制不住音量地大声询问有什么能贴腰的膏药,并坚持要疗效最佳的那一份。明明是有些滑稽的画面,却让我禁不住鼻酸。

父亲老了。  

他忍耐我多年的叛逆与任性,被岁月磨平了棱角,变得沉默寡言。他终究是个普通人,平庸而又有些自私,只是慷慨地将最好的不断给予我——给予我无限的溺爱,包容,呵护我成长。

他的爱,便是一种力量。

这种力量,从未消失。  

点评:人和人的相处往往是同甘易,共苦难。懂事的小作者不愿将辛苦伤痛说与人知,却也忽略了坚定站在身后为你默默守望加油的父亲的心情。有的人是慢慢成熟,有的人则在一瞬间成熟起来。对于作者而言,成熟的瞬间可能就是父亲笨拙地骑着单车买膏药的场景吧,这像极了朱自清《背影》中父亲买橘子的那一幕——他不再是那个永远强大的角色了,时光让他的青春消散,让他的肌体衰老,但他依然愿意为你保驾护航,遮风避雨。这一种与时间对抗的坚守,将伴随亲情的羁绊绵延不绝,给人勇往直前的无限能量。

  父亲的爱,是无声的 ◎作者:冼颖琳 佛山市禅城区南庄中学 ◎指导老师:黄国华

父亲的爱,是无声的。他不像母爱般贴心,细腻,无微不至。他总是不吭声,却早已做好了一切。我想再多爱他一些。

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小路又泥泞又弯曲,那青苔一层又一层。一次吃饭时,我随口说小路真的很难走,他把眉头皱在一起,没吭声。

广东的雨总是那么多,像爸爸头上的一丝又一丝白发,接连不断。一滴又一滴雨顺着雨棚,滑落在水洼里,滴答滴答,虽是美妙,却溅湿了我的鞋子。我一路踩水坑,看着脚下开出一朵又一朵水花,我心里既欣喜又激动。就在我意气风发洋洋得意的时候,脚底一滑,又是那该死的感觉,我失重向后仰,我已经把眼睛闭好等待“审判”了。可是我没有摔倒,背后一只手稳当当地把我提了起来。  

正当我下意识挣扎开的时候,我发现那是我爸爸,我惊讶地看着他,他的衣服已经被完全打湿,雨滴挂在银白的头发上。在这一刹那,我觉得,爸爸好像真的老了。他顺手接过我的书包,沉重的书籍把他的背压得更弯了一些,他像根拐杖,弓着腰,右手牵着我,左手打着伞。他的手满是老茧,紧紧捉住我的手,留下一个又一个深深浅浅的脚印,带我回家。我抬头看着他,汗珠混着雨滴流下,眉头仍紧锁,仍然一声不吭,迈着坚定的步伐,紧抓着我的手,一步又一步。

回到家,我的衣服干干净净,可是他的衣服却被打湿了一半。湿润的衣服紧贴着他的胸膛,他催促我快点去洗澡换衣服小心着凉,自己却转身走向厨房。洗澡后,一碗热腾腾的面放在饭桌上,香味飘散在屋子里,弥漫在我的鼻尖上。他坐在我旁边,捧着头,期待地看着我,小心翼翼地说“好吃吗?”我连忙点头,“好吃好吃。”接着他便喷嚏连连。正想说点什么,他却转身离开了。

不知为何,有一天我抬头望着他,问他能不能再接我放学,他摇摇头,又点点头,最后叹了口气,没吭声。

又是一个雨天,对着泥泞的小路,我回头,渴望爸爸就在我身后,可是,空荡荡的路,只有雨滴滴落在水洼里的声音,只有我孤身一人。      

从那以后,我知道,有些路,爸爸只能陪我走一遍,以后的路途,无论多艰难,都要自己咬咬牙。  

点评:充满诗意的语言,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敏感的少年。广东的雨季长,父亲的关爱也像这下不停的雨,未曾停歇。独自守护是孤独的,相互陪伴则是温馨的。幼小的孩子也会成长,终有一日,他也能守护父亲。

  征文启事

#我的父亲#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父母之于孩子,是守护,是牵绊,是深爱,是倾其一生的血脉感情。母亲节过后,父亲节即临,你对父亲,有何印象?你的父亲,扮演着怎样的家庭角色?你们之间,发生过哪些故事?写下来,分享你的观察和感悟。

征文对象:中小学生  体裁:纪实(诗歌、文言文除外)  截稿时间:2020年6月21日

投稿网址:http://h5.oeeee.com/zuowen/或扫码进南都非虚构写作成长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