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明白了爷爷那个微笑的含义
◎广大附中 高一(6)班 张光宇 ◎指导老师:黄慧仪
鸭绿江上,一个年轻的小战士跟战友们一起站在往南的船上。岸越来越清晰,岸上的人影越来越真切,战友们也越来越激动……终于,船靠了岸,舱门一开,船上的人潮水银般泻出,刹那间融入了船下的人海。团聚的温暖总是莫名让人泪下,一条鸭绿江仿佛也容不下久别重逢的泪水。这个小战士在船上望着望着,红了眼,捧着少先队员献上的大红花,慢慢穿过人群、走向车站,搭上了回家的火车。
老家的车站格局变了,街道也跟记忆中不太一样。站了几天的小战士跳下车,茫然地环顾一周,开始踉踉跄跄往城边赶。最后,他翻上一座矮山,拨开几层杂草,找到了一座矮小的坟。此刻他再也支持不住了,“扑通”一声跌跪下,把大红花放在坟前,嚎啕大哭:“爸爸,我回来了!你看见了吗,我们中国打胜仗了!没有人敢来欺负我们了!”泪水流过他脸颊上的伤疤,浸湿了他的衣裳,滴在大红花上,变成血一般的殷红……
小时候每次暑假回老家,爷爷总不厌其烦地跟我说着他从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回家这一幕。时光荏苒,当年那个浴血奋战的志愿军小战士,头发早已花白,腿脚因着年轻时受了伤,变得不再利索。也是从那个时候起,爷爷喜欢上了在田间散步,尤其喜欢看人们收稻子——他总能安静地在稻场边驻足大半个小时。我也喜欢跟着爷爷身边,闻着风中干燥的稻草香气,把铺晒的稻子当沙画玩儿,用稻秆挠爷爷痒痒……但我不明白为什么爷爷总是看着稻田,脸上浮现出微笑,又一脸若有所思。终于有一天我问了爷爷,他用沟壑纵横的大手摩挲着我的头,说:“爷爷总在想,要是你太爷爷也能看到这么多的稻子,那该多好。爷爷小时候吃的粥稀得找不到米粒,你太爷爷总在背地里抹眼泪啊……”
冷不丁我肩膀被人拍了一下,“出什么神呢小伙子!”原来是我的叔叔。一年不见,他的皮肤愈发黝黑了。他眨着眼睛,冲我狡黠一笑,露出雪白的牙齿:“去不去打稻子?今年村里的稻子长得好,比去年多了好些呢!忙不过来了!”不由分说,他就把我拉着到了稻场。我学着叔叔把一束稻子高高抡起、一下一下摔打着。霎时金粒飞溅,分不清是稻谷还是汗水。身边的村民个个汗水涔涔却喜气洋洋,用乡音哼唱我听不懂的歌谣……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让我有点恍惚,这种一呼百应的劳作、粗犷淳朴的歌声,跟这个小村庄如此相称,以至于我总觉得我的爷爷、甚至我的太爷爷,当年也应该在这片金色的海洋里,用同样的姿势打过稻谷、唱过同样的歌谣。很难想象这片土地在几十年前居然是焦土一片、这条村子在几十年前居然有人吃不上稠粥。我脑海中突然浮现出爷爷若有所思的微笑,电光火石间,我明白了那个微笑的含义。
我翻上那座矮山,清理掉杂草,把一束稻穗轻轻放在了爷爷和太爷爷的坟前,“爷爷啊,我学会打稻子了!您要是看见了,一定很开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