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广州粮油供需处于紧平衡状态,新冠疫情令粮食安全问题紧迫

如何确保粮食供应“不掉链子”?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黄姝伦 10-20 00:30

  增城区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梁思华 摄

  广州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通讯员供图

  广州是粮油主销区和重要粮油集散地,粮食供需保障压力大,保供任务重。

  “近年来,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较高水平,但粮食安全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轻言过关。”10月16日,广州市举办2021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大会,市发展改革委粮管中心主任郭志健在会上表示。郭志健强调,广州贯彻落实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加快推进粮食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成立于1945年10月16日,这一天也被定为“世界粮食日”,目的是提升全球对饥饿问题的认识,确保人人关注获取健康膳食的重要性,推动相关行动。

  今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行动造就未来。更好生产、更好营养、更好环境、更好生活”,中国粮食安全宣传周的主题是“发展粮食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新冠疫情大流行持续,粮食安全问题紧迫。长期以来,广州粮油供需处于紧平衡状态。官方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粮食需求量为2436.9万吨,粮食供给量为2463.49万吨,粮食安全工作保持供需平衡、价格稳定、质量安全、应急有效、流通有序的局面。

  保障粮食安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涉及粮食生产、储存、运输、加工、消费等关键环节,全链条缺一不可。

  有限耕地资源优先用于粮食生产

  农业科技提高种植效率

  10月中旬,在广州增城区朱村街南岗村的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中,青绿的稻田一眼望不到头,微风一吹,稻浪滚滚。稻谷将在年底成熟。

  今年3月,耕地上重新播种了水稻。此前很长时间,由于土地租金高,种植香蕉、百香果等经济作物经济价值高,大米被压价,本地农民几乎都将农田流转出去,不再种植水稻。

  “我们建设了面积近3000亩的连片规模化、标准化、5G精准现代化增城丝苗米种植基地。”广州科旺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下称科旺实业)负责人区向军向记者介绍,朱村种植丝苗米历史长达500年,有“中国丝苗米之乡”的美誉。

  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要求,采取有力举措防止耕地“非粮化”,切实稳定粮食生产,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的生命线。坚持科学合理利用耕地资源,将有限的耕地资源优先用于粮食生产。主产区要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要保持应有的自给率。

  自2020年以来,中央将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据南都记者了解,多地政策加码,增加粮食种植面积。广东地区人多地少,官方文件已经多次强调“藏粮于地”,提高粮食自给率。

  年初,科旺实业进驻朱村,花费将近3个月的时间,恢复1500多亩基本农田的原样,移除花果苗木,重新用于规模种粮。

  区向军介绍,今年增城丝苗米种植基地引用了华南农业大学的“旱直播”技术,一台机器一天可播种100亩水稻,而人力一天只能插秧不到1亩。

  据了解,“旱直播”技术能在干旱恶劣的环境下,保障水稻收成。“我们入驻时,这里的土壤有机质非常差,加上今年种植环境比较恶劣,一开始在1100亩地上测产旱直播技术,结果证明这项技术非常高产。”区向军说。

  越来越多高科技农机设备运用于大田,减少人力,提高种植效率和质量。

  南都记者观察到,增城丝苗米种植基地已投入使用智能农机,包括农业无人车、植保无人机、撒播无人机等。今年年底,该基地将完成“无人农场”建设,实现水稻种植全过程无人机械化作业。

  “现在靠人工种田肯定是亏本的,必须要靠现代化和机械化,这需要年轻人们去熟悉。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让年轻人喜欢上种田。”区向军说。

  推进粮食交易平台建设

  提高粮食市场环境透明度

  着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建立稳定的粮食产销合作机制,完善现代仓储物流体系,提高粮食流通效率,是保障粮食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

  2018年8月,全国加快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第二次现场经验交流会上,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务锋指出,加快发展粮食产业经济,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构建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

  其中,稳步推进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健全粮食价格市场形成机制,进一步形成“优粮优价”导向。积极转变部门职能,搞好信息发布、产销对接、信贷协调等服务,将质量导向体现到政策性收购和市场化收购中。以及,建立顺畅高效的粮食流通机制。

  在2020年的广州市政策性粮食管理工作会上,广州市粮管中心提出:“联合广州农村产权交易所,研究探索推进广州粮食交易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力争打造一个具有广州特色,在全省甚至全国有影响力的粮食交易平台”。同年8月,广州农村产权交易所启动运营广州粮食交易综合服务平台。

  “设立这个平台,主要目的是实现储备粮承储招标,以及轮换竞价全流程线上化交易。”广州交易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博介绍,自2020年开始,广州市储粮总额已超过203万吨,全市储备粮和粮食交易额相当大,通过交易综合服务平台,更能保障粮食安全,提高粮食质量。

  李博向南都记者表示,储备粮需要按周期轮换,如大米轮换周期是1年、小麦是3年,轮换就意味着有供销,该平台提供了一个阳光透明的粮食市场环境。

  “让粮食企业上平台交易,我们交易所能够在其中起第三方监管的作用,杜绝了交易时‘钱给了货没发’,或是‘发了货却收不到钱’等问题。”李博说。

  截至目前,该平台已协助广州及各区完成46万吨储备粮、3万吨猪肉、盐、糖、农药化肥等重要商品及2.5万件救灾物资的招标采购工作。同时,以公开市场线上竞价的方式,为10万吨粮食完成购销交易,平台累计交易金额超17亿元。

  在粮食储备环节,市场力量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不断加强粮食储备的规范化管理,确保储粮的数量、质量和安全。”广州市粮食集团总经理助理高杰介绍,公司在南沙区投资新设了粮食储备加工中心,建成43万吨的仓容,其储存条件和储粮、技术设施都较为完善。

  为了保障广州的粮食供应,据南都记者了解,目前,广州市粮食集团已建立20万亩优质粮油基地,遍布全国各地,与全球30多个粮油龙头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关系,有效保障了粮食购进渠道畅通。

  采写:实习生 梁思华 南都记者 黄姝伦

   通讯员 穗发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