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改革创新榜

改革向着集成式创新发展,多项首创做法打造“广州经验”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魏凯 11-13 00:00

榜 单 说 明

改革不停步,创新无止境。广州城市治理榜“改革创新榜”第七年发布,评选、展示广州各级各部门在过去一年的优秀改革创新成果,侧重于发掘和鼓励各部门在机制体制改革方面的创新之举。

今年,广州城市治理榜课题组面向广州各级各部门征集到候选案例76件,案例数量再创新高。由专家评审出的“2019年度十大改革创新案例”涵盖了营商环境优化、城市更新、质量监督、基层治理、司法保障、共享经济、湾区融合等领域。在去年年初《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之后,围绕着三地互联互通,广州市、区各部门从各自的职能和优势出发,紧锣密鼓地提出了一系列落地的措施推动大湾区的建设。本年度改革创新榜中特别增加三个体现湾区融合案例,旨在挖掘广州各级各部门在落实纲要、推进融合发展的创新经验。

据记者观察,与过去几年的案例相比,今年征集到的案例呈现出两个较为明显的趋势:一是在此前已经有所探索的领域继续深挖,从1.0版本到2.0版本再到3.0版本,改革向纵深发展。二是从单一环节突破向链条式的集成式创新发展。

随着改革的推进,许多痛点、堵点仅靠运用技术手段或调整某一环节的工作方式无法彻底改革,需要主政者从体制机制上加以突破,从系统性、全局性的角度考虑,各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这也体现了改革越来越走向深水区,各级各部门要时时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实现体制机制创新。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参评项目中,有多个“首创性”案例。各级各部门都在源源不断地聚集智慧,将生动的广州实践积累成可复制推广的“广州经验”。

◆广州市司法局

10秒搞定身份公证,全国首推“指尖上的公证”

广州市司法局全国首推的全时空公共法律服务项目,选取海珠公证处作为试点机构并逐步覆盖全市,主要针对证照类公证事项的办理,目前可实现的有身份证明、出生医学证明等公证事项。平台以人脸识别确保身份验证。平台即时出具电子公证书,相关信息可同步通过小程序或官网查询。“指尖上的公证”让市民办事时间从过去的几天变成了几秒,让政务办事效率前进了一大步,它不仅为广州在大数据落地场景方面贡献了一个新案例,也为其他部门做出了一个良好的示范。

◆南沙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南沙区创新工作局

全国首创商事登记确认制 多方共建助产品全球溯源

2019年南沙区颁发全国首张商事登记确认制营业执照,推进商事登记去许可化,以全面实名认证为支撑,以失信禁入限入为前提,以大数据和信用监管为后盾,以市场强制退出为保障,实现商事登记办理全程电子化。

南沙区创新工作局牵头的全球溯源体系构建,是一套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建共享的模式,将商品全生命周期中的碎片化信息汇集整合,再向溯源各共建方传递全面有效、科学权威的价值信息。目前全链条溯源体系已涵盖一般贸易、跨境电商、市场采购出口等全贸易方式和全商品品类;溯源商品货值达605.337亿美元,查询人次达1679.002万。

作为广东自贸区和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的南沙,两项商事改革领先全国,起到了率先示范的作用,不仅为南沙开了一个好头,也为广州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积累了经验。

◆中共广州市天河区委统战部

基地+总部+中心 为港澳创业青年提供一站式服务

天河区在天河路商圈选取约2500㎡优质物业打造天河区港澳青年之家总部(简称“总部”),以“政府提供场地、机构筹资建设、专业团队运营、公益服务为主”的模式建设运营,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来天河创新创业提供“创业孵化、公共服务、展示交流、社团联络”一站式服务。

自2019年总部投入运营,天河区形成“基地+总部+中心”服务网络,各方形成合力,为来天河的港澳青年“量身定做”提供创新创业、学习交流、实习就业、安居乐业四方面的服务指导。目前已发展港澳青年会员800多人,累计服务接待港澳青年8000多人次,开展各类讲座、交流活动超300场,帮助近140家港澳青年创办企业落地广州。

鼓励支持港澳青年北上就业创业,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布置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来天河的港澳青年“量身定做”提供创新创业、安居乐业的服务指导,不仅体现了广州开放包容的胸襟,也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共同生活圈的建设贡献了广州力量。

◆黄埔区检察院

牵头成立“知识产权保护联盟”,精准打击预防违法犯罪

广州市黄埔区内有50余家上市企业,超过2万家中小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构建尤为重要。

黄埔区检察院联合开发区知识产权局、宝洁公司等发起成立“黄埔知识产权保护联盟”,黄埔区司法、行政执法机关、区内企业及国内科研机构纷纷加入。

联盟打破了数据壁垒,强化信息共享,政企联手搭建起一个大数据库,通过大数据碰撞、分析深挖侵权线索,助力精准打击和预防知识产权违法犯罪,降低企业维权成本,更系统、专业、精准地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联盟以刑事打击为主轴,还将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融入其中,实现保护功能全方位覆盖。

◆广州市发改委

简流程减成本压时间,营商环境改革再提速

2019年,广州市持续推进营商环境改革,着力打造全国领先的“智慧政务”平台;争创广州高新区(黄埔区)、南沙自贸片区2个走在前列的国家级试点示范区域;推进十大重点领域改革攻坚工程。广州市发改委推出一揽子包括43条改革举措的立体式清单,不仅延续了广州自改革开放以来“领风气之先”的优良历史传统,也是这座城市对自身竞争力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迭代升级的回应。

◆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推进破产审判机制改革,加速“僵尸企业”出清

广州中院近三年破产案件出现大幅增长。在改革前,破产案件存在的审判周期长、启动资金不足、多部门缺乏协同、信息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导致破产案件审判质效不高。2019年底,广州中院成立专门的广州破产法庭,开辟国有“僵尸企业”司法处置绿色通道,将破产审理资金列入财政预算,推动府院联动建立破产审判联席会议制度,建成全国首个智慧破产审理系统等,有力推动破产案件审理整体“换挡提速”,助力高质量发展。

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推进破产审判机制改革,加速“僵尸企业”出清,相当于帮助市场恢复“自净”功能,彰显了广州落实中央部署、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决心,对于全市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将起到关键作用。

◆国家税务总局广州市税务局

银税互联一厅办,办税不再“两头跑”

国家税务总局广州市税务局将自助办税业务功能部署到银行网点的智能设备中,在建设银行15个首批上线网点的智慧柜员机分批部署申报缴税、税费查询及证明打印等常用自助办税业务功能。上线身份认证、证明办理、社保费业务、信息查询等28项涉税业务功能。纳税人只需携带身份证,通过银行网点智慧柜员机验证身份成功后,即可自助办理所需税费事项,无需填表,无需提供额外纸质资料。

办税流程上优化改进,不仅让广州市民办税更便捷,有利于强化纳税光荣的荣誉感,从另一个侧面看,这一细微的举动,其实也顺手擦亮了广州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

◆广州市交通运输局

创新管理规范,助力共享单车良性发展

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在国内大城市中创新开展“公开招标、协议管理、数字监管、服务考核、动态配额”的行业管理新模式。目前,广州市中心六区共享单车总量从最高峰时期的超过100万辆压减至40万辆左右。

共享单车是共享经济和互联网创新的新鲜事物,监管部门必须跟着行业的巨变,快速调整监管手段和方法。广州市交通运输局以总配额+市场招标+服务质量考核的方法来指导共享单车行业的发展,兼顾了行政之手和市场之手的综合优点,两手协力,一起为共享单车在广州良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企业、政府和消费者三方共赢。

◆海珠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上线“湾区通办”新平台,开启湾区政务新模式

今年以来,海珠区联合深圳市南山区、珠海市横琴新区、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拓展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功能,该平台上现已推出60个政务服务“湾区通办”事项,办事群众登录广东政务服务网“海珠专区”,即可查看和办理各地可办的通办事项,实现政务服务的跨城市互联互通,“一次认证、湾区通办”。同时,平台实现100%事项异地申办“零跑动”、不见面审批,通过邮政服务接收审批材料。

首先要“湾区互通”,不仅要“硬连通”、更要“软连通”,“湾区通办”平台链接了珠三角六个城市的政务服务功能,方便了六地群众办事的同时,更真正实现政务服务跨市共享、融合发展,是湾区政务共建的重要探索。

◆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创建“容貌示范社区”,还居民美丽花城

广州城管开展容貌示范社区创建活动,截至目前,全市已经成功创建210个市级容貌示范社区,累计惠及居民群众逾250万人。该活动从居住人口相对密集、基础条件相对不够好、居民幸福感相对不够强的老旧社区中选取创建单位,以容貌秩序、广告招牌、门前“三包”、垃圾分类、厕所革命等14个方面的改善提升为主要创建内容。

“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形象又精炼地指出了城市管理的关键所在。当前广州也在用绣花功夫做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打造品质化、国际化的城市环境,“容貌示范社区”的活动无疑为此开了一个好头。

  专家点评

此次改革创新榜案例评选中,多件案例围绕营商环境优化进行改革。广州市社科院城市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柳立子表示,推进营商环境3.0改革不局限于提升考核指标数据,而从市场主体成长所需要素和发展机会推动营商环境改革,这无论从改革理念上还是从措施有效性上都居于领先水平。对于南沙区率先探索试点商事登记确认制,打造全球全链条溯源体系,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教授徐现祥表示了高度肯定,尤其点赞了“已在全国复制推广”。柳立子也表示,南沙区从根本上放权和信任市场主体,集各方之力共推政府监管模式改革,抓住了“放管服”改革的核心要义。

在城市治理方面,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擦亮“花城”品牌。广州市政协常委曹志伟表示,容貌示范社区创建活动能够从大处着眼,秉持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理念,同时又可以从小处着手,坚持“民呼我应”。着力于提升城市格调品位的同时,也着力于解决群众家门口ー米、十米、一百米范田内的细节小事,实实在在做到了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

此次评选中还添入“共享经济”元素。共享单车为市民出行带来便利,也缠绕着许多城市治理难题。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创新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行业管理规范,柳立子表示,该案例通过运行信息监管平台创新解决城市问题,寻求市民出行与城市秩序共赢。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广州城市治理榜课题组

报告撰写:冯芸清 魏凯

赵安然 夏嘉雯 吴笋林

蒋臻 陈燕 王美苏

梁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