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四大“协同” 顺德粤港澳协同发展合作区起航
相关方案出台,明确了合作区几大发展目标

顺德粤港澳协同发展合作区成为顺德新发展的引擎之一。
日前,《佛山顺德粤港澳协同发展合作区建设方案》经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同意,正式印发。意味着粤港澳协同发展合作区(以下简称“合作区”)作为顺德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载体,正式起航。
“合作区重点围绕四个协同发展,一是产业创新协同发展,二是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三是青年协同发展,第四是人文交流协同发展。这四个协同要求顺德要进一步加强与港澳的优势互补,共同发展。”3月在佛山市顺德区召开的一场推介会上,顺德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邱国盛,就粤港澳协同发展合作区发展规划进行解读。
在本次《方案》明确的发展目标中,有几个核心备受期待:拓展青年发展新空间,建设粤港澳青年双创合作重大平台;发挥“双港领航”优势加强粤港澳离岸贸易合作,形成“顺德制造+港澳贸易服务+全球供应链”的市场拓展模式。
方案高频词:合作
探索实现粤港澳协同发展的基础和优势
在深度融入大湾区建设中,作为制造业大区,顺德的发力点在哪?
在《佛山顺德粤港澳协同发展合作区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服务”出现了29次,“产业”出现了26次,深度阐释了合作区在产业创新、现代服务业、粤港澳青年协同发展与人文交流方面的发力点。
但更不容忽视的是,在“服务”与“产业”之上,“合作”一词出现了高达35次,紧随其后的是“交流”与“协同”,分别出现了12次和11次。
开放合作不是合作区最新的定位,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最早与港澳开展经贸合作的地区之一,顺德具备进一步深化与港澳合作、探索实现粤港澳协同发展的基础和优势。
北接广州南连港澳的顺德,拥有大量的港澳乡亲,是粤港澳发展的一条重要的“乡情纽带”,在这条纽带之上,粤港澳协同发展合作区的目标是更大的开放合作与产业协同。
在合作、协同与交流这条开放的主线上,《方案》首先提出,合作区首先以规则相互衔接为重点,更好服务港澳发展需要。到2022年,合作区与港澳各类资源要素流动更加便捷高效,科创协同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显著提升,现代服务业支撑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助力顺德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与港澳人文交流活跃,青年双创氛围浓厚,港澳居民在合作区学习、就业、生活更加便利。
这种合作不是简单的衔接与流动,目光再远一点,到2035年,合作区与港澳协同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产业协作深度融合,形成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智能化先进制造业为主体、高水平现代服务业协调配套的现代产业体系;合作区文化品牌特色鲜明,青年发展空间广阔,公共服务优质,打造成为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典范。
据南都记者了解,目前,合作区已经打造了三个基地、两个平台、一个中心,未来将利用这些平台,将顺德的制造业跟港澳的创新资源进行对接,把港澳创新的项目和技术落户到顺德港澳城。在《方案》发布后,顺德更是积极加强与港澳资源对接,目前已经有18个具体项目在对接落实中。
平台服务力:青年
让港澳青年学习创业与生活更便利
在合作区建设产业创新协同发展平台、打造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高地、拓展青年协同发展新空间与构建人文协同发展优质生活圈四大协同发展领域,建设粤港澳青年双创合作重大平台备受关注。
据公开数据显示,顺德约有30万顺德籍港澳乡亲。家具、家电、机械、珠宝等顺德优势产业均缘起于港澳,目前,在顺德投资的港资企业规模,已经从两年前的超过1360家再度上升至超1500家。
在源远流长的合作基础上,合作区进一步发力为青年厚植双创合作与学习生活的优质沃土。
《方案》提出,将打造多元创业就业平台、加强粤港澳青少年交流、完善港澳青年发展服务体系三大方面全面发力。包括将加快建设“顺德青创谷”,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提供优质载体和配套服务;举办“创业顺德”大赛港澳专场活动;落实“青年同心圆”计划,鼓励顺德知名企业为港澳青年提供更多实习机会;设立港澳青年服务中心,提供人才落户、企业注册、求职择业、补贴申请等一站式服务,以及制定保障港澳人才发展的配套政策,为港澳居民或其随迁子女在当地入学提供保障等实际举措。
在今年1月初,“顺德港澳城港澳台交流促进中心”在合作区内的顺德新能源汽车小镇举行了启动仪式,该中心不仅可以即时提供给有意向在顺德创业就业的港澳台青年最长达6个月免费使用期,还可提供企业注册、人才落户、创业咨询、补贴申请和产业投资等一站式综合服务,并协助港澳台人士解答或解决在顺德生活、就业、创业等方面的问题。
交流促进中心只是为粤港澳各地青年搭建双创合作平台的其中一步,据南都记者了解,顺德已经规划并推进“三个基地、两个平台、一个中心”,其中三个基地之一的港澳青年的创新创业基地已经在合作区挂牌;其二是顺德与澳门旅游学院和顺德职业学院共同联合打造实训的基地;其三是青少年文化交流基地。
两个平台分别是顺德区大自然集团牵头的湾区家装设计平台,与均安组团的牛仔设计师俱乐部。一个中心就是以上提到的,今年1月初落户顺德港澳城的港澳台交流促进中心。
“通过之前与香港澳门的交流,合作区已经与香港科技大学、澳门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共建科研的平台。”邱国盛表示,下一步的目标就是利用这些平台,连通顺德制造业与港澳创新资源,把更多创新的项目与技术落户合作区。
开放新引擎:双港
加强粤港澳离岸贸易合作
展开一张合作区的区域示意图,可以看到两大组团以水为纽带,蜿蜒贯穿大良、容桂、杏坛和均安四大镇街。在水轴的两端正巧对称的位置,是顺德客运港和顺德新港。
在整个合作区规划面积约1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顺德港和均安两个组团通过“德胜河—容桂水道—东海水道”相连,依托顺德客运港、顺德新港货运港强化与广深港澳等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等要素顺畅流动和集聚,形成“双港领航,双团联动”的空间格局。
据南都记者采访了解,顺德新港货运码头已经进入二期建设的前期阶段。事实上,如何更好发挥顺德的港口优势,谋划临港经济带,加强粤港澳地区的产业协同、为本土制造业降成本优服务助发展等方面,顺德一直在探索更大的发力空间。
“顺德新港去年货运需求量,超过往年的30%-40%,堆场都不够用了。”市政协委员、顺德区委常委谢顺辉就提到,在大湾区发展背景下,佛山塑造对外开放新优势过程中,顺德可发挥港口码头优势,打造临港经济带。
可以看到,“双港”在本次《方案》中,担当起多个协同发展领域的核心门户功能。
在打造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高地方面,合作区提出将加强粤港澳离岸贸易合作,形成“顺德制造+港澳贸易服务+全球供应链”的市场拓展模式。包括推动顺德新港扩大开放,积极承接国家一类口岸货运功能,探索开展国际直航、原木等特殊商品进口业务,争取纳入亚洲国际家具材料交易中心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的指定申报口岸。
推进顺德新港“智慧码头”建设,依托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和电子口岸平台建设,加强与大湾区外贸港口江海联运对接。
在构建人文协同发展优质生活圈方面,合作区将推动顺德客运港整体升级改造,研究调整客运港堤段岸线,实现与佛山地铁3号线快速换乘,打造“港铁联合客运”交通节点。同时探索与香港跨境水路客运航线提速增班,开通水上观光旅游项目,积极申报设立口岸进出境免税店、船上免税店。
采写:南都记者 路漫漫 胡嘉仪
摄影:南都记者 郑仲
- 下一篇: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