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致敬抗疫者 不一样的“开学思政课”

天河十六万师生“云逛展”,深情致敬抗疫者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莫郅骅 夏嘉雯 王美苏 叶斯茗 09-07 00:40

广州市天河区天荣中学与天河第一小学师生来到省博众志成城——致敬抗疫者专题展现场。

9月1日,全国万千“神兽归笼”占据了朋友圈热搜,喜迎“开学第一课”。广州天河的16.3万中小学生也迎来了一堂特别的“开学思政课”。

14时30分,上课“铃响”,学生们端坐着,紧盯教室里的大屏幕:广东省博物馆三楼,南都导览团成员领着一行二三十人来到特殊的“教室”,迎接他们的,是500余幅抗疫照片和121件抗疫见证物——这是开幕近一个月的《众志成城——致敬抗疫者》专题展。这一行人中,有勇敢驰援湖北的广东医护,也有天河区天荣中学和天河第一小学的师生。

这堂以“开学思政课 致敬抗疫者”为主题的思政课,是由中共广州市天河区委宣传部、天河区教育局、南方都市报共同发起的。在这个开学时刻,以“云逛展”的形式致敬抗疫者们,或将成为学生们记忆中最珍贵的“云课堂”。

据悉,为了更好地讲述战疫故事,生动再现战疫历程,以迎接和服务这些慕名而来的观展团,南都自8月中旬开始增派7名记者组成志愿者导览团,配合广东省博物馆进行全程义务讲解。在这间超过1000平方米的展厅里,导览员邀请不同的“展中人”亲临展厅现身说法,回忆过往峥嵘、讲述惊险岁月,感动无数观众。

  走进展厅的“展中人”

首批出征的“逆行者”

医生吴义瞒着90岁母亲去武汉奋战

出征时的行李箱、登机牌、工作证……展台里陈列的这些抗疫见证物,让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吴义看得有些入神,眼里泛光。这样的神情,几乎浮现在每一位到访的“展中人”脸上。吴义是首批出征的医护代表之一,瞒着同是医生的90岁母亲,在武汉坚持奋战近60天。

“您最初的心情会不会有些害怕?”天河第一小学六年一班的沈欣霖率先提问。吴义坦言,疫情暴发初期,由于对疫情认识有限,心中难免会紧张不安。“但从我们医务人员的角度出发,在国家危难之际,在广大人民生命健康受到威胁的时候,我们医务人员必须要站出来,才能够战胜疫情!”

吴义还记得,第一天进入隔离病区,他看到了一个记者也在隔离病区,防护服上写着“南都记者”,“我当时不认识他,骤然看到他时感觉很震撼。我们医务人员进来,是因为我们的责任,这是我们职责所在。记者同志进来,我就觉得很难理解,非常震撼。”

吴义说的“记者同志”,是同在观展现场的南都视频记者赵明。

与吴义一样,赵明也是南方都市报首个逆行武汉的记者。“刚进红区(我)其实特别怕,当时,最多一天内两个小时哭了8次。”赵明有些泪目,“但吴医生那句话特别暖,他说医护人员感染了,他们可以理解,但我们记者感染,作为医护人员他心里过意不去。”长期与医护人员呆在最危险的病区,吴义与赵明在武汉结下了“过命”的交情。

护士彭淑辉重温抗疫时光

数度潸然泪下

勇敢逆行驰援武汉的医护越来越多。为了进一步充实武汉一线的救援力量,广东持续增派医护人员,竭尽全力支援湖北。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护士长彭淑辉就是后续驰援武汉的一员。“这是我”,她指着展览墙上的照片,一眼就认出了自己。

那段日子里,彭淑辉的任务是支援湖北四家重症医院之一的武汉协和西院,每天目睹着生死离别。她分享说,有一位65岁的老年患者,虽然住院长达两个多月都没等到新冠肺炎病毒检测转阴,但还是每天坚韧地与病魔抗争。

“任何环境之下,无论有多困难,你有一个乐观向上的心态,就一定可以战胜这些困难。希望你们也能学习这种韧性。”这次受邀来到《众志成城——致敬抗疫者》专题展现场和孩子们共上思政课,彭淑辉用“心潮澎湃”形容自己的心情,数度潸然泪下。

呼吁大家“不要去武汉”

自己却一路逆行的“钟南山爷爷”

展厅里一个显眼的位置,挂着一张钟南山院士的照片,那是他正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眼眶湿润。现场参观的学生们一走到这个位置,就认出了钟南山,纷纷称他为“钟南山爷爷”。

疫情初期,84岁高龄的钟南山呼吁大家,“没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而自己却挤上了高铁,连个座位都没有的他,只能坐在餐车,逆行武汉。墙上,一张钟院士的行程表进入视线,从1月18日到2月29日,行程密密麻麻,在那段艰难的岁月,他驰援一线,为“抗疫”奔走。

“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意识到,防治病毒需要科学的精神、科学的研究和科学的知识。(要有)科研的支撑,关键是要打好基础,才能进行科技攻关。”没能亲临现场的钟南山通过视频寄语学生们,他说,“第一,学好基本功。一旦遇到有这样的情况以后,就能够利用自己的研究经验、知识基础,创造出新的方法,可以更快地解决问题。第二,学会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有质疑的精神。眼见为实、实践为师,相信自己的实践比相信权威更加重要。”

灯箱上医护人员的“疫·痕”照片

护士邓佳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海报

在此次展览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当属“疫·痕”。这里展出的是南方都市报特派摄影记者钟锐钧为前线医护人员拍下的珍贵影像。场内两堵人物墙,做成高5米的巨大灯箱,灯箱上是一张张前线医护人员摘下口罩的脸。

广东省人民医院肾内皮肤一区护士邓佳竟是第一次与自己的海报打照面,“以前都是从不同朋友发的朋友圈照片看到(自己)”。回顾抗疫历程,邓佳触动最深的是团队的力量。“一个人的力量其实是很有限的,但一个团队的力量可以是无穷的。这次疫情让我们感受到中国力量,身为中国人我很自豪。”

“看完这些照片,我内心触动很大。就是因为有了白衣天使,中国的疫情才能及时遏制,不再蔓延,真心地谢谢您!”一名观展学生向邓佳深深鞠了一躬。随着观展接近尾声,学生代表们为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代表、记者代表献上鲜花,感佩英雄的奉献。

  学生们给战“疫”英雄们的信

观展期间,由南都特别策划的视频《2020,我爱的人,你还好吗?》成了“催泪弹”,不少师生眼泛泪光。广州市天河区四海小学六年一班的课室里,有小女生在偷偷擦拭眼泪。

“英雄们的事迹也告诉我们,幸福安宁不是天生就拥有的,是无数人的付出和守护得来的。”六年一班的张越有了这样的感悟。致敬逆行者的同时,他还表态应该听从家长老师教导,在新学期努力学习,立志长大后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视频画面中,泰安中学初一六班的谢子墨又看到那些熟悉的镜头:湖北武汉前线的医护人员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在医院病房来回穿梭,双眼不断被汗水模糊,脸上被勒出了一道道伤痕。在给战“疫”英雄们的一封致敬信中,子墨写下,“现今国内疫情早已平息,这份功劳不仅包含了国家采取的有力措施,还多亏了一群白衣天使。”

天河区教育局副局长王建辉称,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上好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关键。“如何选好思政课的题材,如何创新思政课程方式,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这次和南方都市报合作举办的致敬抗疫者思政课活动,我觉得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尝试。”

执行统筹:裘萍 江英 陈成效 李湘莹

采写:南都记者 莫郅骅 夏嘉雯 王美苏 叶斯茗 郑雨楠 实习生 徐慧莹 黄泽敏 高明月

出镜:贺蓓 王美苏 叶斯茗

直播:卫志凌

设计:李毅然

摄像:李孟麟 谭庆驹 邓启祥 关键

实习生 郑可儿

摄影:南都记者 梁炜培 实习生 成梓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