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每天徒步20公里,走满50天为家乡汨罗募捐图书馆

湖南人董谦毅行千余公里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夏嘉雯 06-08 00:10

近日,一个湖南人步行路过广州。

他叫董谦。

真的是路过,一个月之前,他从老家湖南汨罗徒步出发,抵达广东,全程1100公里。他徒步的目的地是深圳,广州是他公益徒步的其中一个点。在这里,他在城市中轴线停留,跟南都记者讲述了他公益毅行的初心:毅行50天,为的是给家乡汨罗募捐建一座公益图书馆。

“这完全就是我的性格,我想到什么,马上就去做什么。”陪伴他一起毅行的是好友蒋耐阳。近日,在沿途汨罗乡人的积极支持下,他们在东莞已经实现了为家乡图书馆募捐100万元的目标,很快,他们也将抵达深圳终点,实现毅行50天千余公里的目标。

“外地人”对汨罗图书馆感到失落

2016年,董谦对工作感到有些厌倦,产生了离开的想法。此时,他是一个媒体人,深圳晚报资深体育记者,已经工作了22年。

离开广东媒体领域的董谦,回到了家乡湖南汨罗,他去汨罗图书馆借书阅读。董谦长南人北相,身材魁梧、胡子邋遢。他的出现成功引起了管理员大姐的注意。管理员大姐十分惊讶,甚至有些疑惑,平常连人都很少见,怎么还会有外地人到这小图书馆来借书。

这是一个县级市的小图书馆,成功地让董谦感到失落了。“它可能赶不上深圳的一个社区图书馆。”董谦说,它的规模水平、硬件软件设施实在是太差了。“没有人去借书,也没有人在阅读。”

为家乡建公益图书馆的种子在此刻就埋下了,距离它的萌芽只差一个契机。

通过徒步唤醒汨罗人为家乡做点事

“我觉得徒步本身是不值得赞颂的,我现在是比较能走路,如果我比较能吃饭,我可能就去表演吃饭了。”董谦打趣道,徒步主要还是想引发别人的关注,但对他自己而言,徒步也改变了他的生活。

由于疲惫,董谦吃饭和睡觉都回到了最初的状态。“每天走完路后,不管吃什么饭,它都特别好吃,不管睡什么床,也都特别香。”此前,董谦会对出行标准有所要求,没想过会住路边店。这么一趟下来,他发现几十元的路边店和一千元的酒店没什么区别,照样睡得很香。

徒步的习惯从2006年开始。当时还在深圳晚报做体育记者的董谦,开始养成一个习惯,用步行来代替开车。上下班、吃饭购物、赶往采访地点,他都是步行。步行已经成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我并没有每天去记步数,每天固定要走多少公里,只要有机会,我就走。”

通过步行,董谦爱上了深圳,他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用慢走感受每一道风景。虽然热爱步行,可他从来没有尝试过长距离的户外徒步。他走过最长的路,就是从汨罗到长沙,全程80多公里,花了3天时间。

“为什么不通过走路来建一个图书馆?”董谦产生了这样的想法。2018年,建公益图书馆这颗种子萌芽了。

“走路和建图书馆慢慢就碰撞了,它没有一个决定的瞬间,它是逐渐融合的。”他认为,长时间、长距离的户外徒步就像行为艺术,它可以“唤醒”人们。董谦希望,通过长距离徒步号召汨罗人,让大家为家乡做点事。

用方言“落蔸”命名不容易

董谦将公益图书馆命名为“落蔸”,这是汨罗的方言。外地人听不懂,但只要是汨罗人,就知道是什么意思。

干农活时,给菜施肥浇水要泼在植物的根部,靠近土壤的地方,菜会吸收得更好,此为落蔸。董谦介绍,它的引申意是做事要做到实处。“读书要读到肚子里去,要读为所用,不能读完书第二天就还回去了。”做公益也是如此,做公益的人不能把钱一扔就完事,要真正关注这件事。“我不但要你们的钱,还要你们的‘心’。”

他身边的朋友都反对落蔸这个名字,从传播的角度考虑,方言取名不利于扩大影响力。“我不是想做一个全国性的文化项目,它能够真正地造福汨罗人,我就心满意足了。”董谦十分坚持。

目前,“汨罗市落蔸公益图书馆”已在汨罗市民政局注册成立民办非企业机构。

按照年龄层次逐步推广阅读

董谦自认为是个普通人,当这个普通人能完成千里徒步的时候,就会引起人的关注。“他们会想你为什么会有这个‘勇’,从而受到触动。”董谦认为,他的行动带有厚重的家乡情结,给同乡人带来更大触动。这不仅唤醒他们阅读的兴趣,唤醒他们对家乡公益事业的推动,还可以唤醒他们心中的“善”。

最初,董谦计划筹建一个常规的小型图书馆。回家几年后,他对家乡的成年人的阅读不抱希望。“我没有办法去推动成年人去看书的,我个人能力是不够的。”于是,他决定把精力先放在孩子上,做一个绘本馆。“孩子读书,没有一个家长会反对,用老家的话讲,那是‘巴不得’。”

在图书馆的规模逐渐扩大后,会按照年龄层次来进行阅读分类。“如果我有能力加一些成人的书,都会按照年龄排上去。”董谦认为现阶段主要重心还是孩子,唤醒家乡的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可能也会引发家长对阅读的思考。

未来,落蔸公益图书馆一方面引进全国先进优质的未成年人培育资源,以公益的方式进行惠及;另一方面将引导汨罗孩子进行家乡主题的文化原创活动。

徒步引发关注同时也改变了自己

上午徒步,下午写作,董谦会把每天的收获与感想在公众号里分享。在徒步的第一天,他也开启了新的篇章“落蔸记”,如今已是第45篇,这意味着他们离深圳不远了。

在每天更新的文章中,详细记载了每一笔捐款的来源。有直接转账的、有捐股票的、有捐书的,甚至还有捐比特币的。图书馆的募捐目标是100万元,在东莞已经总共收到103万余元的捐款。捐款有多有少,有人捐赠20000元,也有人捐赠百来元。对此,董谦和同伴都心怀感恩。

有的捐赠人连续固定捐款,有的则会留下美好的祝愿。粉丝李兰英留言道:“虽然脚没有跟你们在一起走,但心是时刻关注着的。少量多次的捐,表达在千里之外一颗落蔸粉的牵挂!”

采写:南都记者 夏嘉雯

实习生 叶志强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