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游生态立体碧道 揽小鸟天堂胜景

增江6.5公里省级碧道试点成为新晋休闲“打卡点”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郑雨楠 李孟麟 07-06 00:20

滨水而建,与水交映,夹岸繁花,风光旖旎。

漫步增城增江碧道,时而有白鹭飞过,

两岸风光尽收眼底,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这里游玩。

作为河长制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的重要抓手,

同时也是广东河湖治理的3.0版,

在增城,刚刚竣工并对外开放的增江6.5公里省级碧道试点

成为了不少广州市民的新晋“打卡点”。

可隔水观鸟,还可以看“千鸟归巢”自然奇观

从增城区政务服务中心出发,不到20米的距离,便可抵达增江碧道,目之所及的是增江两岸的风光,在增城区水务局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开启了增江碧道的实地走访。

沿着增江河西岸的樱花园南行,穿过一片树荫便抵达新开放的碧道景观节点——圣皇洲广场。增城区水务局水务所所长刘磊介绍,圣皇洲广场临水而建,与素有增城“小鸟天堂”的圣皇洲隔水相望。

圣皇洲位于雁塔山下、增江河中,在水中央,是一个四面环水的绿洲。岛上植物主要以竹林为主,鹭鸟在竹林筑巢,岛上被观察到的鸟类包括有白鹭、夜鹭、黑鸢、褐翅鸦鹃、领鸺鹠、斑头鸺鹠、池鹭、八哥、丝光椋鸟等100多种。其中,黑鸢、褐翅鸦鹃、领鸺鹠、斑头鸺鹠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刘磊介绍,“在增江碧道规划建设的初期,圣皇洲前期曾有加固施工计划,但当施工人员到达圣皇洲上施工时,发现圣皇洲上鸟儿受惊扰而散,不肯回巢。出于鸟儿栖息考虑,我们马上停止了加固施工,人员也及时撤出了圣皇洲岛,还‘家园’予鸟儿,后来发现鸟儿逐渐回巢,数量还比以前增多了。”

市民在碧道上休闲漫步,一水之隔的圣皇洲上鸟儿尽情盘旋飞舞,若在傍晚时分来到此处,人们还能与“千鸟归巢”的自然奇观惊喜邂逅。在渐渐暗沉的暮色中,成群结队的鹭鸟从远方的天际聚拢而来。抬头望去,满天飞鸟盘旋,遮天蔽日,鹭鸣此起彼伏,遍传江心,整个圣皇洲便成了一座天然的巨型“鸟巢”。

站在亲水平台上,水面翩飞起舞的白鹭尽收眼底,耳畔啾啾的鹭鸣清晰可闻。走访时,虽是工作日,但不少居住在附近的居民来散步拍照。市民黄小姐和先生二人从家里前来碧道跑步,她告诉南都记者,“碧道修葺完后,晚上吃完饭也会过来这边散步,因为今天休息,特地白天来跑步,沿途风光很好看,路修得比较平坦,很适合锻炼。”

居住在附近的市民周女士则牵着家里的小狗出来散步,周女士表示,“几乎每天都会来这边散步,不少路段都有树荫遮挡,不会太热,傍晚时分过来,还能见到很多鸟在这里飞,很舒服。”

立体碧道设计,让市民打卡有多种选择

除了圣皇洲打卡点,碧道沿路还有不少新的设计,例如立体碧道,市民可以从空中俯瞰,一侧是波光粼粼的增江画廊,一侧则是建于网格护坡上的三层立体碧道,市民可以在一层的亲水道骑行也可以选择半山腰的慢行步道散步,三层的登山道,则主要结合路面通行道,串联山体公园各个景点。一路走过,“鹭鸣江心舞 碧波映彩虹”,美丽景色令人叹为观止。

刘磊介绍,该段立体碧道占地约1.1万平方米,与政务中心、樱花园、圣皇洲广场、观海长廊串联形成带状滨水景观空间。边坡共设置三层景观道,为行人提供多层次的游憩空间,既可以全面观看上游城区天际线、“双塔锁江”等景点,又可以多角度感受圣皇州“千鸟归巢”的奇观。

除了具有休憩观光功能之外,该段立体碧道的建设更是对增江沿岸的水安全保障提供了重要支撑。“立体碧道的设计建设主要结合边坡的加固和复绿,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河道护脚采用了格宾石笼软性护脚,同时采用‘生态草坡入水+水生植物’与疏林草地的绿化配置方式,既提高了生态效益,又营造了自然蜿蜒的岸线景观。”刘磊说。

记者了解到,增江省级碧道试点工程位于增江“一江两岸”水利综合整治工程下游段。试点工程以水为主线,兼顾生态、安全、文化、景观、经济等功能,进行护岸和景观提升建设,贯通滨河慢行系统,建设水上游线,打造水清、河畅、岸绿、通行、安全的滨水空间。除了立体碧道,工程重点打造的另外两个景观节点——政务中心滨水广场、荔湖湿地此前已先后开放。

打造增城省级碧道巨型山水画卷

据了解,增江是东江的一级支流,是增城区最重要的河流。其中,从初溪拦河坝至湖心岛约40公里河段为“增江画廊”国家水利风景区,沿线山水风光独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要素齐全,旅游资源丰富,人文历史底蕴深厚,犹如一幅巨型山水画卷,是展现增城魅力的特色名片。

2019年,广东省提出高标准推进广东“万里碧道”建设,在南粤大地打造“河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生态廊道。在此背景下,增城在“增江画廊”良好基础条件上,以水为脉,碧道为轴,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动水治理与景观、休闲、游憩、历史人文等相结合,启动增江碧道建设,致力打造江河安澜的雨洪通道、诗情画意的休闲文化廊道、水陆联动发展的滨水发展带。

其中,增江雁塔大桥南至初溪拦河坝长约6.5公里河段由于滩地众多、水域形态丰富,且沿岸景点众多,更是被纳入了省级碧道试点工程之一。

“把增江省级碧道试点工程建设成为老百姓美好生活的好去处、展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好样板、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好窗口,成为广东生态文明建设的亮丽名片,是我们的目标和宗旨。”增城区水务局水务所所长刘磊介绍,自2019年9月至今年6月,随着最后一个景观节点的建成并对外开放,长约6.5公里的增江省级碧道试点正式全面竣工。

采写:南都记者 郑雨楠

图片:南都记者 李孟麟 实习生 刘浩斌 部分由通讯员提供

通讯员 增宣 朱卓东 姚玉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