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点减法,照片讲出好故事

◎广东实验中学 初三(12)班 黄沐恩 ◎指导教师:李蓓蓓
思绪又回到那个炎热的夏天……
在北京,我参加了当时的《印象·胡同》主题拍摄活动。
“摄影技巧都用上,一定要拍出最绚丽的景象,”我暗下决心。把三脚架放在胡同口,对焦、构图、定格。画面中,细长而弯曲的胡同消失在暮色中,胡同口是一只白猫,眯缝着眼,几缕胡须随风摇动,轻轻地蹲在矮墙上,它的身旁是一株稀稀疏疏的海棠,在黄昏中显出别样的风姿。太阳已无早晨的浅绛,也无正午刺眼的白光,为了增加视觉张力,我又大费周章。终于,我成功地把这些景色都收入相片中。“挺好的。”我心想。
把自己的作品拿给摄影老师看,他摇摇头,“一张好的照片,不应该只是元素的堆砌,每一张照片都应该会讲故事!”看着我一脸的疑惑,他笑笑,“也许你做点减法,更好。”
戴上耳机,音乐随机播放,我常常用这种方式将自己与现实隔离进入思考。摄影老师的教导不断回响在耳边。做点减法?怎么做减法?当我回过神来,耳机中的音乐刚好跳到了下一首。“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太熟悉的旋律,熟悉到耳朵似乎已经免疫。
可是,就在那一刹那,思绪突然打开!
夕阳已经收起最后一抹浅绛。对,就趁现在!赶紧收好三脚架,趁着夜色还没有完全降临,冲到胡同对面的天桥上。连三脚架都来不及打开,双臂夹紧,左手稳稳托住长焦镜头,按快门的手指激动得有些微微颤抖。咔嚓咔嚓!快门连续响起,像一串欢乐的音符。
成功了!
画面上,胡同安静地躺在画面的黄金分割处,天际的最后一道光恰好打在胡同的旧砖墙上,氤氲出古朴的味道。而虚化的背景中是点点霓虹,象征着人们富足而忙碌的现代生活。这张照片,没有过多动人的美景,也没有了那些华而不实的虚浮。虽只是平常生活中的景象,却也同样震撼人心。一静一动,一实一虚,一昔一今,这才是一张会讲故事的相片!它见证了祖国的发展,见证了这个城市的发展,见证了岁月峥嵘!这样的一张照片,一张讲着家国情怀的照片,才是我要的《印象·胡同》!
原来不需要绚丽的无序堆积,只需平凡的踏踏实实。有时去掉那些无谓的,甚至是只为炫耀而存在的东西,可能会猛然发现,任何一个平常都有它的独特,任何一个不起眼的细节可能都有着不同的惊喜。
人生,需要做一些减法,那些表面所增加的,也许却是在暗地里的失去。
做点减法,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