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十二时辰: 封城前最后时刻,我飞回广东

↓乌鲁木齐16日下午的街景。

7月13日凌晨抵达鄯善北站,当地的学生下车。

7月15日晚上,热闹的大巴扎美食街。一切,似乎还正常。
人间
作者:司英涛,东莞高级中学教师
7月13日,我带队的师生大军历经50小时,抵达乌鲁木齐火车站。我校承办内地新疆高中班多年,每年暑假都会带领孩子们从广东返回新疆,和家人团聚。本次返疆学生500余人,护送教师19人,还有1名来自新疆伊犁州的警察跟队。
来新疆之前我们了解到,全疆都是低风险区,0病例,但我们一路是按照最高防护级别对待。孩子们由各地州教育局负责人接走后,老师们终于松了一口气。
不料,7月15日乌鲁木齐有了一例确诊,而且就在我们酒店旁边的中泉广场。冷静判断,果断决策——16号22:00封城前我们的任务:紧急撤退。
7月15日,戌时19:00-21:00
昌吉,再见
我和德叔从江布拉克返回昌吉。计划吃个饭,拿上行李去乌鲁木齐,后天17号返回广东。
家在昌吉的安妮是我的学生,平时联系不多。她突然发来一条语音,告诉我说,老师,你们外出游玩要注意安全,可能有点什么风声。我心里敲起了一阵小鼓。想起一大早,一个奎屯的朋友也告诉我——你们出门要戴口罩,不要去人员密集的地方。山雨欲来风满楼?心说,国家卫健委都没发布哪里有新增病例,不会那么巧,就是乌鲁木齐吧?
在路过米东检查站时,高速路堵车了。是前面在严查行程记录、健康码和核酸检测报告。还好,我们都有。朋友娜娜和她弟弟带我们出来两天了,这还是头一回遇到大堵车。
娜娜负责开车,她回头问:“今天似乎有些不一样。是不是有什么情况?”
我赶紧再查手机上各种疫情报告,并无新增病例。我安慰娜娜,没事,或许就是例行检查。
十几分钟后,放行。我们在车上筹划着在昌吉吃了晚饭再走,还想去吃娜娜家楼下的臊子面和烤肉。
停了车。娜娜说,你们去拿行李,我去餐馆等你们。
我和德叔刚开始收拾行李,娜娜突然神色有些慌张地上楼来,说,我妈妈在石河子,她说已经禁止乌鲁木齐的人进入石河子了。妈妈告诉我,不建议我送你们去乌鲁木齐,否则回来可能不能进昌吉。我给你们叫个滴滴车。
我和德叔倒吸一口凉气。饭也不吃了,走!因为我们的行程是后天飞回广东,我们必须马上前往乌鲁木齐。
还好,有滴滴车。和娜娜姐弟告别,娜娜说,你们走了心里空落落的,我好讨厌离别,更讨厌病毒。
来日方长,必须得走了。
20:40,“晚上”的太阳,还挂在天上。天色依然很明亮。
昌吉,再见。
7月15日,亥时21:00-23:00
晚安,乌鲁木齐
21:30,乌鲁木齐,你好。
鳞次栉比的临街店铺,热闹的国际大巴扎,庄严肃穆的白大寺。人来车往,熙熙攘攘。我长舒一口气,或许是虚惊一场吧。欢乐还在继续,生活还要继续。
夜色刚刚开始笼罩这座独具风情的城市。晚风轻拂,大街上很多大眼睛翘睫毛的民族姑娘,她们穿着绚丽的艾德莱斯花裙,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提醒我,我身在异域他乡。
连绵无际的天山,是写在亚洲大地上的诗行。乌鲁木齐就是这行诗句的一个惊叹号。我喜欢这里的异域风情。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几乎每年暑假都来新疆,像一只候鸟。我也像候鸟一样,对这片土地心心念念,再也割舍不下。
大巴扎夜市,灯光璀璨,游人如织。这里汇聚了全疆的美食,我们忍不住点了烤全羊、爆羊肚、格瓦斯、薄皮包子、豆豆面……颇有横扫夜市美食档的气势。无奈肚子不够大,很多美食只能“浅尝辄止”,打包带回酒店。
晚安,乌鲁木齐。
7月16日,巳时9:00-11:00
乌鲁木齐,早上好
乌鲁木齐和东部沿海城市有2个小时的时差,这里的工作时间,是从10点开始的。9点多我和德叔起来吃早餐。
酒店外面一切如常。
沿街的早餐店,都把一些特色美食摆在门口,店主站在门外招揽客人,多数是民族语言,偶尔夹杂汉语,我很迷恋这种陌生感——这可以提醒我,我来到了很远的远方。都说风景在别处,我此刻就在“别处”。
点了一份羊蹄,一份羊肉汤,一份发面包子,一个油炸葱油饼。这早餐比我还油腻。肚子又内存不足了,此时困意来袭,生物钟又到了睡午觉的时候了。
回到酒店,和德叔商量好——咱们再补补觉,下午去大巴扎买一些礼物带回去,晚上有3个老友过来,咱们一起吃烤肉,喝大乌苏啤酒。
谁知道,这是暴风雨袭来之前,最后的平静。
7月16日,未时13:00-15:00
官宣确诊,决定撤离
可能是最近太累了,一觉睡到14点。
迷迷糊糊打开手机,想着,反正新疆的白天够长,慢悠悠起来再去大巴扎也不迟,午饭就不吃了,留着肚子晚上吃烤肉……突然,娜娜发来一条消息:刚刚乌鲁木齐确诊7月15号有一例,官宣了。
什么?我的老天,我的老妈耶!!
居然是真的?
赶紧坐起来,叫醒德叔,说,大事不妙。可能乌市真的有一人确诊了,昨天的。怪不得昨天到处都神道道的。
德叔赶紧起来,我们开始一起查证信息是否可靠。不到一分钟,看到各种官方渠道都通报了,我们也就黯然了——完了,是真的。好慌乱。
世界要变了吗?
难道要被留下天天吃烤肉、哈密瓜、大盘鸡、喝大乌苏?家里还上有老下有小,再好吃也耽误不起啊。
明天或许也没事吧?你看大街上那么多人,明天下午飞回去,应该还可以吧?大巴扎的礼物还没买,晚上和老友的烤肉还没吃呢……
冷静!我告诉自己。
我仔细看了看,这个第1例是在天山区中泉广场三楼营业厅工作的,而我此刻就在天山区。导航了一下到中泉广场的距离,居然不到1.5公里。浑身发麻,头皮发紧。我紧张地抬头四望,似乎看到病毒大军张牙舞爪朝我扑来,似乎嗅到了病毒的味道。我意识到,流调摸排的规模可能不小,这里要有大动作了。脑子里过电影一样,想起春节时,几个武汉的朋友,赶在武汉封城前紧急撤离,还有国外留学生迟疑后的艰难回国路……
我一骨碌爬起来,说,德叔,现在是15点,要不我们今天飞回?应该还来得及。
7月16日,申时15:00-17:00
机场,恋恋不舍
赶紧改签机票。还好,还有晚上到深圳的航班,是乌鲁木齐航空的。联系新疆教育厅的工作人员,给安排车辆,送往机场。
收拾行李,越收拾越心慌。甚至担心酒店已封闭,不让出门。看了看行李包里,还有一些八宝粥、泡面和水果,心想:不管是酒店封闭还是机场封闭,我们这些干粮总还能就地续命。手里有粮,心里踏实了一些。
急匆匆退了房,出酒店门——居然没人阻拦我们。外面大街上,还是人来车往,还是一切如常。难道我们是惊弓之鸟吗?草木皆兵吗?不,我告诉自己——没买的礼物可以网上买,没见到的朋友可以微信见,没吃到的烤肉可以留着做明年的念想。无论如何,我今晚决计要走了。
16:00,车子来了。司机说,明天的事,谁也说不准。你们今晚走,是对的。
路上的行人还是很多,让我感觉心定了许多。明天,太阳还会照常升起,无论明天迎来什么,这里的人们都会与这座城同在。
机场人很多,我嗅到了一丝别样的味道。
时间还早,去楼上吃了个馄饨,喝了杯果茶。缓了缓心情,网上值机,托运行李。
过了安检,在T2航站楼的候机大厅休息。
18:45发了一条朋友圈,表达了一下对这座“亚心之都”的恋恋不舍。当然,还有不甘心。
7月16日,戌时19:00-21:00
再见,乌鲁木齐
忽然,帕提麦发来消息——老师,看你朋友圈在T2,我在T3。好想过去看看你呀。
帕提麦是我2019届的学生,家在喀什,现在兰州读大一。我曾在前几年去过她家里,一直都有联系。
我说,你怎么会在这里?
她说,我回兰州复课半个月,刚放暑假。本打算在乌鲁木齐舅舅家玩几天,这又来疫情,紧急回喀什,怕明天走不掉了。
打开视频,我们互相安慰对方。泪水都快流下来了。
19:30,登机。乌航是廉价航班,机舱里,乘客几乎已坐满。大家都不说话,气氛有些压抑。有人咳一声,我都赶紧按压口罩,把头扭向另一边。
飞机起飞了。夕阳给眼前这片亚洲腹地涂上了一层灿烂的金黄,远处是迤逦千里的雪山,还有我最喜欢看的墨绿色松林——哦,天山儿女就生活在这样壮阔的油画里。我望着天山北麓这座美丽的城市,心里默默祈祷:
大盘鸡,加油!
哈密瓜,加油!
再见,乌鲁木齐!
后记
7月16日22:00,乌鲁木齐决定封城。酒店封闭,社区封闭,地铁、公交停运,航班大面积取消。工作人员24小时无休。乌鲁木齐被按下了暂停键。我于7月17日做核酸检测,阴性。
- 下一篇: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