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胸壁外科专家王文林

胸壁外科领域全国第一人 触网成垂直领域大V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王道斌 李文 李春花 杨丽云 08-17 00:00

胸壁外科专家王文林

  王文林

  职业:中国胸壁外科联盟主席,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胸壁外科主任

  入驻平台:微信、微博、抖音

  昵称:胸廓畸形手术专家(微信公号)王文林医生(微博)

  触网时间:2013年初

  代表作:深耕胸廓畸形领域,垂直定向传播科普资讯。开设胸廓畸形手术专家王文林公众号,微博粉丝超过27万。

  早晨6点半,王文林会推开医院办公室的门。距离医院一天的运转开始,还有一个半小时,在这一个半小时里,他将是@王文林医生,在一个有27.4万粉丝的微博账号上发布今天的胸壁外科科普内容、回复粉丝的留言,当一个“网红”。从2013年9月8日到今天,这是他每天不落的日程。

  因为触网,并深耕垂直领域,原本乏人问津的胸廓畸形领域里,他俨然已经成为全国第一人。他所服务的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在国内率先创立了介于胸外科和骨科之间的胸壁外科,并成了胸壁外科研究所。他也是中国胸壁外科联盟的主席,首创的“wang”手术,目前在山东、云南等众多兄弟省份推广。“比起说是一个网红医生,我更愿意称自己为一个网红专家。”垂直领域的专业内容,是他制胜的法典。

  行业竞争逼出来的“网红”

  

  2000年博士毕业,2002年王文林在中山一院完成了博士后的工作。

  “一切都是从零开始。”

  2009年1月,王文林从彼时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来到了省二医,是个做心脏手术的医生。这是一个竞争激烈的领域,有太多名声在外的心外科医生,想在这个领域里面“抢”到一个愿意来做手术的患者,实属不易。

  王文林在心外科领域默默耕耘了四年多时间,决定对心、胸再度进行亚临床分科。离开了一直学习且熟悉的心脏外科领域,前往胸外科做拓荒牛。

  “人体的胸腔里,就那些脏器,食道、肺、心脏、纵隔,心脏外科已经细分出去了。食道、肺部疾病在广州,群雄环伺而且大多已经是业界翘楚。”王文林思索着怎么闯出一条新的路子。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决定走向另外一个可以挖掘的领域,瞄准“漏斗胸”、“鸡胸”、窒息性胸廓发育不良等当时在国内鲜有人深耕的方向,结合心外科的工作经验,率先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独立的胸壁外科,开展胸廓畸形的手术攻关,摸索出了一套有效的处理此类复杂畸形的手术方法。

  但这还不够。有了技术之后,他开始想怎么“走出去”——怎么让更多的患者知道省二医有一个做这类型手术的医生,怎么让患者愿意走进省二医的诊室。

  2013年,自媒体成了全新的风口,也成了王文林的武器。早在博客、论坛时代,他就是一个互联网科普的践行者。于是2013年9月8日,他在自己的公众号账号上,发布了第一篇文章,开启了“网红”医生之路。

  

  垂直领域的大V,疗效才是最后的王者

  

  多渠道、多载体做胸廓畸形的推广、宣传,坚持专业至上,是他成功的秘诀。虽然平台众多,但真正的铁粉,都集中在他开设的微信公众号上,两万多粉丝,不是胸廓畸形患者,就是国内、国际同行。

  王文林将自媒体看做一个品牌。不仅是他个人的,更是胸壁外科的,甚至是整个医院的。而且,他将其定位成一个在胸廓畸形这个细分领域垂直深挖的品牌。“我不写很多很杂的东西,也不追求写出‘爆款文章’吸引眼球,或者变成很有号召力的大V。我的初衷就是写一些相当专业的科普。”

  比起轻松诙谐的故事会式科普,王文林的账号构筑出的是一个更为专业、晦涩的空间。这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阅读量,但他坚持专业至上,内容为王。“我想要的是患者能信任我,同行能认可我,这就是我做自媒体的目标,这些都离不开专业的内容。所以比起一个网红医生,我更希望称自己为一个网红专家。”

  现在,他在各平台上的粉丝数已有近30万,这些流量无疑为他带来了“变现”的资本。胸壁外科的业务量逐年上升,2020年,科室总计完成了1500余台手术。最忙碌的时候,他和团队一天进行了31台手术。他曾想打造的品牌,已经初步成型,并带来了它的效应。

  持之以恒地做好这个“网红”成了王文林查文献、做研究、改进技术、提出新观念、反省总结经验的一大动力来源。到现在为止,他获得了81个专利,做了25台窒息性胸廓发育不良的手术,为56岁的老人、9个月的小孩都做过“漏斗胸”手术……这些他职业路上的勋章,都有一部分由“网红”这个身份带来的力量锻造。

  王文林坚信自己并不只是一个单纯的互联网答疑机器,现实的医生工作与医疗世界才是他网络身份的土壤,他想做的,是让患者从线上走到线下,而不是将他们从线下搬到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