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你看你看,口罩后的脸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梁艳燕 07-16 00:00

点评老师 黄杰贤 广州市越秀区朝天小学语文教师、语文科组长,越秀区小学语文学科中心组成员,越秀区优秀教师,越秀区名教师,广州市优秀教师。

  平台简介

南都非虚构写作成长平台面向中小学生,聚合优秀师资,提供别具一格的写作主题,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主写作。每周精选部分优秀作品刊登于报纸,并邀请名师名家点评作品。

复学后,一张张戴着口罩的脸,让彼此成为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一个小小的口罩,让校园发生了哪些变化?让师生相处有了哪些不同?小作者笔下的返校记,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动有趣的校园生活场景,有囧事、趣事,更有开心温馨事。隔离病毒不隔离爱,让我们细心阅读小作者笔下的各种故事吧。

  11点的灰姑娘期待复学“盛典” ◎作者:丘沐晨 深圳市宝安区石岩上屋小学六(6)班 ◎指导老师:郭佳

长长的寒假过去,返校啦!一些同学如同过了十二点的灰姑娘,一脸沮丧;可我却好像十一点的灰姑娘,晚会才刚刚开始。

我开开心心挤进了限坐5人,却挤了15人的电梯,跨过坑坑洼洼的一段工地,哼着小曲在校门口排队,等待测体温。然后,我终于进到了半年未见的校园。大草地上的青草已经到了膝盖,划过小腿痒痒的。地板缝中是鲜绿的青苔。

课桌上积着灰。我轻拂灰尘,坐下。

我环顾四周,发现许多同学都变了,有的变得我差点儿认不出来了:大李子长高了,戴上了眼镜;小李子没有长高,但声音却变得又粗又重;麦子把头发剪短了,小瑜把头发留长了……这时,我的同桌来了。我十分欣喜地发现,原来比我高五厘米的他,现在比我矮了。剃了寸头的他,显得更加白白胖胖的,脸上没有了稚气的酒窝,红润的面色隔着口罩都能看出来,十分的健康啊!他一来,就用大眼睛滴溜地把教室转了一圈,一坐下来,就与我讨论起修改病句与单词拼写,好像从来没放过假一般。不过,他在这个假期可没少打游戏,眼睛视力又下降了不少。

老师来了。原本就有名字错乱症的曹老师,现在更加无奈,“张思博”喊成了“张思德”,一喊就是一个月没改过来。张思德同志无辜穿越,俩人似乎都很崩溃。老师还指着班长叫副班长,更可悲的是指着副班长叫我,可我是个女娃,副班长是个大哥,我哭笑不得,无法理解曹老师的思维。

上课了,我发现自己英语口语有很大进步,词汇多了不少,数学也十分牢靠,这让我的对手大李子感到十分紧张。我十分得意,心想没有浪费假期!

天气越来越热,空调开起来了,但不能关窗。我坐在窗边,空调下,吹不到空调,也吹不到风扇。最惨的,空调漏水了,水滴到了我的鼻尖。我叹息道:“今年夏天的雨水真多啊!”等我擦完桌子,全班已经笑倒一片。我不是很明白,他们笑啥,只是这久违的笑声,我们盼了太久了!

太匆匆,我们刚来学校就要离开!期中似乎才刚考完,又要期末考了!而我们却要毕业了,告别母校!时间太短,短得我们舍不得去伤离别,就这么笑着笑着结束吧!

点评: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把同学们都关在了家里进行网上学习,同学们从天天盼放假到天天盼上课。终于迎来了复学,大家的兴奋程度可想而知。小作者在他的文章中处处流露出这种快乐:路过生机勃勃的草地是快乐的;见到变化很大的同学和没有变化的老师是快乐的;发现自己的英语有进步是快乐的。小作者从现实中取材,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用上风趣幽默的语言,让人忍俊不禁之余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口罩囧事 ◎作者:广州市增城区凤凰城中英文学校四年级 沈雅涵 ◎指导老师:黄纷纷

因为疫情,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经历了漫长的居家隔离之后,我们终于迎来了复学。想到马上能见着老师、同学们,我兴奋得几乎睡不着觉了。但唯一让我很不适应的,就是在脸上增加一个很碍事儿又会很闷的东西——口罩。

疫情之前,我们不用戴口罩,同学之间可以没有任何阻挡进行交流,有时候咬着耳朵窃窃私语,有时距离较远就大声喊叫或者用嘴型交流,很畅快。可是,戴上了口罩,交流,就变成了一件麻烦事儿。戴着口罩上学,我们交流时需要使用很夸张的表情、眼神或者用手语替代。而且,看谁都是一张口罩脸,班里会经常出现认错人的情况呢!不过,我发明了新的辨认方法:女生认她的橡皮筋和发型,男生认鞋子。我对身边的人和事观察更细致了,这也许是疫情带给我意外的收获吧。

口罩也带来囧事。

还记得刚开学第三天时发生的一件事:在餐厅吃饭时,我的同桌打完餐一坐下来,像平常一样准备开吃,只见他夹起一根满是油的菜往嘴里送,青菜没有如期送达嘴巴,被口罩挡住了。这时候他才反应过来,口罩上面已经沾满了油。只见他把口罩缓缓地摘下,脸上顿时涨得通红,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潦草地吃着饭菜,神情又尴尬又无奈。我和旁边的其他同学对望了一下,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了。

最近,疫情得到进一步的控制,我们在学校里已经可以不用戴口罩了,校园里又恢复了无拘无束的欢笑声。但是,我们外出时,还是要戴上烦人的口罩,做好各种防护措施。我真希望疫情快快彻底结束,脱掉口罩,让它带来的趣事囧事,都成为我们的回忆就好!

点评:这位小作者抓住了疫情期间一样人人都不可少的东西——口罩来做文章,触觉不可谓不灵敏。他并非突出口罩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人们怎么使用口罩,而是把重点放在它给生活和交流带来的窘况:交流时,只能用夸张的表情,有时还会认错人;吃饭时,忘记了佩戴着口罩把饭直接往嘴里送。小作者的笔调风趣幽默,但轻松过后,我们不难体味到他深沉的思考:希望疫情尽快结束,大家能脱掉口罩,回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英语老师惊呼:我要“仰望”孩子们了 ◎作者:广州市天河区华阳小学五年级 于浩然 ◎指导老师:叶延萍

今年的寒假格外漫长,我已经有四个多月没见到同学和老师们了。5月18日是我们返校的日子,我终于可以和他们团聚了!我太兴奋了,刚过七点半就早早来到了学校。经过校门口严格的检查程序后,我爬到了三楼的教室门口。我想今天我肯定是第一个到课室的,估计他们还没从悠长的假期中调整过来,还在赖床没起吧。然而,当推开教室的门,我一下愣住了:好多同学都到了,教室里已经热闹非凡了。原来大家返校的心情跟我一样迫切啊!

我和同学们亲亲热热、叽叽喳喳地讲话,就像一群小鸟飞进了教室,聊得都忘了交作业了。英语老师Amy进来了,见到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于浩然,我命令你不能再长高了!之前我们差不多高,现在我只能到你下巴了,显得我多没面子啊!”我也开玩笑说:“Amy,我也想和你肩并肩,but,I can’t control myself啊!”Amy老师被逗乐了,我也笑了起来。这时,我的好兄弟周子策跑过来了:“嘿,浩然,你可终于来了,我等你等得好辛苦啊!”说着,就想要一把抱住我。我赶紧把他推开:“疫情还没过去,我们还是保持安全的社交距离比较好,不要给病毒传播提供机会”。周子策用口罩遮住的脸艰难地扮了个鬼脸。

教室右后方摆放着洗手液、消毒液、湿纸巾,一应俱全,看来学校的防疫工作还是很到位的啊!这也提醒着我们,疫情还没有完全过去,我们还不能完全告别口罩,疫情防控意识一刻都不能放松。但我们能够回到自己的学校,见到亲爱的老师和可爱的同学们,已经非常让人开心了。风雨之后的彩虹才更加美丽,疫情过后的相聚才更加快乐!

点评:这位小作者的快乐是体现在跟老师和同学久别几个月后重逢中的。师生、同学间的对话充满了生活气息,又带着浓浓的师生情、同学情,语言虽然朴实,却能打动人心。

  一月离校五月回 笑问“大白”你是谁 ◎作者:广州市天河区华阳小学五(2)班 谢奕云 ◎指导老师:叶延萍

“一月离校五月回,宅家防疫学不停”,我们亲身经历了史上最长的五个月寒假,从没有过如此急切的期盼开学。5月18日终于可以返校了。走进学校,整个学校可是旧貌变新颜:在教学楼前的五星红旗下,原本宽阔平坦的广场上出现了一座讲台,让我想到了武汉的“火神山”。在讲台衬托下,飘扬的五星红旗变得更加肃穆庄严、充满奋进的力量。春天校园里放肆生长的花草树木,被辛勤的园丁们修整得错落有致、各有千秋;树的高大、花的娇艳、草的青翠相互辉映,装扮着充满朝气的校园。连班级门口的栏杆,生锈的部位也新刷了油漆,真是焕然一新!我步履匆匆无暇细看,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看到我久违的同学们了。

走进教室,看到同学们还是一张张熟悉的脸,只不过身材都变胖了。因为戴着口罩,我们彼此开玩笑说“同学相见不相识,笑问胖子你是谁”!往前一看,我看见了班主任,她正和几个女同学聊得如火如荼。再往四周看看,因为防疫要求,以前的座位变成了“S”形。这时,一双手拍在我的肩上,我吓得往上一跳,转身一看,原来是我的好朋友小熊,他正笑眯眯地看着我。我往他胸口上一拍:“哎呀,你这家伙,吓我一跳!”

最有趣的是中午吃饭。鉴于我们下午提早上课,大家都在学校午餐和午休。以前不在学校午托的同学们,“大姑娘上轿”头一次在学校自给自足,看起来手忙脚乱的。有同学光是找饭勺就找了老半天,“蓦然回首”才发现在自己的饭盒里!学校规定吃饭不语,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想看看对方吃饭时样子是怎么样的,这种寂静保持了很久很久……随着一个同学大声“咳咳”发出奇异的咳嗽,我们心照不宣地笑了出来,这种奇妙的寂静结束了!

返校第一天时间过得特别快,感觉没一会就放学了,同学们三三两两牵着手一同回家。我们都不会忘记五个月后相聚的第一天。

点评:小作者的观察很仔细,描写也很细致、生动,把同学们重返校园的兴奋、快乐和无奈真实地再现出来。小作者在朴实的语言中加入了歇后语,如“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还化用了诗句,如“一月离校五月回,宅家防疫学不停”“同学相见不相识,笑问胖子你是谁”,活泼、有趣的生活气息就迎面而来了。

  非常学期“非常”老师 ◎作者:广州市越秀区东山实验小学四年级 邱钰迪 ◎指导老师:叶彩霞 刘继英

“回来了!回来了!叶老师回来了!她就在四楼办公室——”

“小迪,你说哪个叶老师?”

“叶老师,教咱们语文的叶老师呀!”

“啊——她的腿康复啦?走走走,去看看!”

我们一窝蜂冲下楼,隔着办公室的玻璃窗朝她使劲挥手。“喂!小迪,你说叶老师还会回来教我们吗?”要是以前我肯定会很希望她能回来教我们,但今天我却突然犹豫起来,自返校以来的事,一幕幕地在我脑海里回放——返校第一天,我套上久违的校服,戴好口罩,带上洗手液,穿上似乎变小了的运动鞋,背上书包,伴着那一声声“体温正常,请通过”,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蹦跳着进入那美好的校园,踏进那似曾相识的教室。进教室第一眼我就看见有个人在讲台上弯着腰弄电脑,她矮矮胖胖的,戴着天蓝色的大口罩,配上那件紫红色的T恤,我心想这大概是来帮忙搞电脑的。我坐在座位上望着窗外默默地发呆:真希望叶老师赶紧回来教我们。如果放寒假前一刻她的腿没有摔伤,不用做手术那该多好啊……上课铃响了,讲台上的她还没有离开教室。接下来她做自我介绍——原来她正是那个令我好奇了长达119天“非常”寒假的新老师——刘老师。正式上课后,我认为终于不用在“每日交作业”小程序里上传作业了,可她却说非常时期为了减少共同触摸,作业还要在网上批阅。“哼,那可真轻松!还不是让家长批改嘛。”我小声吐槽。可我似乎想错了。她会发现上传作业图片里的任何一个错别字,即使我那细心到极致的妈妈看书面作业都没有发现;她会听出我上传的背诵音频中的任何一个差漏,即使我以为一点问题也没有……

很快,我还发现她和其他老师不一样,她特别注重字词的书写。堂听每全对一次,她都会自掏腰包送我们一枚纸书签,而集齐十张纸书签就可以换一支竹书签。起初,我对所谓的书签亳不在意,这不就是个“诱饵”吗?可第一次堂听后,她真的给全对的同学每人发了一枚纸书签!那些纸书签配着精彩的诗词、名人名言,是多么精致啊!我也开始对字词重视起来,还别说,我也换上了一支真正的竹书签呢!

办公桌上堆放着一摞作业,一摞堂听本,一摞测验卷,还有一摞教案;每天两次不厌其烦为我们测额温的身影;午休吃饭时,她一边照顾同学一边吃饭的情形;放学后,她给作业没完成的同学辅导的声音……她的辛苦付出让我对她的看法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喂,喂,小迪!你说叶老师还会回来教我们吗?你说呀!”

“哦,唔……嗯,我也不知道。”

此时的我,内心是多么紧张、多么奇怪啊!这个非常学期的“非常”老师呀,真的令我非常矛盾……

点评:这篇文章的结构很特别:首尾写的是现在发生的事情,写的是面对双腿复原的叶老师是否希望她继续任教我们的选择;中间部分写的是以前发生的事情,说的是复学以后刘老师接替叶老师教我们语文,她的认真、负责、教学有办法,使我对她的态度发生了从不认同到喜欢再到难舍的改变。这样的结构安排,让读者有时空的跳跃,也会有跟作者的思考:如果可以选择,我该选哪一位老师呢?这就是我的矛盾、我的两难选择。文章读来让人回味,不错。如果题目改成《我的苦恼》,可能更有吸引力。

  征文启事

#返校记# 今年,受疫情影响,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家都在宅家学习。一朝返校,久别的校园跟以往有没有不同?老师和同学跟过去相比有没有变化?复学以来,你跟老师、同学,以及身边人之间,有没有值得一说的故事?写下来,跟我们分享吧!

征文对象:中小学生

体裁:纪实(诗歌、文言文除外)

截稿时间:2020年7月20日

投稿平台:扫码进南都非虚构写作成长平台

统筹:南都记者 梁艳燕 执行:南都记者 梁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