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榜
南沙黄埔双双拿第一 天河企业满意度最高


今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进一步聚焦市场主体关切,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破解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堵点、痛点,强化为市场主体服务,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今年广州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广州有望被列入世界银行评价样本城市,对标国际最优,广州多项改革工作持续深化;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市场造成深远影响,政府需要为企业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因此,广州的营商环境改革工作既要有国际视野,更要结合疫情实际影响来推进。
综合五个评价维度得分,南沙区跃居“营商环境榜”第一位,比上年跃升1位,在各个维度表现比较平均;并列的是黄埔区,随后是天河区。前三位的区分数差距较小,表明几个营商环境强区在改革力度和竞争势头都不相上下。全市11区今年得分都超过了75分,差距少于10分,表明各区发力营商环境改革齐头并进。
◆商事改革力
企业开办荔湾优势明显
去年以来,广州市持续优化企业开办、行政审批等商事制度方面的改革工作。“商事改革力”维度评价各区市场主体数量变化、一窗式审批业务量以及开办企业、注销登记、建筑项目办理施工许可审批时间等。荔湾区在该维度得分最高,其企业开办、注销时间以及施工许可审批时间都较有优势。
“市场主体数量变化”指标采用广州市市场监管局公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广州市场主体发展情况》数据。市内企业迁移户数顺差(迁入)的有8个区,分别是:黄埔(207户)、花都(195户)、增城(160户)、番禺(97户)、白云(64户)、南沙(49户)、从化(38户)、荔湾(33户);企业迁移逆差(迁出)的有3个区,分别是:天河(639户)、海珠(90户)、越秀(88户)。
据广州市市场监管局统计,今年上半年广州实有市场主体246.63万户,同比增长13.08%,其中企业138.64万户,疫情防控期间仍保持高位增长20.16%,表明营商环境持续向好。
经过近两年商事登记流程优化,各区在“企业开办平均办结时间”指标均从上一年“按天算”到2019年“按小时算”,最快的半小时办结,这一细节表明广州市在企业开办环节明显提速。同时,“企业注销平均办结时间”和“施工审批时间”都控制在3天之内,较上年大大提速。
◆政务服务力
番禺在线办件量最多
“政务服务力”维度评价的是各区行政许可事项的“互联网+政务”服务能力以及“好差评”比例。该维度数据均取自广东政务服务网。该维度表现最好的是番禺区,番禺区也是在线办件量最多的区(统计时间为2019年9月至2020年6月20日),达到1769000件。
全市电子证照种类266个,各区均已实现网上办理;各区“零跑动”事项占比均超过90%,最高的是黄埔区98.32%。即办件占比是“互联网+政务”重要的考核指标,该项指标各区比例均低于50%,最高是南沙区45.51%。“承诺时限压缩比”是“互联网+政务”全新的评价指标,是指各级各部门行政许可事项承诺压缩办理时限与法定办理时限的对比,压缩比例最高的是南沙区80.97%。
课题组首次把不动产登记业务纳入评价。11区“不动产交易登记业务平均办结时间”(不分居民和企业业务)中值为2.6天,最长不超过6天。“不动产+”业务中,课题组选取全市统一要求的“不动产+水电气”和“不动产+税”联办业务量作为考核内容,各区基本已实现四类业务联办,同时,增城、天河、南沙等区更延展到“不动产+金融”、“不动产+商事服务”等。据广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介绍,2018年以来,通过4次精简材料,广州市不动产登记已精简28种业务共94项材料。
2019年8月发布的《广东省政务服务“好差评”管理办法(试行)》提出,政务服务对象可对政务服务机构、平台及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作出评价。广东政务服务网自去年9月以来实时公开各级各部门“好差评”结果,包括好评评分以及差评数量。广州11区的好评平均分9.9分,最低分9.7分;荔湾、番禺、花都、南沙、从化等五区得满分10分。
◆政策吸引力
天河黄埔暖企政策最“给力”
今年6月24日,广州市出台《关于应对疫情影响进一步支持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在“支持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15条”的基础上“加码”,对承租国有物业的企业租金减半持续到5月,设立更多面向中小微企业的贷款产品,支持制造业、商贸服务业和外贸企业复工复产。课题组在“政策吸引力”维度新增对各区惠企政策的观察,包括疫情税收(社保)减免、租金减免和用工支持补贴等政策分析。
天河区“政策吸引力”一方面保证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奖励高达每年5000万元;另一方面,天河区在疫情期间出台的“支持企业健康发展15条”关注商业物业和服务业,对楼宇、商场物管给予真金白银补助,对大型超市门店、农贸市场给予一次性财政补助。在用工支持方面,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给予最高30万元一次性职业介绍补助。但天河区出台疫情惠企政策速度较慢。
该维度第二位的黄埔区、广州开发区,2月5日率先发布“暖企8条”,真金白银发放奖励或补贴,是最早出台疫情暖企政策的区。22天之后,2月27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发布“惠企6条”,关注职工返岗保障、用工支持、金融支持和稳定产业发展等长效机制。但值得一提的是,黄埔一小区居民地址被非法注册为多家企业地址,随后越秀区也有居民向南都记者反映“被地址”的现象,两区在企业开办方面存在监管不力。
◆法治保障度
天河累计直播案件最多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今年1月1日实施的广州市营商环境3.0改革提出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高地”的目标。课题组首次在营商环境榜设立“法治保障度”维度,把审结商事案件时间、数量、执行天数等纳入本次营商环境榜的评价指标,评价对象是11区基层法院,数据来源于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网站2019年金融、商事案件统计。从综合得分来看,荔湾区得分最高,在各指标表现较为平均,其中案件审结率较高。
从具体数据来看,各区法院审结商事(金融)案件时间平均为70小时,其中审结时间最短是南沙区法院46小时,最长是越秀区法院100小时;从审理量来看,越秀区法院也是最大的,达到153302件。平均执行天数是商事案件审理的效能指标,11家基层法院平均执行天数为74.72天。
课题组采用裁判文书上网率和累计直播案件数量两项可公开获取指标,观察法治营商环境透明度角度。裁判文书上网率中,从化区法院以76.40%领跑;累计直播案件数量与案件办理量有密切关系,天河区法院的商事案件办理量全市第二,累计直播案件38047件,全市第一。
对应世界银行评价指标,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牵头研究和改善“执行合同”和“办理破产”两项指标。在2018年的全国41个大城市营商环境考评中,广州这两项指标都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广州市司法局牵头研究和改善“保护中小投资者”指标。今年以来,广州市司法局加快法治建设和立法保障工作,推动地方性法规《广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起草,条例已获广州市人大审议通过。
2020年广州营商环境企业满意度调查
广州营商环境企业满意度超八成
今年6月,广州城市治理榜课题组完成广州营商环境企业满意度调查,按照经济总量比例,抽取11个行政区注册企业样本,共回收326份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受访企业对广州营商环境总体满意度80.15%。天河等5个区的受访企业满意度均超过八成,广州企业对营商环境的满意度整体较高。
本次调查主要从开办企业便利度、工程建设流程、接入供电服务、办理授信和获得贷款、办理缴纳税费、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保护企业投资者的法律环境这几个维度进行评估。“开办企业”满意度最高,达到84.66%,其次为“接入供电服务”和“办理缴纳税费”,满意度均超过80%。满意度最低的为“办理授信和获得贷款”。
开办企业“一网通办”少跑腿
今年3月16日起,广州市推行开办企业“一网通办、一窗通取”服务。调查显示,受访企业对在广州开办企业的名称核准、企业注册、获得营业执照、税务登记手续和办结时间的满意度为84.66%。满意度较高的有花都区、增城区、海珠区等。从具体事项看,62.8%的受访企业认为改善最明显的是“一网通办更简便”。同时,受访企业也提出改善意见,希望能在减少跑腿次数、简化填报资料、缩短审批时间、优化网上申办操作、明晰政策指引等方面继续改善。
建设工程施工许可审批仍需提速
受访企业对在广州进行工程建设(从立项审批到获得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的手续和时间)的总体满意度为78.76%。花都区是唯一的施工许可审批满意度达九成以上的行政区。70.1%的受访企业认为“手续更加简化、便捷”了,51.6%认为“审批环节有整合精简”。受访企业认为仍有改进空间的有“规划及消防验收时间长”、“获得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时间长”、“获得规划许可证与规划红线图的时间长”、“获得土地审批单的时间长”。
“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方面,近六成受访企业认为现在的不动产登记流程时间变短了,超过半数企业给“在线申办、在线查询”服务点赞,企业间交易登记免网签、不动产登记和缴税、水电气业务联办等举措都受到欢迎。
“办理授信和获得贷款”的满意度仅76.11%
五类事项中,“办理授信和获得贷款”的满意度最低,仅为76.11%。满意度最低的是规模在301万-500万元之间的企业(71.43%)。从积极的方面看,47.9%的受访企业表示“现在的信用报告获取更容易”,47.3%企业表示“政府性基金扶持力度更大了”,46.7%认为“贷款利率也更优惠”。同时也有部分企业表示小微企业在融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例如银行对抵押贷款要求高、银行对小微企业和尚未复工企业贷款门槛高、疫情后融资难、融资渠道和机构较少、难以获得动产担保等等。
企业对“在广州办理缴纳税费”的满意度为82.09%,是企业较为满意的一类事项,且各种规模企业感受较为接近。相比去年来说,65.4%的受访企业认为现在电子缴税更便利。另外“税费减免更多”、“办理流程更清晰”“跑动次数更少”等也是企业对纳税方面的新印象。仍有部分企业认为目前的税率过高、税负太重。广州还应在优惠政策的推广和落实上多下功夫。
过半数企业认为法治化营商环境有改善
调查显示,超过半数受访企业认为“企业投资者在法律保护下更有安全感”。46.1%企业认为过去一年里,广州在处理合同纠纷调解、诉讼上更简便了。另外,企业还感受到现在普法宣传变多了,对股东交易的监管也更严格。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方面,有企业认为目前的商事案件判决执行难、商事诉讼立案难或诉讼成本高。还有企业表示存在商事纠纷调解难、破产清算程序不够简便等问题。
45.2%企业享受了税费减免优惠
受今年疫情影响,有六成受访企业表示疫情影响到社会消费和生产信心,超半数企业认为面临着经营行为受到疫情防控限制、疫情后资金紧张等问题。调查显示,受访企业认为企业最高的三项成本分别是人力成本、租金成本和管理成本。
对省市区政府出台的扶持企业应对疫情、健康发展等政策,表示“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企业仅占四成,说明扶持政策的宣传方面还需加强。超过七成的企业享受到了政府的疫情扶持政策。其中45.2%的企业享受到增值税或所得税减免,30%企业享受到租金补贴或减免。
榜单说明
《广州城市治理榜》连续第三年设立“营商环境榜”。遵循国内营商环境改革方向,今年榜单体系持续优化,设置商事改革力、政务服务力、政策吸引力、法治保障度、企业满意度等五个维度共22项指标,全面剖析广州各区级政府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企业获得感等方面的改革举措及效能。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多年的营商环境改革,今年改革进入深水区、落实法治化,榜单顺应改革要求,新增对各区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综合评价。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广州城市治理榜课题组
榜单数据收集分析:赵安然 李宛真 郑雨楠 蒋臻 吴广宇 代国辉 夏嘉雯 莫郅骅 王美苏 邹美含
报告撰写:赵安然 李宛真 吴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