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下广州地铁建设速度新记录
历时近四年!广州“大湾区最快”地铁18号线建成通车





“以前从广州市中心区到南沙,坐船再坐车要一整天,现在坐十八号线只需要半小时,非常便利”,46年前到万顷沙插队的老知青李盛仁感慨道。昨日,最高运营速度达160公里、被称为“粤港澳大湾区”最快地铁的广州地铁十八号线首通段正式开通运营。李盛仁和同为知青的张小玲品尝了“头啖汤”,半小时就回到了万顷沙看望老朋友,感受到了高速地铁带来的幸福感。
这是一条承担着新时代新使命的战略线。广州地铁十八号线的建设,充分响应并支持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交通强国战略、有力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促进南沙新区、自贸区国家战略的实施。作为城市发展的交通重点项目,南联南沙,北系广州中心区,是促进南沙区快速发展的强劲动力。这条“南沙快线”实现南沙新区至中心城区30分钟的时空目标,大大拉近南沙与中心区的时空距离。
刷新广州地铁建设速度新记录,历时仅3年10个月
这是一条创下广州地铁建设速度新记录的线路。从2017年12月1日首个开工工点横沥站地下连续墙施工,至2021年9月28日首通段建成开通运营,历时仅3年10个月。
在特大城市里建设地铁,其工期之难,首先在于拆迁难。十八号线建设快得益于沿线众多居民的理解和支持,他们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开展征(借)地,“拆迁快”为线路的全面开工提供条件。“虽然要搬走很舍不得这帮街坊,但听讲这条地铁速度很快,以后南沙去天河半个钟就可以了,大家方便很多。所以我全家都支持地铁开工。”有南沙区珠江街的街坊表示。
2017年8月17日十八号线横沥站的车站主体结构施工,成为全线首块移交的场地;2017年10月31日,十八号线在番禺广场站施工现场正式宣告动工。随即,全线多个工点陆续开始“攻坚”,为全面施工创造条件;经过前后10个月的协调和充分准备,冼村站的施工围蔽顺利完成……作为贯穿南北的大动脉,十八号线首通段途经之处既有池塘浅滩、农田果园的“农村”,也有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闹市”,如何制定稳妥的用地方案,确保不影响市民生活的同时,为地铁施工提供足够的工作面,成为了地铁建设先行者们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政府+地铁+参建单位”协调推进的方式,使涉及线路建设的征地拆迁、管线迁改、交通疏解等难题逐个破解。
四年攻坚。“每移交一块场地,就施工一块场地”。地铁建设者们与时间赛跑,迎难而上。十八号线首通段南起南沙的万顷沙,向北途经横沥、番禺广场、南村万博、沙溪、龙潭、磨碟沙,至冼村站,全长58.3公里。全线共24个盾构区间,采用直径8.8米的大直径盾构机掘进。由于线路区间内地质结构十分复杂,以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发育为特征,大断裂带分布。盾构施工中,需先后9次下穿河流水系、5次下穿既有地铁线路,施工难度和风险管控压力非常大。其中盾构机长距离(约1612米)、小半径(600米)、S弯(两次转弯)下穿珠江水系,在广州尚属首次、国内罕见,工程技术难度、施工水平要求、施工风险系数、外界环境敏感度在国内同类型施工中都首屈一指。
国家技术创新示范线,最快地铁线装上“智慧大脑”
最快地铁线装上“智慧大脑”,出行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在乘车前,乘客可以通过广州地铁官方App,了解到未来15分钟、半个小时及一个小时的客流情况,以及首末班车时刻、是否有客流控制或突发延误事件等关键信息,提前规划合理出行路线。
——进站时,乘客将体验到智慧化的自动售检票系统,实现出行无感过闸,全线的闸机均为人脸识别闸机,支持刷脸进刷脸出。乘客可在十八号线车站的智能客服中心完成人脸注册,与广州地铁App乘车码绑定,当乘客需要转乘到广州地铁其它线路车站时,可使用同一账户的广州地铁App乘车码刷码出闸。
——进入到站台后,乘客可通过车站站台的显示屏幕,了解实时的列车拥挤度,前往比较宽松的车厢候车,提高乘车的舒适度;
——到站后,乘客还可以通过广州地铁App了解地铁与其他交通工具的接驳指引和站外导航等服务,让出行衔接更高效。
实现乘客智能出行功能,是通过广州地铁集团与腾讯公司开发的“穗腾OS”系统。
作为业内特创的基于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的新一代轨道交通操作系统,“穗腾OS”真正实现了轨道交通设备和系统的互联互通,为全时空精准便捷的乘客服务和全景式安全高效的运营管理提供支撑。
针对近期市民较为关注的地铁防洪防涝方面,穗腾OS可通过地铁沿线关键风险点的液位传感器实时监控水位状态,自动感知水位报警并一键启动防汛应急预案,可以快速联动车站广播、乘客信息显示屏、闸机、电扶梯等乘客服务设备设施,有序引导乘客紧急疏散,确保应急调度指挥高效的同时,进一步保障了乘客的生命安全。
同时,这也是一条国家技术创新示范线。作为国内率先开通全地下160公里时速的地铁,十八号线从新一代操作系统到刚性接触网供电系统和单相组合式同相供电技术,从高速等级CBTC列车信号系统,到大带宽光传送网络及云平台搭建通信系统,一系列新技术新工法新设备的应用,使广州地铁十八号线成为国家级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示范线性线路。
2021年3月7日,十八号线成功完成逐级提速试验,运行最高速度达到176公里/小时——刷新了国内全地下轨道交通运行的最高速度纪录,达到工程设计速度的110%,充分论证了运营安全裕量,将来能更好地保障行车安全。
打造“轨道上的湾区”,广州地铁十八号线将连接中山、珠海
十八号线不仅是连接南北的重要交通走廊,更能够大大缓解全国客运量最大线路地铁三号线的客流压力,因此备受市民关注,先后入选2021年度广州十大民生实事,纳入广州市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清单。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的《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广州地铁十八号线将南拓北延,向南延伸为“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铁路”连接中山、珠海横琴,向北延伸为“广州东至花都天贵城际”串联广州东站和白云国际机场,形成大湾区南北的“轴带支撑”。
广州地铁表示:“广州地铁将在轨道交通规划、建设与运营上主动承担‘提速广州、主导湾区、引领行业’的使命,展现新时代地铁人应有责任与担当。紧密联动佛山、东莞、中山、珠海等周边城市,积极推进都市圈城际铁路建设,加快构建大湾区1小时工作圈、生活圈、朋友圈,抢占大湾区发展机遇,努力在粤港澳大湾区和交通强国建设上走在前列。”
广州市社科院原高级研究员谈锦钊认为,“地铁为广州城市现代化提速提质”,经过20多年开发与努力,广州成为地铁建设与管理的标兵,高效舒适的地铁已经成为广州的一张城市名片。特别是像这次开通的万顷沙到冼村段,实现市中心到南沙只需要30分钟,人民群众将依托地铁方便出行,未来可以选择通勤时间短、环境优美、学校医疗等配套完善,但楼价又能接受的置业定居点。
文/钟丽婷 许坤杰 温美春 陈虎辉 图/广州地铁供图
制版:林至钦 邓诗君 黄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