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祖父的抗日第一仗

◎天河区第一实验小学 张闵妤 ◎指导老师:任丽萍
“嘭嘭嘭——嘭嘭嘭——快开门!快开门哪!”
那是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春的一个午后,山东烟台招远县毕郭镇的庄记点心铺,一阵急促的拍门声惊醒了店里的伙计张汉声。
“出啥事了?”
“汉声,快跑!鬼子来了!”没等汉声反应过来,小舅子舒荣拉起他就往外跑。
“俺爹被鬼子抓了,俺姐让我来告诉你赶紧出城,千万别回家!”
就是这一次匆匆的出走,我的曾祖父张汉声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37年,国民政府山东省主席韩复榘放弃了济南,山东沦陷至日寇之手。次年在中国共产党胶东特委领导下,山东爱国民众在掖县蓬莱和掖县举行了抗日起义,建立了胶东抗日根据地。舒荣口中被捕的就是我曾祖母的父亲,中共招远县委书记舒乙。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加紧掠夺中国,我的老家招远县有全国最大的金矿,因而日军不断抓捕青壮劳力,百姓苦不堪言。舒乙在敌后积极工作,发展进步青年加入抗日游击队。由于叛徒出卖,舒乙不幸被捕,惨遭杀害,被日本鬼子把头挂在了县城城门上。
舒荣和张汉声跑了一天一夜才跑到了临县蓬莱,在山里找到并加入了八路军武工队。到新兵营一看,熟人还不少,光同村的就有七八个,都是十八九岁的精壮后生。在一个月短暂的训练后,他们就被编入部队准备执行任务——伏击鬼子的运粮队。根据情报,鬼子只有一个小队,外加一个中队的伪军。武工队连夜进入埋伏点,张汉声和舒荣被分在一个班。由于都是新兵,两个人只有一条步枪,一人十发子弹。第一次打仗,既兴奋又紧张,游击队员们趴在战壕里紧紧盯着坡下的公路,舒荣紧张得手直抖,汉声急得满脸是汗,紧紧抱着枪。大约一小时后,鬼子的汽车出现在公路上。随着两声地雷爆炸的巨响,连长第一个开火,一时间机枪和步枪的声音响彻整个山谷。但土制地雷威力不大,只炸坏了卡车的一个轱辘,鬼子们跳下车,短短几分钟就建好了机枪和迫击炮阵地,很快八路军的火力就被压制住了。
“轰!轰!”突然两声炮弹的巨响,同村的三名战友倒在血泊中,可怜他们连鬼子长什么样都没看清就牺牲了。几名新兵探出身子想还击,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脑袋。舒荣情急之下捡起了牺牲了的战友的枪,拼命地朝山下射击。张汉声一面让他节约子弹,一面给枪装上刺刀。战斗持续了不到半小时,一阵嘹亮的冲锋号响起,战士们纷纷跃出战壕怒吼着向鬼子们冲去。冲锋中又有不少战友倒在了张汉声和舒荣身边,但他们已经忘记了害怕,只是发了疯一样冲向敌人……
这是一场小到很难被战史记录的一次战斗,却是让我的曾祖父张汉声终身难忘的一场战斗。哪怕日后经历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抗美援朝等恶仗,但只要是有人要他讲战斗故事,张汉声总要先讲这一仗。这次他们总共才消灭了40多个鬼子,却牺牲了近百名战友,其中有七八个都和他一样是打第一仗的新兵。
听爸爸讲完这个故事,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平生第一次感受到了抗日战争的残酷,绝非像一些手撕鬼子似的电视剧里拍得那般儿戏。如果没有那些有名和无名的英雄们与敌人浴血厮杀,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将无从谈起。每当我在新闻里看到中东难民营里孩子们的泪水和绝望的眼神,我就深深地懂得要珍惜和平的岁月,不辜负先烈们用青春和生命换来的阳光灿烂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