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引才“金三角”
广州天河人力资源产业园先导区年底投入运营,打造“三环人才服务圈层”

南都讯 记者夏嘉雯 实习生黄泽敏 吸引人才,广州天河又发大招。14日,南都记者从天河区获悉,天河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先导区(以下简称“先导区”)首批引进项目9月开始入驻,今年年底前全面开园运营。
据悉,先导区立足广州、辐射湾区,着力构建开放共享的创新人才服务生态体系,打造“三环人才服务圈层”,将与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以下简称“天河基地”)、科技金融集聚区相结合,形成人才创新、产业孵化和金融护航的融合发展新模式。
01、08版
规划公共服务和办公空间
打造“三环人才服务圈层”
天河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先导区位于天河科贸园B2栋1-8层,总面积约4700平方米,规划公共服务空间和办公空间两大功能区。
公共服务空间包括“一站式”人才服务大厅、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成果展示区、多功能会议中心等。办公空间包括科技型人力资源企业孵化区、知名人力资源机构进驻区等。
在运营方面,先导区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负责天河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先导区的日常管理运营,包括入驻机构招募、市场资源对接、日常管理服务等。
天河区方面介绍,先导区立足广州、辐射湾区,着力构建开放共享的创新人才服务生态体系,打造“三环人才服务圈层”。
在一环圈层(核心引领层)即先导区内,发挥政策机制探索、展示交流、发布信息、综合服务、外部资源导入和模式创新引领等作用;在二环圈层(功能支撑层)即先导区、天河基地、五山—石牌高校区构成的“金三角”内,通过三者之间深度融合,实现先导区功能拓展和放大;在三环圈层(辐射输出层)即“金三角”辐射地区内,强化产业与人才对接,促进天河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企业转型升级发展、人力资源机构业务市场拓展。
预计年底前全面投入运营
入驻机构将获得租金补贴
目前,先导区已完成首批入驻项目遴选、入驻项目办公面积分配方案审定、运营服务机构引进等工作。根据今年4月出台的《广州市天河区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试行办法》,入驻先导区的人力资源机构和社会组织,将获得不超过300平方米办公场地三年的租金和管理费补贴。
首批入驻项目包括广东省人力资源研究会、广州人力资源服务协会共2家社会组织,以及广东邮电人才服务有限公司、广州仕邦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等6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入驻项目已陆续进场装修。先导区展厅设计工作已同步启动,展厅布展将与公共区域装修改造同步进行。先导区预计2020年12月底前全面投入运营。
“先导区最吸引我们的便是其正在构建的‘三环服务圈层’体系及先导区内创新的功能规划布局。”广州仕邦集团创始人张华表示,先导区聚集了大量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通过这个平台,仕邦集团可以与天河区内的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协同发展,同时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集聚效应,以天河为中心向外部辐射拓展人力资源业务市场。
入驻后,仕邦集团将以灵活用工为未来核心业务,致力于物流、金融、快消、互联网等行业人力资源科技平台,探索搭建工业灵活就业互联网平台,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与技术人才供给,保障企业用工和技术人才就业的稳定性,助力广州天河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技能人才枢纽。
“我们计划将公司内层次较高的人力资源研究所转移到先导区内,借助先导区这一平台打造新时代智慧服务商。”广东邮电人才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肖楚邈指出,希望以先导区为切入点,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打造智慧服务产品,提升人力资源服务水平,致力于满足通信企业高端人才住房、薪酬需求,同时突破现有工作进度,拓展服务范围到其他不同领域。
基地、先导区、集聚区融合发展
满足企业全生命周期多样化需求
据悉,天河区在天河科贸园统筹打造三大平台: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天河区人力资源产业园先导区、天河区科技金融集聚区。人才、资本、创新要素三大核心要素在物理空间上实现集聚,形成引才“金三角”。
作为天河基地“创新、人才、资本”三大核心功能建设的必备一环,先导区将充分发挥五山—石牌高教区短期不可复制的人力资源优势,补充和强化基地科创人才服务功能,实现战略叠加和资源集约高效利用,引领新模式、新业态形成,促进两者共生发展。
记者了解到,园区既有功能分区,也突出设施共享。具体来说,B1栋1-9层作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B1栋10-15层作为科技金融集聚区,B2栋1-8层作为人力资源先导区,A栋、C栋作为公共服务空间,用于提供展示、发布、洽谈、交流、路演等公共空间。
“通过统筹推进基地、先导区、集聚区建设,天河将为辖内科技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具体包括‘找技术’‘找人才’‘找资金’‘找场地’‘找市场’五大方面的服务,满足贯穿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多样化要素需求。”天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天河基地首批收到入驻项目申请超过100个,经过遴选,首批共1家孵化育成服务机构、4个高校及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团队、9家创新企业、11家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入驻,为先导区、科技金融集聚区融合发展,提供“政、产、学、研、资”一站式、生态化服务。
打造先导区,其实只是天河以园区基地汇聚优秀人才、布局人才领域的举措之一。近年来,天河通过“串珠成链”,加速构建“五位一体”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聚合平台,形成“一港一圈一区一基地一大厦”布局,包括天河人才港、天河路的人力资源服务业商圈、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先导区、广东省粤港澳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以及选址广州国际金融城的南方人才大厦。
其中,自天河人才港2017年开港以来,天河区持续发挥其作为广州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核心区优势,不断完善天河人才港功能布局。2019年,以人才港带动的天河人力资源服务业商圈共435家机构实现营业收入超310亿元。而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作为天河区在广东省、广州市唯一的重点建设项目,目前正在加快推进建设工作,力争到2020年底,全面完成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装修改造建设并投入使用。
围绕产业发展定位精准“出招”
汇聚各领域专业人才超25万人
筑巢引凤来,固巢留凤栖。除了搭建平台,以园区基地汇聚优秀人才,天河区还通过政策、服务一系列组合拳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
围绕天河产业发展和功能定位谋篇布局,天河区在2017年出台了“1+1+8”产业扶持和科技创新系列政策,先后安排超过2.24亿元的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引育高层次人才1500多名。
今年7月底,天河区公布《广州市天河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征求意见稿),当中,强化重点人才激励成为政策中重要内容。根据征求意见稿,天河区对本区重点扶持产业领域的新引进海内外国际尖端人才、高层次人才、高级管理人才、高端创新人才、专业人才、海外留学人员和新引进重点企业管理团队成员给予支持。其中,新引进国际尖端人才最高可获得1000万元安家费支持,金融、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等领域人才和海外人才给予优先支持。
今年8月13日,天河区在广州市人才绿卡制度基础上继续加码,降低了申请人才绿卡的学历要求。申请对象新增三类在天河区创业或工作的人群,包括具有双一流大学(A类和B类)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学历并有硕士学位的人员等。数据显示,2016年起,天河已协助2400多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申办了人才绿卡,申办总人数超过全市的五分之二。
盘点近年来天河在人才领域的政策,不难发现,覆盖面越来越广、“力度”越来越精准成为政策“组合拳”的布局所在。今年上半年,天河区新洽谈入库项目88个,签约南方数码等项目34个,落地广物国际物流等项目27个,新增企业3.9万户,金融、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产业领域新引进各类人才超过1.2万人。
为让优秀人才留在天河安居乐业,2018年以来,天河落实各项保障政策,协助1100多名重点企业人才解决入户难题,协助解决700多名人才解决子女教育问题,开展了两批次人才公寓的分配,向区内385家企业的1400多名中高层次人才提供人才公寓1120套。
截至目前,天河区拥有各产业领域专业人才超过25万人,国家级项目入选者、省级项目入选者和市级项目入选者等各类高层次人才500多人,超过20家企业建有院士、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立起了一支较具规模、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能。
知多D
2020年4月8日,天河区出台了《广州市天河区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试行办法》,对入驻先导区的人力资源机构和社会组织,对入驻先导区的社会组织和人力资源机构,可申请不超过60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经审核符合条件的给予不超过300平方米办公场地三年的租金和管理费补贴。先导区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负责天河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先导区的日常管理运营,包括入驻机构招募、市场资源对接、日常管理服务等。什么样的企业能够入驻先导区?需要符合哪些条件才能享受相关服务?请看申请指南。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在天河区依法登记注册、依法纳税、依法统计,持有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以基地为常驻办公场所(目前工商、纳统、纳税关系不在天河区的,需承诺签署租赁合同后30个工作日内将相关关系迁至天河区),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天河区重点企业(以天河区经济协调小组办公室提供的重点企业名单、市发展改革委提供的广州市高端专业服务业重点企业名单为准);
2.上年度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达1000万元以上或对天河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部分达100万元以上的企业;
3.上年度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上且同比增长30%以上的企业;
4.已成功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或上海证券交易所或境外证券交易所实现上市或在“新三板”成功挂牌且总部在天河区的企业;
5.属于“四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业态且为人力资源行业细分龙头企业。
社会组织
经民政部门批准登记在天河区内,对天河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聚、品牌推广、行业发展等方面具有导向带动作用的行业协会、商会、联合会、促进会、产业联盟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社会组织,入驻后需在天河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先导区开展相关公益培训或专业讲座,积极开展人力资源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