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成新职业

业内专家:期盼加强对整个康复领域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王道斌 陈冲 08-12 00:00

一场严重的工伤事故,让还在而立之年的刘华强(化名)全身95%烧伤并四肢截肢。在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康复辅具科主任邓小倩团队帮助下,他用了两年多的时间通过各种康复治疗手段来增强残余功能及训练、适应各种辅助器具。实现独立进食、使用电脑等日常生活活动;借助下肢假肢,实现独立站立、步行。在这家医院,类似刘华强这样需要通过康复辅助器具来促进康复进程、代偿功能、弥补外观缺失的各类伤残人士,每年超过2000例。日前,人社部发布了9个全新的职业名录,而在今年稍早前首次纳入国家职业分类目录名单的,就有邓小倩团队所从事的康复辅助技术工作。“这是一个服务数千万伤残人士的领域,将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纳入全新职业,将有助于整个康复辅助领域的发展”。在第三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这个属于现代医学康复医学领域的专业团队,期望着康复领域的更多亚专业能够得到职业上的认可。

康复专家的尴尬

配置康复辅具时无法得到专业咨询服务

作为医疗康复专家,广东省劳动能力鉴定中心专家欧阳亚涛本身也是一名因工伤导致肢体功能障碍的伤残者。他也需要别人提供专业的康复服务,尤其是辅具相关的专业服务。

大到厕、浴的固定设备,小到拐杖,市、区残联都能定期提供。可每次到指定辅具商店领取时,欧阳亚涛的体验很是不好。工作人员只给了他一张表格,要伤残人士自己选填辅具的种类、型号。“有一年,我选择的浴室固定器材,是悬挂式固定的,结果根本用不上。如果在审批、领取环节,有人能够给些专业建议该多好。这反映出了当前康复辅助技术的应用领域,专业的咨询师团队是异常匮乏的。”

康复辅助技术咨询有庞大的市场需求,而专业人才的短缺,并不局限于营业员的不专业上。经过测算,这个全新的职业领域,人才缺口在20万左右。在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这间华南地区最大的专业康复机构里,专门从事辅助技术咨询工作的,只有10人。邓小倩表示,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是根据功能障碍者的身体功能与结构、活动参与能力及使用环境等因素,综合运用康复辅助技术产品,为功能障碍者提供辅助技术咨询、转介、评估、方案设计、应用指导等服务,最大程度地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

比如,机构为文前刘华强选取了一副普通假手后,又特别选取了一副五指联动的仿生手,利用这副手,他能完成托、扣等多种精细动作。智能辅具的运用,为他后续的康复效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到现在,他已经能够独立开设一家网店,真正意义上回归了家庭、社会,并减少了对外界的依赖。”

康复专家

大康复全链条人才职业认可应被提上日程

康复辅具咨询领域有了新的职业认可,这固然很好。但针对大康复领域的其他方面,尤其是康复治疗专业全链条从业人员,也需要进入职业大典。

医院康复部主任刘四文表示,在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医院开设了物理治疗(水疗、理疗、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心理治疗、音乐治疗、职业康复、社会康复、运动损伤康复等被现代康复医学证明有效的多个康复治疗科室,此外专门设置了居家环境改造、居家康复等工作小组。这些都是大康复的领域范畴,都是在为伤残患者提供康复服务的专业队伍。

“跟康复辅助技术从业者相比,其他康复专业人员数量更加庞大,有近200人,而康复辅助技术专业人员仅10余人,占比5%。但那些职业,目前仍未纳入职业大典,也没有相关的注册、执业制度,我们特别期望今后将新职业设置的重点,更多地关注于大健康产业中的康复领域。”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通讯员 黄黎锋

摄影:南都记者 陈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