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这位“好声音”女孩来自广州 导师李健谢霆锋都为她转身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许晓蕾 09-14 00:00

在近日播出的《中国好声音》第三期节目中,一位名叫孙美琪的女孩使用了中、意、法、英四门语言演唱,艳惊四座。她被节目组评价为“语言天才”,导师李健、谢霆锋都为她转身,更被导师夸赞“天生骨子里带着大家风范”。

值得一提的是,这样一位用多国语言自由切换演唱的音乐才女,原来来自广州,高中曾就读于广东省实验中学,目前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大二学生。

曾获广东实验中学十大歌手冠军

孙美琪对音乐的启蒙,来自于知识分子家庭。做医生的外公、外婆擅长乐器、唱歌,妈妈喜欢跳舞,在热爱艺术的家庭氛围中,孙美琪从小耳濡目染。“小时候听音乐,我总是觉得很有意思,还会模仿歌星唱歌的样子。时间长了,我想自己或许可以尝试一下音乐这条道路。”孙美琪说。

孙美琪从5岁开始学钢琴,小学三年级加入了学校管乐团吹长笛。高中时,她曾作为广东实验中学管乐团长笛首席参加了维也纳世界青少年管乐大赛,和队友们一举夺得比赛金奖。她并没有系统学过声乐知识,也没系统训练过,但十几年的长笛训练无疑对她在音准、乐理和气息的控制上起到了很大帮助。高中时她获得实验中学“校园十大歌手冠军”。并在歌唱平台拥有了3万多粉丝,16岁时,好声音星探找上门来,但父母认为比赛会和高考冲突,不仅不同意她唱歌,还没收了她的手机,不允许她玩唱吧。

进入大学,初心未改

进入大学后,虽然没有走音乐专业道路,但孙美琪对音乐的热爱始终没有消减。她参加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十佳校园歌手大赛并获得冠军。课余,她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组建了一支乐队,平日里大家会聚在一起切磋。她还加入了北外交响乐团,和团友们在北京大学生音乐节上一举获得银奖。

好声音节目组导演的敬业精神让人感动。四年后,美琪在自己的微博私信中又看到了节目组的邀约,父母怕她遇到骗子,陪她去深圳看了剧组专业正式的录音棚才放心让她去尝试。

顺利通过试音后,孙美琪开始频繁奔波于上海、嘉兴与广州三地,选歌、录demo、录制节目。节目录制时,因为妆发比较复杂,孙美琪早上七点就要到录影棚,晚上十一点才能离开。录制那几天,每天都只能睡四五个小时。“那段时间还是挺累的。”孙美琪说,“但因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还是值得。”

在比赛中,孙美琪准备了五首曲子,其中三首中文歌曲,两首外语歌曲。考虑到美琪是专业外语院校学生以及拥有流利漂亮的口语,节目组让她首发唱两首外语歌曲。第一轮演唱完毕,李健和谢霆锋导师都为她转过了身,精通多国语言的谢霆锋导师对她的口语非常赞赏,称赞她的歌声和口语听起来非常舒服。

李健导师谆谆告诫她要扎根中华文化,多唱中国歌曲。美琪深表赞同,并认为作为外语专业学生,首先要学好母语,将来才能做好中外文化沟通的桥梁,为中外文化交流尽绵薄之力。其实她在盲选中演唱的中意双语歌曲,其中的中文歌词就是由她本人填词,20岁的女孩展现了名校大学生良好的中国文化素养和功底。

虽然在第二轮演唱中,孙美琪被淘汰了,但她却表示没有遗憾,在节目播出的当晚,孙美琪发了一条朋友圈:“努力过的事情,不谈遗憾。”

孙美琪对于音乐的追求远不止于唱歌,她一直努力学习创作歌曲。“我不能老是翻唱别人的歌,我觉得挺没灵魂的。”她认为,一个音乐人没有自己的歌和一个作家没有自己的书有什么区别呢?“下一步,我打算认真学习声乐知识,好好地充实自己,我觉得自己还有所欠缺,需要提升。”孙美琪希望能够从音乐中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这个世界,未来拥有自己的作品。

行家点评

有人文素养和文化内涵做后盾

艺术道路能走得更长久更踏实

对于其在《中国好声音》的表现,广东乐评人彩虹评价,孙美琪参加盲选演唱的两首歌曲都是世界经典名曲,年轻人了解这些经典音乐和了解文学名著一样,音乐和文学艺术都是相通的。《温柔的倾诉》是根据意大利西西里民歌改编的电影插曲,意大利是世界歌剧的发源地,前南斯拉夫电影《桥》的主题曲早几年曾在国内风靡一时,其实也是根据意大利民歌改编,《玫瑰人生》是一首享誉世界的法国名曲,它在法国的地位就相当于中国的茉莉花,中国歌唱家刘欢和法国影星苏菲·玛索曾在央视春晚上演唱过这首歌曲。

本届中国好声音涌现了很多学霸型歌手,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和伯克利的宋宇宁,天津音乐学院的贾毅腾将自己的亲身经历融入到创作中,表达了对故土的眷念和对理想的执着。这些后浪们不仅是爱和温暖音乐的传递者,也是多才多艺的学霸。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内涵做后盾,未来他们的艺术道路才能走得更长久更踏实,而这样的后浪们正是促使好声音历久弥坚和推动华语乐坛向前发展的生力军。

采写:南都记者 许晓蕾 实习生 庄嘉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