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南都四问未成年人游戏租号治理”追踪

检察官:游戏租号绕开实名认证 监管措施应贯穿使用全程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陈杰生 魏志鑫 08-16 00:00

  8月9日南都相关报道。

  进入暑期,未成年人健康上网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南都连日来报道有未成年人通过租赁游戏账号轻易绕过游戏防沉迷系统,并对租号平台、游戏厂商、提供租号服务网店所在的电商平台及相关部门发出“四问”(详见南都8月9日B叠02版《四问“游戏租号”》)。对此,广州市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部检察官认为,虽然现行法律对于“游戏租号”行为没有禁止性规定,但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租号业务从而绕开实名认证系统和防沉迷系统的行为,不符合《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的要求及相关规定,各方均应加强监管。

  租号给未成年人已违反未成年人实名规定

  

  在南都的报道中,广州市民陈先生的孩子正在上高中,他发现孩子在用手机上网课的时间里居然通过网店租赁到游戏账号,轻易绕过了游戏防沉迷系统,沉迷在游戏中不能自拔。南都记者随后实测发现,部分租号平台并未要求用户实名认证,在电商平台里的多数租号网店,未成年人也能轻松租到账号,突破游戏限制。

  广州市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部检察官认为,未成年人沉迷游戏,不仅会影响其身心健康,可能造成其视力障碍、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厌学、逃避现实,也可能导致其道德观念和法律观念在虚拟空间中异化、失衡,甚至诱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或者遭受侵害案件高发。

  检察官表示,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七十五条第三、四款的规定及2019年10月25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的《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相关规定,网络游戏并非全部适合所有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对未成年人游戏时段、时长、游戏类别进行控制。“‘租号’给未成年人,使未成年人绕过防沉迷系统和实名认证系统的监控,不利于对未成年人上网时段、时长、游戏类别进行有效监管。”

  因此,“游戏租号”行为实际上也违反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电子身份实名认证的相关规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七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国家建立统一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电子身份认证系统。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要求未成年人以真实身份信息注册并登录网络游戏”,《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也规定“实行网络游戏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制度。所有网络游戏用户均须使用有效身份信息方可进行游戏账号注册”。上述立法目的从本质上是为了防止未成年人使用家长或者其他成年人的信息注册游戏账号避开有效监管,“租号”给未成年人的行为显然与立法本意相悖。

  游戏租号是新生事物,各方如何齐抓共管守护清朗网络空间,杜绝“租号”绕过防沉迷系统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检察官指出,“游戏租号”业务的个人和企业在出租游戏账号时,应注意核实购买者身份,明确告知禁止向未成年人出租游戏账号的相关规定。网络游戏服务者也要把未成年人保护理念贯穿到网络游戏等网络产品的设计、研发、运营全过程,把监管措施贯穿到用户使用前的注册审查、使用中的信息过滤以及使用后的数据固定和事后分析监控,通过推动实名注册,强化用户网络行为的自我约束,防止未成年人进入与其身心不相适应的网络平台。

  

  必要时可提起行政公益诉讼

  

  检察官表示,各相关部门也应当严格落实预防沉迷等执法工作,强化对提供“游戏租号”业务的个人和企业的监督,加大对违规网络经营者的处罚力度,形成震慑效应。对涉未成年人网络违法犯罪案件,司法机关则应当加强沟通协作,依法严厉打击犯罪,强化司法保护。同时深挖案件背后网络环境的社会治理问题,及时提出完善建议,督促相关个人和企业依法经营,监督相关主管部门加强监管,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

  检察官进一步向南都记者介绍,检察机关也应积极履职,如对于因租赁、购买游戏账号等导致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通过类案调研、制发检察建议等方式,督促相关企业依法经营、监督相关主管部门依法履职,不断净化网络环境。如依法行使职权的行政机关存在怠于履职、违规执法等情形,侵害公共利益的,检察机关可通过磋商、会商等诉前程序督促相关行政部门积极履职,必要时可以依法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同时,通过法治进校园、进社区等方式,提升未成年人在使用网络过程中的自护能力和预防沉迷网络的能力,引导家长、学校加强对未成年人网络安全的监管。

  家庭、学校是未成年人成长学习的环境,均有预防和干预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义务。检察官指出,针对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问题,家庭、学校应开展网络素养宣传教育,培养和提高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增强未成年人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的意识和能力。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设心理课程或者设置心理咨询室,及时对相关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及疏导。对于未成年人选择何种游戏、游戏时长、时段等,家庭、学校也应起到监管职责,发现未成年人实施“游戏租号”行为或使用的网络游戏与其身心特点不相符,应当及时制止,并向相关电商平台等举报个人或者企业违规向未成年人提供“游戏租号”业务的情形。

  统筹:南都记者 陈杰生 吴笋林

  采写:南都记者 陈杰生 魏志鑫 实习生 李欣悦 苏乐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