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深圳37位港籍医生获评正高级职称

“港澳药械通”破冰之后,迎来人才评价机制的破冰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李榕 08-13 01:20

  近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37位港籍知名医生获得正高级职称证书。

  粤港澳大湾区境外专业人才执业便利工作传来重磅利好消息。2021年8月5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以下简称“港大深圳医院”)院长卢宠茂等37位港籍知名医生获得了由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颁发的正高级职称证书。

南都记者了解到,这是深圳市首次为在深圳工作的港籍医生直接认定颁发正高级职称证书,也是深圳市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放宽境外医师到内地执业的限制,创造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环境,加快建设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的重要探索。

  1

  打破“双城壁垒”,促进深港医疗科研交流

  港大深圳医院今年成立已九周年,作为医改试点,医院成立之后,在推进内地公立医院法人治理、人事制度改革和医疗价格改革以及诊疗服务模式创新等多方面大力探索创新,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

  此次37位港籍知名医生获得由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颁发的正高级职称证书,是港大深圳医院作为医改试点的又一创新尝试,这也意味着深圳进一步拓宽了深港人才交流合作,加大了对国际高端人才的开放力度,彰显了深圳先行示范区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职称是专业技术人才学术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的重要标志,但如何获得职称也是港澳医疗专业人才到内地执业后所面临的一个较为现实的问题。

  深圳如何与港澳通行的人才评价机制、标准相衔接,减少重复评价,职称如何进行直接认定,没有可以复制的经验。针对这一现状,在国家人社部和广东省人社厅的大力支持下,深圳市人社局联合市卫健委先行先试,在充分调研港大深圳医院香港医生的学历、资历、业绩等情况的基础上,制定了认定标准条件,出台了《关于开展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医疗专业技术人员正高级职称认定试点工作的通知》,对具有丰富临床实践经验,已注册香港特别行政区专科医师且从事临床诊疗工作满5年,且在港大深圳医院工作满3年的顾问医生,专门组成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对经审查符合认定条件的港籍医生,直接认定为正高级职称,用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打破“双城壁垒”。

  南都记者了解到,香港的医生评价制度借鉴了国际通行的医师管理制度,具有规培严格、评聘清晰、注重实践等特点,对于深圳职称制度改革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

  深圳此次先行先试,一是探索顶层打通,打破职称的逐级晋升规则,直接满足境外高端医学人才的高级职称需求;二是采取直接认定,为境外医生定制“绿色通道”,科学设置条件式、标准式评价方式,避免重复评价;三是坚持评用合一,以用为本,本次认定的37名正高级职称医生均已聘任在港大深圳医院顾问医生岗位上,临床实践能力突出。

  港大深圳医院院长卢宠茂表示:“香港与深圳毗邻,两地在医疗卫生专业人才领域却是不同的评价体系。在内地,医生按照职称分为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主治医师等。患者就诊时会看看出诊医生的职称,心中大致可以判断出诊医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等。同时,在内地的高难度手术资质,科研、教学项目资质等,也与职称紧密相连,过往有些高难度手术,港籍医生由于缺乏相应高级职称无资格进行。现在这个壁垒打通了,我们由衷感谢国家、省、市政府的关心,希望未来能更好服务大湾区的患者。”

  卢宠茂认为,在深工作的港籍医生获得高级职称证书,对深港两地未来的科研、教学、医疗等领域交流,也将起到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2

  药、械、人才“破冰”,深港医疗一体化更进一步

  2020年10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推动深圳综合改革试点落地见效有关情况,并首次正式对外发布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方案40条首批授权事项清单(以下简称40条)。其中,公共服务体制方面提出,放宽国际新药准入,允许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开业的指定医疗机构(港澳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主体在珠三角9市按规定以独资、合资或合作等方式设置医疗机构)使用临床急需、已在港澳上市的药品。同时,探索完善医疗服务跨境衔接机制,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医学人才培养、医院评审认证标准体系。

  港大深圳医院院长卢宠茂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国家交给深圳的重任,不单是深圳的医疗服务问题,而是整个国家医疗国际化发展的问题。

  2020年11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药品监管局等八部委联合发布《粤港澳大湾区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创新发展工作方案》,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开业的指定医疗机构使用临床急需、已在港澳上市的药品,以及使用临床急需、港澳公立医院已采购使用、具有临床应用先进性的医疗器械,由广东省实施审批。《方案》同时明确“港澳药械通”政策,坚持“分步实施,试点先行”的原则,先期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为试点,在取得阶段性进展后再逐步扩展至其他符合要求的医疗机构。港大深圳医院院长卢宠茂认为,新措施可以让大湾区医疗水平与香港同质化、国际化,提升未来整个大湾区的医疗水平。

  今年4月,“港澳药械通”首药首械运抵港大深圳医院,投入临床使用。药械破冰之后,如今也迎来人才评价机制的破冰。深圳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为港大深圳医院港籍医生认定正高级职称,将成为推动港大深圳医院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一步’;成为深圳打造境外专业技术人员执业便利的‘重点一环’;成为深圳落实综合改革试点,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扎根深圳的‘关键一招’”。作为深圳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首批40项授权清单事项之一,明确“赋予深圳在有关部门指导下制定境外专业人才执业管理规定权限,明确职业条件、业务范围等,允许具有境外国际通行职业资格的金融、税务、建筑、规划等专业人才按相关规定在深提供专业服务”。

  除本次卫生专业资格破冰试点外,实施高度便利化的境外专业人才执业制度已取得一系列积极成效,包括出台《深圳市推进高度便利化的境外专业人才执业制度实施方案》,税务、建筑、规划领域免试跨境执业正式落地,已有62位港澳涉税专业人士办理执业登记,2家合资税务师事务所办理行政登记,109名香港工程建设咨询专业人士、4名香港规划师办理执业备案。

采写:南都记者 李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