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69年党龄老党员黄道新

英雄无言 初心如炬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吴璇 莫郅骅 蒋臻 吴笋林 07-01 02:00

  党员档案

  黄道新

  广东省博罗县人,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8月,他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六十四军一九一师五七三团三营班长。1963年6月至1982年2月,转业至人民银行增城支行,任营业所副主任。1982年2月至1992年3月,先后任农业银行增城支行副行长、纪检组组长。

  我想对党说

  我可以牺牲自己,但不能丢国家的脸,不能丢党员的脸。

  “心中有这个念头,也就没什么可怕的。就为不辜负党和国家的信任,我可以牺牲自己,但不能丢国家的脸,不能丢党员的脸。”回忆往昔峥嵘岁月,黄道新坚定地说。在抗美援朝出国作战期间,他舍生取义、英勇作战,并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他的事迹也被收录到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农业银行纪检监察组编印的《致敬最可爱的人——农行纪检条线抗美援朝老战士风采录》之中。

英勇作战,火线入党

  

  回忆起当年战斗岁月,黄道新从一个盒子里拿出一枚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纪念章。老人一生将功名利禄看得很淡,却唯独将这纪念物看得很重。见证百年风雨,经历枪林弹雨。作为一个党龄接近70年的老党员,他早已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

  抗美援朝出国作战期间,黄道新已记不清参加了多少次战斗了,参加阻击战的情形是他记得最清晰的,每次都连续作战几天,为了打好一个伏击,趴在一个地方一两天不动,经常携带的干粮、水都吃完、喝完了,就用野草、雪充饥。为了战友们有力气战斗,经常需要冒着枪林弹雨溜进敌人的阵地。黄道新老人舍生取义、英勇作战的精神受到部队领导与战友的一致认可,于1952年在抗美援朝战斗前线加入中国共产党。

  

刻苦钻研,服务“三农”

  

  1954年,黄道新和部队一起胜利凯旋。回国之后他开始了在部队的学习生涯,学以成人,他从一个文盲逐渐成长为一个能文能武的骨干,由班长提拔为排长,其间还荣获三次“三等光荣证”、优秀射手称号。

  1963年,黄道新退役转业,先后到人民银行增城支行、农业银行增城支行工作,他把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勇挑重任、攻坚克难等在部队塑造培养起来的良好作风带到了工作中,认真钻研业务知识,深入基层。担任营业所主任期间,他与同事一起逐户上门为村民提供金融服务,经常因工作太晚直接住在单位。当时增城三江地区农民办理侨汇业务需要跑到较远的石龙,很不方便,黄道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借单车每隔三天骑行20公里送业务资料到石龙,在那个交通基本靠走的年代,大大解决了农民的难题。

  

勤俭朴素,清正廉洁

  黄道新一直秉承着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一年四季都穿着一双布鞋,别人都穿起了皮鞋,他还是那双布鞋。在妻子眼里,自己的丈夫真是不拘小节,实在过于朴素,外人根本看不出这是一名营业所主任。

  对此,黄道新老人说,感谢爱人的一路陪伴,最困难的时候家里是用自己每月75元的工资养活5个子女,生活确实清苦。但是比起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们,他是幸运的人,自己一家子能够安享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

  黄道新老人很少主动提及打仗的事情,就连他自己的儿女也只知道他到朝鲜打过仗,具体的细节很少讲起。转业工作的29年,他从来不拿自己退役军人的身份搞特殊。

  作风正派,两袖清风,是黄道新老人一生的写照。“打过仗也没啥,都是过去的事情了。”作为一个党龄接近70年的老党员,他早已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他表示,共产党员就应该有共产党员的风范,一定要守规矩,带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