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与新冠病毒“赛跑”的72小时
200多个核酸采样点,近5000名广佛医护,近3万党员志愿者,三天264万人次核酸采样,揭秘高效有序背后的佛山力量

5月29日晚上8时,佛山禅城区岭南明珠体育馆,党员志愿者引导市民排队进行核酸检测。

5月27日下午,佛山公安警辅人员前往同德社区活动中心,搭起多个帐篷,供医护人员和现场排队市民们等候时使用。

5月29日晚上8时,佛山禅城区岭南明珠体育馆,医护人员在为市民做核酸检测。
5月31日是周一,早晨7:45,南海桂城的刘女士如往常一样把孩子送到学校门口,看着孩子挥挥手走进校门,自己再启程去上班。路上经过万科金色领域,一群群广佛通勤的上班族们行色匆匆地朝地铁站奔去,商场外广场上为核酸检测点临时搭建的帐篷已经全部被拆除移走,一切恢复如初。但过去72小时佛山经历的一切,近300万人同心聚力去完成一件事情,许多个让人眼前一热的瞬间,都成为了这个闷热的夏天最特别的印记。
从5月26日接到广州急报,到5月30日安全、有序地完成264.37万人次的核酸采样,在这一场与新冠病毒的“赛跑”中,这座向来以低调务实著称的城市再次跑出了让人惊叹的佛山加速度。
A
精准研判
高度重视潜在的风险 沉稳应对果断“起跑”
佛山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孙宝志称,本轮疫情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力强等特点。怎样才能迅速有效地截断病毒的进一步传播?只有比病毒跑得更快,早发现、早隔离、早阻断。而所有的基础,就是大规模核酸检测。
5月26日凌晨,佛山接到广州急报,广州市荔湾区一名无症状感染者雷某某曾到过佛山南海区桂城街道灯湖社区活动。佛山马上开启了针对性的排查。5月26日早上,王某作为雷某某的密切接触者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27日,密接者王某被判定为无症状感染者。
广州发现第1例本土病例时,省委常委会暨省新冠肺炎防控领导小组(指挥部)就召开了会议,要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坚决守住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是中国共产党不渝的承诺,也是中国抗疫斗争的鲜明写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们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为了护佑生命,佛山迅速作出部署:全社会马上紧急行动起来,不考虑成本、不计较得失,在全力排查、全力救治的同时,相关区域开启大规模核酸检测。
28日,禅城宣布全区所有社区启动大规模核酸检测。而在此之前,与广州交往更密切的南海区,已经在27日下午率先启动了临广片区20多个社区的大规模核酸检测。彼时,南海区甚至还没有出现明确的新冠病例。
佛山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迅速部署,市防控新冠疫情指挥中心的灯火彻夜长明。佛山在极短时间内统筹全市疾控中心、医疗机构、第三方检测机构等力量,在禅城区、南海区设置采样点共100多个,力争迅速实现“能检尽检、应检尽检”。南海区分别派出3个由区领导、卫健局、疾控中心等组成的督导组驻点3个镇街,做好3个镇街大规模核酸采样的布点、人员发动、人员物资准备等工作。5月26日凌晨接到通报后,禅城区全面进入“战时”状态,第一时间取消全体党员干部请休假,区委区政府领导班子成员靠前指挥,统筹调度。
这样的沉稳应对果断“起跑”,来源于决策者对形势的精准研判,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高度重视潜在的风险。事实证明,一切都是值得的。
B
广佛合力
广佛医护携手守护佛山 医疗“铁军”担起重任
这一轮疫情,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广佛命运共同体。广佛同城走过了十多年的历程,广佛之间的民间交往密切,尤其是在交界区域已经到了密不可分的程度。在这样的形势下,佛山的疫情防控要充分考虑广佛人员流动的因素。同时,佛山的大规模核酸检测,也得到了广州乃至省里的全力支援。
5月26日深夜,常务副省长林克庆带领省卫健委、省疾控中心专家领导赶赴佛山,具体指导佛山疫情处置工作。随后,500名来自广州7家医院的医护人员抵达佛山,其中不少人有支援湖北等地抗疫的经验。佛山市直医疗机构、顺德区、三水区共派出精干力量2230人支援禅城。据统计,禅城全区投入检测医务人员4636人,其中省市及周边区支援力量就达2700人。5月29日下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派出一支核酸检测支援队及“移动方舱实验室”,通过“就地采样、就地检测”的方式,支援佛山核酸检测工作。
曾参加武汉抗疫的广东省人民医院护士吴掌明,这次在佛山一线核酸检测现场经历了酷暑与暴雨的考验:“今天下了几场暴雨,雨棚吹坏几个,刚刚又突降暴雨,我们死死拉住雨棚杆,怕又给吹跑了”。从傍晚到日出,从烈日到暴雨,医护人员始终坚守岗位,省医团队24小时内完成了禅城区36000多名居民的核酸采样工作。
“你们都是英雄,感谢你们对佛山疫情防控作出的贡献!”5月29日、30日,佛山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郭文海连续两天带队看望慰问广州援助佛山开展核酸检测的医护人员。
若有召,召必回。佛山医疗“铁军”承担起了这一轮疫情防控最重的担子。佛山市直医疗机构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佛山市中医院、佛山市妇幼保健院、禅城中心医院,以及禅城南海两区所有能调动的医疗力量,均在第一时间集结所有可调动的精锐投入到各社区核酸检测点。
南海区人民医院男护士徐明月核酸检测点连续工作4小时后,防护服下的衣服已是被汗水浸透,一拧就能拧出一把把汗水了。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支援禅城核酸检测的医护人员忙碌了一上午后,手套里全是汗水。他们淡定地笑称,“湿透就把衣服扭干,下午继续。”
自5月27日佛山这一轮疫情发生以来,广佛两地数千名医务工作者昼夜不停,保障了佛山大规模核酸检测的顺利完成。
C
追踪提速
佛山流调骨干驻扎广州 疾控+公安联合办公核查
作为与新冠病毒战斗的“前哨站”,5月27日报告佛山今年首个无症状感染者前,整个佛山市疾控中心彻夜未眠。
流调组不停地分析研判疫情形势,核实密切接触者信息,协查外地人员;密接组电话一个又一个,逐一联系疑似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调查,行踪轨迹;实验室灯光如昼,生物安全柜前,PCR扩增仪旁,依然有忙碌的身影在走动,严实闷热的防护服下是早已湿滑紧贴的衣衫和疲惫的身躯,眼神炯炯,动作坚毅,就为了早一秒钟发出可靠的检测结果。
在此次流调工作中,广佛两地紧密联手形成了跨区域联动的合作防控体系。鉴于广佛疫情的相关性和广佛民间交流的密切程度,佛山此次派出了流调专业骨干驻广州联合开展工作。
在疾控+公安联合办公,三人小组模式基础上,又开通了疾控与公安部门视频会商渠道,进一步加强了联动紧密度,保障了人员核查及追踪管控快速落实。
而根据年初的公开报道介绍,经过了2020年新冠疫情的考验,佛山的核酸检测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目前全市有51家医疗卫生机构具备开展核酸检测能力,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佛山市中医院两个城市检测基地已经建成,全市检测能力从500份/天提高到目前的12万份/天(单检)。顺德区城市核酸检测基地也于2020年底正式签约,该实验室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为2万份/天,发生疫情时检测能力可达到5万份/天。
5月28日下午5点15分,佛山市中医院检验医学中心副主任苏荣接到任务,马上组织核酸检测团队,启动“城市核酸检测基地”。目前,佛山中医院的“城市核酸检测基地”,每天有36名医护人员在此工作,他们各司其职,24小时不间断推进核酸检测工作,核酸样本单样检测能力达到1万份/天。之所以能够如此高效,苏荣解释得以于把核酸检测流程细化,把原本三个环节细分为拆包、取样、提取、扩增、试剂配制等10个工作岗位,“简化每个人的工作内容,每个人只需要做好自己岗位的工作,提高准确率。”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城市核酸检测基地”也是同步启动运行,每天有170多名医护人员三班倒在开展检测工作。“截至31日,我们基地已经接收了30681管核酸取样,其中14625管已经出结果。”佛山市一医院检验科副主任李启欣表示,为了提高核酸检测速度,会根据实际情况来,实行了“五合一”或“十合一”的混采检测技术。
如此“硬核”的核酸检测力,使佛山这一轮的抗疫更有底气。据了解,截至5月30日18时,佛山市禅城区、南海区和顺德区正在运作的核酸采样点215个,现场采样医务人员4759人,自27日启动大规模核酸排查以来,全市累计核酸采样264.37万人,已出结果113.55万人,均为阴性,其余结果待出。
D
党员先锋
党建工作做在前面 党员志愿者1小时到岗
这一轮大规模核酸检测,南海区共设置核酸采样点130个,实行24小时不停运作,加上禅城区,全市近200个采样点分布在大小社区之内。而佛山的目标是3天内要完成数以百万计的核酸采样,物资保障、人流引导、安全问题……这是对一座城市治理能力的全面检验,也是基层承压力能力的大考。
如果说医疗“铁军”和疾控精英是佛山的底气,那么党员冲锋在前,社会各界力量拧成一股绳,则使佛山抗疫的基础打得更坚实。佛山市委组织部迅速发出倡议,各级党组织、党员要在疫情防控一线当先锋、作表率。
禅城区共召集并派出了区直单位约3000名党员干部下沉村社区,市直机关支援1000余名党员干部,全区约1.7万名社会各界党群志愿者积极响应号召、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截至5月31日,目前南海区直机关派出党员超6800人,累计超2万多人次,尤其在平洲华福御水岸小区的封闭管理范围,南海区委组织部党员志愿者、桂城街道驻点团队等纷纷穿上红马甲,在管理口的隔离线外守门“护航”。
“在得知广州疫情发生以后,区委领导班子已经有了一些风险预判,我们也提前通过电话和微信群,让机关党员志愿服务队都做好随时支援的准备,迅速动员机关党员支援抗疫一线。”南海区委组织部机关党务股股长秦军介绍。5月28日上午,南海区直机关工委在短短一小时内就组织超过500名已接种新冠疫苗的党员投入到桂城街道、里水镇、大沥镇54个村(社区)核酸采集点。党员志愿者能够如此快速的响应集结、投身一线,源于南海多年来积累的党建基础。早在2014年,南海就启动区直机关党组织驻点联系村居党组织工作,到2020年南海区直机关已实现497个在职党支部100%到村(社区)报到,区直机关1.1万多名在职党员100%到村(社区)报到,实现全区290个村(社区)100%覆盖。机关党组织与村(社区)党组织直联结对,平日组织开展各项党建活动,遇到突发情况,党员迅速下沉到各自服务的村居开始服务。
据介绍,南海大规模核酸检测启动,一声令下,他们就从系统中筛选出与这些村(社区)直联的机关党组织,直接给通知其对接村(社区)开展工作。聚焦基层村(社区)需求,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开展的核酸采集、疫苗接种、常态化防控等工作,不断优化党员志愿服务需求,由区委组织部统一调配区直机关党员干部队伍力量,精准投放党员志愿服务资源。基于南海以往的党建基础,党员志愿者的调配可以说是精准的、无缝的、高效的。以里水镇沙涌社区为例,这个社区由南海区公安经侦大队党支部负责挂钩直联。党支部从接到支援任务到组织好15名党员志愿者抵达现场开展服务,只花了50分钟。
疫情当前,禅城区的志愿者招募工作同样是一呼百应。“深夜12点通知,第二天岭南明珠体育馆将新增一个检测点,需要200名志愿者并要求7:30到位,半夜就全部凑齐人员了。”禅城区委组织部的一名负责召集志愿者队伍的工作人员告诉南都记者。而这些深夜响应号召逆行而上的党员志愿者们,有些是来自机关的党政干部,有些则是来自企业和社区的党员。
在岭南明珠检测点,党员志愿者主要承担了现场秩序的维护、人员及时疏导的工作,遇到不会扫码登记个人信息的老人家,党员志愿者会为他们提供一对一的服务。哪个位置有需要就第一时间互相补位,为的就是缩短群众排队等候的时间。
党员志愿者徐敬棠是佛山广电网络的机房工程师,5月30日早上7点多,他就和公司的数十位党员,一起来到奇槎社区,指引市民排队进行核酸检测采样。而他的妻子是一名护士,也在核酸检测点奋战。“我们一般都是晚上会视频一下。我们作为一名党员,一定要起先锋模范作用,希望通过我们这样做,带动同事和身边的人,做到大家一起防疫,共渡难关。”
E
基层力量
“党员+志愿者+社工” 全方位志愿服务体系
在党员志愿者的示范引领下,南海区运行了10多年的“党员+志愿者+社工”的志愿工作模式在这一轮的疫情防控中发挥出了强大的支撑力量。共青团南海区委副书记刘琪表示,南海的志愿服务从1994年就开始了,一直突出党建引领,因此,在党员志愿者的示范引领下,社会志愿者和青年社工也都行动起来,集结成一股重要力量。
目前,南海有39万多注册志愿者,2000多支志愿服务队。在区委区政府做出预判以后,南海区团委、南海义工联就开始做前期筹备,迅速成立了信息汇总的指挥工作组。在明确了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后,南海义工联成了志愿者供需对接的“调度总部”。去年,区义工联组织了骨干志愿者的储备库,而每一名骨干志愿者往往也联系着几百名社会志愿者,通过他们再动员下去,就能募集更多志愿者参与。同时,各镇街的义工联也积极行动起来,发动了大批社区志愿者参与。
刘琪说,在此次志愿者征集中,更着重保障志愿者的安全,一方面要求接种疫苗,一方面不会安排报名的志愿者到很远的地方开展服务,减少人员流动。
除了一线的医护、公安民警、党员、志愿者、社工等力量,还有更多的社会力量自发组织送关爱,捐赠防疫物资、防暑物资,成为一线防疫抗疫力量的绵密支撑。
F
信息透明
三天两场新闻发布会 让真相跑在传闻前面
疫情发展迅速,群众对疫情又高度关注,及时、准确的疫情信息发布,让真相跑在传闻前面,成为佛山这轮疫情防控工作的一大特点。
5月28日、29日,佛山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接连两天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分别由副市长、市卫健局、市疾控中心、禅城区及南海区政府相关负责人通报情况,包括病例情况及处置措施,密切接触者排查情况、疫苗接种情况、核酸筛查情况、病毒传播特征等,通过媒体报道传递官方权威信息,让市民了解疫情最新消息,有效遏止了不实流言传播。
此外,“佛山发布”“禅城发布”“南海发布”等市、区、镇三级官方微信,健康佛山、佛山疾控、各区卫健局等职能部门官方微信及时更新核酸检测的服务指引信息,解答市民疑问;教育部门快速反应,通过校讯通、官方微信号及媒体渠道发布校外教育机构停课、高一高二延迟返校等信息,打消家长疑虑。对各种密切接触者信息、封闭隔离信息,社区居委通过短信平台及时向社区居民通报发布,及时遏止谣言,安定民心。
在本轮疫情防控中,佛山未出现大范围传播的谣言,一方面基于市民对谣言鉴别能力的提升,而政府主动发布权威消息,让真相快走一步的做法,也起到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