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有这么多珍稀动植物藏身广东!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越来越多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和珍稀植物被发现


球果假沙晶兰

名称:距翅麦鸡

名称:藏酋猴

名称:中华穿山甲

名称:青头潜鸭

黄嘴白鹭

名称:白鹤

黑脸琵鹭
国家I级保护野生动物穿山甲、全球仅存4000多只的白鹤、全身透明的“幽灵之花”球果假沙晶兰、世界近危鸟类距翅麦鸡……近年来,广东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广东珍稀濒危野生种类显著增加,各种“藏”在广东各地的奇花异草飞禽走兽时不时向世人“露脸”。
广东省是全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根据第一次国家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结果,广东省共有陆生脊椎野生动物774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188种,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76种,国家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584种,引进驯养繁殖的野生动物近150种。
植物方面,广东有维管束植物7700多种,隶属于2051属,289科,其中野生植物有6135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有55种(包括国家一级7种,国家二级48种),引进人工栽培的各种植物近4000种。
近年来,广东省不断加大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力度,率先把全面禁止食用陆生野生动物写入地方性法规,开展珍稀濒危物种就地、迁地保护,组织开展人工繁育、野化训练、回归等工作,广东省野外资源种群正在稳步增长。特别是在珍稀濒危物种就地、迁地保护方面,广东省建立了国家林草局穿山甲保护研究中心,完善了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点建设,广东首个珍稀濒危植物保育基地——南岭基地也启动建设。
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召开期间,珍稀动植物的保护再次成为社会热点。南都记者为大家盘点近一年来出现在广东的珍稀动植物。保护生物多样性,就从认识它们开始吧!
★名称:球果假沙晶兰
★发现时间:2021年4月
★发现地点:乐昌林场
简介:球果假沙晶兰为我国杜鹃花科沙晶兰属2种之一,是多年生的腐生植物,主要生长在有丰富腐殖质的阔叶林下,对环境要求比较高。据英文版的植物志Flora of China得知,目前主要发现分布在吉林、辽宁、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云南、西藏、福建、台湾等省区,花期是在3-8月,果期在5-9月。
发现的意义:在广东省是首次发现,属于我省分布的新记录。
★名称:距翅麦鸡
★发现时间:2021年7月18日
★发现地点:珠海鸡啼门湿地
简介:距翅麦鸡(Vanellus duvaucelii)是一种中等体型的涉禽,属于鸻形目鸻科麦鸡属鸟类。体长约30厘米;头顶、枕及喉黑色,具细长凤头;背及两翼灰褐色,腹部、腰及尾下白色,初级飞羽、尾及腹中心块斑黑色,翼角具黑色的距。目前中国共有6种麦鸡,珠海可见到的有3种,除了距翅麦鸡,还有凤头麦鸡和灰头麦鸡。
发现的意义:珠海这笔记录是一个确切证据,是目前该鸟种的确切最东分布。这也是距翅麦鸡在广东省的首次影像记录。
★名称:藏酋猴
★发现时间:2020年9月-10月期间
★发现地点:广东怀集大稠顶省级自然保护区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简介:藏酋猴为中国特有动物,隶属于灵长目、猴科,是中国猕猴属中最大的一种。体长61-72厘米,尾长7厘米左右,体重12-18千克。成年雌猴面部皮肤肉红色,成年雄猴两颊及下颏有似络腮胡样的长毛,头顶和颈毛褐色,眉脊有黑色硬毛,背部毛色深褐,靠近尾基黑色。藏酋猴一般栖息于山地阔叶林区有岩石的环境中,集群生活,喜在地面活动,在崖壁缝隙、陡崖或大树上过夜,以多种植物的叶、芽、果、枝及竹笋为食,发情期多在秋季,春末夏初产仔。
发现的意义:野外红外相机首次拍摄到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藏酋猴,这也是该区域首次记录到藏酋猴家族活动的视频影像。
★名称:中华穿山甲
1
简介:中华穿山甲为中国特有穿山甲,分布区域包括广东、广西、云南、福建、重庆等1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穿山甲是特化物种,视觉基本退化,嗅觉灵敏,主食白蚁和蚂蚁,头部和体表均长有深色坚硬鳞片,腹部柔软。穿山甲为夜行穴居动物,喜炎热,一般栖息在人为干扰少、食物水源丰富、灌草茂密的向阳丘陵。穿山甲繁殖力低下,一般每年仅产1胎,每胎仅产1崽,母兽繁殖年限估计最多只有15年。
★发现时间:2021年3月12日晚10时左右
★发现地点:惠州惠东西枝江源乌禽嶂山保护地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发现的意义:这是我国大陆地区有记录以来,首次用手持设备记录到中华穿山甲野外活动的生态影像。
2
★发现时间:2021年6月1日
★发现地点:河源市龙川县鹤市镇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发现的意义:这是河源市龙川县首次发现中华穿山甲。
3
★发现时间:2021年6月2日
★发现地点:广东阳春鹅凰嶂省级自然保护区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发现的意义:这是粤西地区首次记录到中华穿山甲野外活动的影像。此次阳江地区的发现,填补了粤西地区野生中华穿山甲存在的空白,对中华穿山甲及其栖息地的保护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名称:青头潜鸭
★发现时间:2020年12月22日
★发现地点:汕头市澄海区滨海湿地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简介:青头潜鸭有着暗青色的头颈部,白色的眼珠,赤褐色的胸,白色的尾下覆羽,目前分布区域分散、狭小且种群数量极其稀少,2012年起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里被定为“极危”,在我国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发现的意义:这是近30年来首次在广东有青头潜鸭的记录。
名称:黄嘴白鹭
★发现时间:2021年4月15日
★发现地点:茂名市博贺湾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简介:黄嘴白鹭是中型涉禽。体长46-65厘米,体重320-650克。身体纤瘦而修长,嘴、颈、脚均很长。体羽白色,雌雄羽色相似。虹膜淡黄色,腿黑色。幼鸟无细长的饰羽,嘴呈褐色但基部黄色,腿和眼先皮肤呈黄绿色。繁殖季节有细长的饰羽:后头的冠羽长而密,肩羽延伸至尾部但末端平直,下颈饰羽呈长尖形,覆盖胸部;嘴黄色,脚趾黄色,繁殖脸部裸露皮肤蓝色。黄嘴白鹭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全球数量约有2500-10000只,中国约有500-1000只,广东省约100只以内,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但由于数量稀少,并不易见。
发现的意义:这是茂名首次录得其确切影像资料。
★名称:白鹤
★发现时间:2021年2月27日
★发现地点:珠海斗门雷蛛垦区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简介:白鹤是一种大型涉禽,体长125-140厘米。成鸟站立时通体白色,飞行时黑色的初级飞羽明显。喙暗红色,脸上裸皮红色,虹膜浅黄色,腿粉红。幼鸟金棕色。其冬季常以家庭活动,杂食性,包括植物种子、嫩芽、地下块茎、鱼类、蛙类、昆虫等。迁徙时经华东和华北,中途只在大型湿地短暂停栖,补充能量。主要越冬于长江中游,最大的越冬种群位于江西鄱阳湖,少量越冬于长江下游至东南、华南地区。目前,全球的白鹤仅存4000多只,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估为极危物种,在中国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发现的意义:这是珠海市首次观测记录到白鹤。
★名称:黄胸鹀
★发现时间:2021年4月29日16时30分许
★发现地点:深圳沙头角林场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简介:黄胸鹀,又名禾花雀,是一种雀形目、鹀科、鹀属的鸟类。今年2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调整后,黄胸鹀成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黄胸鹀繁殖于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越冬于中国东南沿海、南亚和东南亚地区,每年春秋两季迁徙期间都经过我国大部地区。黄胸鹀喜欢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开阔平原地带的灌丛、草甸、草地和林缘地带,尤其喜欢溪流、湖泊和沼泽附近的灌丛、草地,以及有稀疏柳树、桦树、杨树的灌丛草地和田间、地头,不喜欢茂密的森林,是典型的河谷草甸灌丛草地鸟类。
发现的意义:这是深圳首次在梧桐山地区发现黄胸鹀。
★名称:黑脸琵鹭
★发现时间:2021年5月7日
★发现地点:茂名市博贺湾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简介:黑脸琵鹭,属于鹳形目、鹮科、琵鹭亚科,属全球濒危物种类别之一,喜在水面平静且浅的泥泞水塘、湖泊或泥滩活动。黑脸琵鹭因扁平如汤匙状的长嘴,与中国乐器琵琶极为相似而得名;亦因其姿态优雅,被称为“黑面天使”或“黑面舞者”。2021年2月5日,在调整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黑脸琵鹭从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发现的意义:这已经是黑脸琵鹭连续4年现身茂名。
04-05版 采写:南都记者 吴璇 夏嘉雯 实习生 李焱彤
- 下一篇: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