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戴杅栩
从香港新界到广州从化,他用街舞打开乡村孩子的世界

广州从化北部山区风景秀丽、物产丰富,吸引人留下的不仅仅是这些,还有当地的人。
2019年时,香港青年戴杅栩第一次以游客身份来到这里,他喜欢上了从化的好山好水,还有当地的孩子们。这期间,戴杅栩通过义教的方式近距离走进乡村学校,在孩子们的眼里,他看到了孤独感、看到了对艺术的渴望,也在他的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
回到香港后,从化旅游的见闻时常在戴杅栩脑海中出现,半年后,他选择辞职来内地创业。再一次来到从化的戴杅栩,成为了一家舞蹈培训机构的负责人,同时也奔走在社区服务中心免费教孩子们学街舞。他希望把在香港社区的做法搬到广州从化,通过艺术教育的方式给孩子们带来自信心,让孩子们发现不一样的自己。
在香港当社工 帮助误入歧途的孩子
戴杅栩算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一岁多时跟随父母移居香港,一直到毕业工作,都以香港为家。“过去一直居住在香港新界,这里和香港岛的繁华不同,周边居住的人群大多是中低阶层。”
戴杅栩比同龄人更早学会独立,“父母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离异了,一直跟着爸爸一起生活,很多时候很多事情都要学习如何独立完成。”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让戴杅栩更懂得如何和成长背景特殊的儿童沟通交流,而舞蹈,是他建立沟通的重要工具。
对戴杅栩来说,舞蹈是一把万能钥匙,打开了他的内心世界,也打开了很多人看世界的窗口。戴杅栩第一次接触街舞是在2019年,那时他才16岁。“一开始接触街舞,就觉得很有型、很有冲动想学习。一开始通过网上的视频模仿练习,后来在社工的帮助下到香港民政局下属的艺术中心进行系统化学习。”戴杅栩表示自己也曾十分内向,不愿意过多地与人交流,是街舞给予了他自信。毕业后,戴杅栩选择了社工工作,主要服务当地社区的青春期少年,“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处于生长期,也是叛逆期,他们对潮流文化很渴望,会觉得很cool很有型,但是稍不注意,就很容易误入歧途。”戴杅栩分享,在他曾经服务过的个案中,一位12岁的孩子明明(化名)因为和父母的关系疏远、缺乏沟通和教育,染上了毒瘾。
“明明的家庭环境很不错,但父母忙于工作,只懂给钱,对孩子不理解也不懂怎么交流。结果孩子交友不慎,染上毒瘾。据他自述,是因为觉得吸毒很型,能放松下来做自己。”戴杅栩觉得自己有必要挽救这个孩子,他和其他社工一起,引导他加入社区的街舞训练班,最后明明不仅成功地戒掉毒品,远离损友群,还加入了舞蹈训练班。
“街舞也是一项新兴文化,对于很多对潮流有追求的年轻人来说,通过街舞能够吸引更多人注意,让自己成为街头闪动的风景。”戴杅栩回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明明甚至加入训练班的成果展活动,“在表演前,明明特地发了信息过来,对我表示感谢,谢谢我把街舞带给他,让他走回正道。”戴杅栩还记得,在表演当天,明明的父母也受邀在现场观看,“过去并不觉得自己做的工作有什么特别的,但那一刻真的让我很有成就感。”
在职期间,戴杅栩街舞班的学员从0累计到了50多位,有吸毒涉黑的问题少年也有孤儿……酷炫的音乐,舞动的身影,戴杅栩用酷炫的街舞方式,带着他们开启新的生活篇章。
一次从化游 改变职业轨迹
2019年夏天,戴杅栩借着探亲机会来到广州从化吕田。这是他第一次踏足内地乡村,在从化期间,除了游历周边的景点,一宗儿童溺水事件让他萌发了到从化创业的念头。
“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乡村孩子。我发现不少乡村孩子因为父母外出打工,跨代教育会有隔阂,留守儿童孤独感强烈。而且乡村生活单调,缺乏才艺等培训,他们的性格会相对内向。”戴杅栩表示,对比在香港接触到的青少年,从化乡村的孩子更难以亲近。更严重的是儿童安全问题,一次在山间踏青的时候,他遇到一个不幸的溺水事故。“当时是在去山上徒步的路上,途经水库的时候遇到很多人围观,有人在为一个孩子进行急救。从附近街坊口中得知因为孩子独自跑到户外戏水,不幸发生事故。回程时再次路过事故现场时发现,孩子身上盖着白布,等着被运走。”这个场景深深地刻在他的脑海里。
“从此,脑子里总有个想法,希望能为从化做些事情。”半年后,他终于下定决心,辞职到从化创业,“来之前也思想斗争过一段时间,会担心在内地的生活能否适应,但在香港呆久了,其实也挺压抑的,尤其是对这种中低阶层收入的人来说,生活压力很大。”戴杅栩表示,希望能够在30岁之前,换个新的环境,做些新尝试。内地的高速发展,也坚定了他的选择。
戴杅栩在新界居住,这个区域毗邻深圳,是香港最近距离感受内地高速发展的区域,目前多项正在兴建的大型跨境基建项目均在新界,包括2015年通车的广深港高铁香港段、2016年落成的港珠澳大桥、2018年完工的莲塘/香园围口岸……或者,自己能在广州找到实现自我和理想的另一条路。
五万元积蓄起步 工作室刚开就遇到疫情
2020年,戴杅栩带着仅有的五万元积蓄再次来到从化吕田,他要在这里用自己所长,实现梦想。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街舞,工作室还没成立之前,他就在从化吕田小学建立义教街舞试点,通过免费培训班的方式,为当地孩子提供服务。同时他也参与到当地的“阳光雨露”计划,在当地学校和政府机构的帮助下,可以更快速地与学校建立沟通渠道,也更有针对性地为留守儿童提供服务。
戴杅栩介绍,每所学校会筛选出10名校方认可的留守儿童作为培训对象,让其参与“阳光雨露”计划,以每周1节课、每节课1小时、16节课为一期的形式,进行义教课程。一期课程结束后,他会带着孩子们在校内外进行文艺汇演,让更多的留守儿童能够了解到街舞的魅力。同时向村民们不断普及街舞这种轻快的形式,也能帮助当地儿童找到并实现他们的自我价值。
随着义教工作的逐步稳定,也让戴杅栩积累了一定的学生资源,他一边奔走义教中心,一边寻找合适的位置开设自己的工作室。希望将课程常规化,为一些对街舞真正感兴趣的孩子提供延伸培训。
经过两三个月时间的寻找,戴杅栩在吕田镇上找到了一间两层楼的街铺。蓝色的墙壁、酷炫的壁画、干净明亮的镜子,这些都是戴杅栩亲手布置完成。“当时工作室刚布置完没多久,疫情就来了,工作室的前9个月几乎颗粒无收。”创业不易,戴杅栩才刚开始踏出第一步便是当头一棒。“既然都来了,咬咬牙总能挺过去的。”
他奔走街头派传单做街头秀,每周固定时段奔走在义教中心,靠着所剩无几的积蓄,撑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如今工作室已经有超过20名当地的留守儿童成为了长期培训班的学生,人数还在不断增加中。
戴杅栩发现,对于街舞的渴望,并没有分乡村还是城市,在从化吕田同样也有非常多的孩子喜欢街舞,并愿意学习。“有一个居住在附近的孩子,因为家庭条件有限没有办法长期上课,他默默记下了上课的时间,一到点就会在舞蹈室外隔着玻璃墙学习。我也会告诉他每周固定的免费义教时间,让他也可以到课室里学习。”
孩子们的热情,给予了戴杅栩坚持的理由。他甚至把香港社工的做法也搬到了这里来,不定时地组织活动,让不同家庭的孩子们聚在一起,做美食玩游戏,偶尔也会邀请家人们一起聚餐互动,让工作室与家庭间也能形成良好的沟通闭环,除了街舞,也能更好地为留守儿童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他的五年计划 成立多个乡村留守儿童才艺培训示范点
戴杅栩透露,经过一年多的负债状态,现阶段已经实现小幅度盈利,项目终于走上了正轨。现在回头看看,他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在从化创业的这段时间,相比香港深耕社区的工作,给予了他更强烈的满足感。“跳出舒适圈后,在这里找到的机会比在香港要多很多。”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在科技、金融、工业、医疗等多个方面有了飞跃式的进步,这些成就所有的港澳青年都真实可感。戴杅栩表示,针对港澳青创,目前还只能靠情怀支撑,扶持政策有待完善。他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建议各区在扶持政策上实现差异化。“比如在天河区,可以多一些科技和生物医疗上的扶持。如果在从化和增城,就考虑增加一些针对乡村振兴和艺术教育方面的优惠政策。”
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他始终相信,乡村儿童的素质教育和才艺培训还能更上一层楼。接下来,他计划先摸清整个从化区关于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然后将自己的街舞培训从一个村的范围扩展到整个区。他希望有机会还能将粤港澳台青年对于留守儿童的关怀散播至增城、花都。争取在整个大湾区多点开花,成立多个乡村留守儿童的才艺培训示范点。
“我也希望自己能够在内地乡村闯出一番天地,那将极大鼓舞到其他在香港、澳门的青年,吸引他们来到内地创新创业。”
他期待两地通关尽早恢复常态,可以回香港向更多的港澳青年分享自己的内地创业经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有欲能广施于人。”戴杅栩也期待更多和他一样关心关爱留守儿童,或者支持乡村才艺扶持项目的港澳青年,加入到自己的创业团队。
- 下一篇:胡宝权+吴颖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