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落实创新驱动发展,天河明确八大举措

依托“链主”企业赋能现代都市工业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夏嘉雯 08-19 00:20

  落实创新驱动发展,广州天河明确八大举措。近日,天河区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出台《2021年天河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八大举措的工作方案》(下称《方案》)。《方案》中提出,将实施“天河优创”计划,构建从“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省级高新区—国家级高新区”发展的科技企业孵化育成创新带。同时,《方案》还对天河现代都市工业的发展作出相应部署。

全链条打造雨林式创新生态

  作为广州的科创强区,“十三五”期间,天河区坚持创新驱动。日前正式发布的天河区“十四五”规划指出,天河区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加快建设人才高地,全力支撑广州科技创新轴建设,努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策源地。

  而此次出台的《方案》则明确了落实这一战略的路径。《方案》中指出,天河区将培育壮大科技创新主体,深入实施高企“树标提质”行动,实施高企培育“千百十”工程。

  具体包括:综合选取100家高企建立天河区重点高企库,扎实做好重点企业服务;全面摸查、定期更新高企用房用地需求;对已提出用地需求的数十家高企,根据企业规模布局和发展时序,分类做好用地需求的解决;因地制宜制定更加精准高效的配套奖励政策,同时加大高企资金兑现力度,持续壮大高企集群,力争今年规上高企突破1100家。

  根据《方案》,在创新载体提质增效方面,天河将全链条打造雨林式创新生态,持续做好孵化育成载体登记工作,力争2021年国家级孵化育成载体数量突破30家;建立天河区创业导师库,开展动态分类管理;实施“天河优创”计划,构建从“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省级高新区—国家级高新区”发展的科技企业孵化育成创新带。

  据了解,为助力“双创”高质量发展,天河区从2018年开始深入实施“天河优创”计划,构建以“服务区域产业发展为导向、突出单位面积产出为特色”的孵化育成载体绩效评价体系,每年一评,对区内创新载体进行考察。如今,“天河优创”评价结果已成为区级政策体系的通用构件,与绩效评价奖励、入驻企业租金补贴、承载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孵化企业、政务服务资源配置等政策条文相匹配,为创新载体从运营方扶持、入驻企业扶持、产学研成果转化等多方面全方位提供扶持,促进孵化育成体系品质化提升。

加快“建链”“补链”“强链”招商

  天河区“十四五”规划提出,要以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城市更新双引擎为支撑,发挥总部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金融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商贸业、高端专业服务业和现代都市工业等五大主导产业,形成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两大产业集群,加快构建高端高质高新的现代产业体系。

  可以看出,未来五年,天河区的产业体系将迎来新变化。

  值得关注的是,现代都市工业是首次被列为天河区主导产业。根据天河区“十四五”规划,未来将重点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卫星及应用、智能装备、生物医药、都市消费工业、精密仪器等领域,力争到2025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9%左右,其中工业占比达7%左右,建筑业占比达2%左右。

  在本次落实创新驱动发展八大举措工作方案中,天河区对赋能都市工业发展有相应部署。天河将依托“链主”企业,加快“建链”“补链”“强链”招商;加大城市更新力度,瞄准具有产业带动能力的工业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切实降低现代都市工业企业用电、用气、用地、融资、数据使用等要素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

  

以科技成果转化为导向推动产学研对接

  天河区是广州高校、科研院所资源最集中和丰富的地区之一。背靠丰富的高校资源、庞大的专家库,处在创新创业、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如何激发高校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助力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天河区先前已着重针对科技成果转化进行部署。

  去年,天河区在五山-石牌高教区高标准、高水平打造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简称“天河基地”)正式投入运营,推动更高层次的科技成果转化。

  这里前身是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天河科贸园,是广州软件和信息技术产业的发源地。针对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服务机构等不同主体,天河基地从办公场地租金补贴、活动场地租金补贴、绩效考核奖励、引荐奖励、产学研奖励等五个方面予以支持。

  在大力促进成果转化上,天河将通过鼓励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人参与成果转化;发挥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重要平台作用;联合主流媒体共同发布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100强榜。此外,天河还将进一步创新机制,通过“难题招贤”“揭榜比拼”的方式,以科技成果转化为导向推动区内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需求与龙头企业、高校院所充分对接。

  《方案》中则进一步提出,天河区将大力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组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广东省实验室等创新平台;依托龙头企业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做好广州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站申报工作。

  

力争每年培养超1000名知识产权人才

  在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天河将深入实施《广州市天河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重点人才激励办法》等人才支持政策,建立健全区政府与企业的联络制度,深化产教融合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在强化科技金融支撑方面,天河区将强化与上交所南方中心合作,共同推出“天河资本班”,免费提供上市培训服务;联合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等商业银行持续推广“中银天河创新贷”等贷款产品;积极联动23家广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合作银行。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天河将扎实推进《天河区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建设工作方案》;在万鹏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等产业园区设置知识产权代理机构服务点;联合辖内高校开展知识产权学科教育等,力争每年培养超1000名知识产权人才。

  《方案》还指出,天河将强化国际国内科技合作,以天英汇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和广州国际创新节两大活动品牌为抓手,吸引优质创新资源落户天河;搭建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持续为国际交流合作项目提供对接服务;积极对接市外办外事资源,做好企业APEC商务旅行卡申办服务工作。

  

  数说天河创新

  天河区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谋创新,助力全区发展动能转换,取得了亮眼的成绩:2020年,天河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2996家,较2015年增长4.7倍,总量居全市第一。全区建成各类研发机构1133家,占全市的22%。其中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612家,占全市的28%。2018年至2020年,天河区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48亿元跃升至735亿元,领跑全市,平均增速高达72%。

  采写:南都记者 夏嘉雯 实习生 杜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