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2021亚洲青年领袖论坛在穗开幕,300多人线上线下融合出席热议:

“人是文明交流互鉴最好的使者,亚洲青年要当好文明使者”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郑雨楠 王美苏 王诗琪 12-02 00:46

  2021亚洲青年领袖论坛在广州南沙开幕。

  2021亚洲青年领袖论坛在广州南沙开幕。

  本次亚洲青年领袖论坛共6场主题论坛。图为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发展论坛现场。

  11月27日,2021亚洲青年领袖论坛在广州南沙开幕。论坛以“致力开放创新,聚合青年力量,共建亚洲新未来”为主题,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围绕科技创新、文化教育、旅游发展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等议题展开讨论,300多位亚洲各国青年领袖以线上线下融合方式出席。

  本届论坛还将发出亚洲青年发展倡议,设立亚洲新兴产业投资基金,启动亚洲青年领袖培养计划,构建服务亚洲青年交朋友、碰思想、聚资源的新型国际交流平台。其间还将举行“亚洲青年友谊林”植树活动,让中外青年种下友谊之树。

  文化交流互鉴

  “亚洲青年要呵护好亚洲大家庭”

  亚洲各国山水相连,人文相亲,有着相同的梦想追求。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高云龙表示,近年来,亚洲各国加强团结合作,携手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尤其是在新冠疫情下守望相助、共克时艰,成为全球可持续复苏的重要引擎。亚洲各国青年有理想、有担当,坚持正义、维护和平,推动交流、互利合作,引领时代潮流,为世界、为亚洲、为各国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年轻人不仅仅是一道好看的风景,更决定着一个国家未来的前途和命运。”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吴海龙在开幕式上表示,亚洲大家庭属于每个亚洲青年,亚洲青年要呵护好这个大家庭。

  其中被频频提及的是文化方面的交流互鉴。“人是文明交流互鉴最好的使者,亚洲青年要当好文明使者。”高云龙表示。

  “文化和艺术是当今世界的通用语言。”卡塔尔皇室成员、著名艺术家娜迪雅表示,作为推动亚洲视觉艺术发展的一分子,应当用这种包容性语言来加强共性。

  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也认为,在亚洲各国青年的交流中,文化是非常重要的渠道和方式,常常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优秀的文艺作品能跨越国界、跨越民族背景和语言传播,架起民心相通的桥梁。

  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文体+”也吸引了不少关注。全国青联副主席、香港霍英东集团副总裁霍启刚认为,在众多的产业中,文化体育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文体+”将成为经济增长点。香港可作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在文化体育产业上加强配套,举办更多有关的国际活动以及交易,促进国与国之间人民的交流。

  在过去几年,媒体融合发展进入高速列车时期的情况下,也对传统内容生产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表示,可以通过现代传播技术、通俗化叙事等相结合的方式,让原本严肃神秘的东西变得生动有趣。

  加强交流合作

  “希望亚洲青年能承担起历史责任”

  在当今复杂的世界形势下,亚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通过视频致辞表示,当前,亚洲和全世界面临着贫穷、教育和安全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为了克服这些问题,联合国在2015年制定了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由所有联合国成员全员通过达成协议。会议达成决议,预计在2030年达成这17个目标。为此,需要亚洲青年们加强交流合作、积极参与贡献力量。

  潘基文高度赞扬并感谢了中国政府为实现这些可持续发展目标发挥的积极作用和作出的巨大贡献,并希望亚洲青年能够承担起历史责任。“在亚洲,人类和自然是不可分离的。长期以来我们都认为,人类与自然浑然一体,一起共存且共同繁荣。现在我们必须努力使这些亚洲价值观和亚洲方式成为创造新文明的基础。”

  与此同时,新冠肺炎疫情也成为全球共同面对的最大挑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表示,最近一年多,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虽然减少了近距离交流,也使全球化进程受到了挫折,但是全球化的目标却从未因此放弃。希望未来通过团结、科技创新、携手合作实现全球资源互补、抗疫策略协同,共同遏制新冠疫情的蔓延,早日免除新冠肺炎疫情的威胁。

  张文宏表示,除了新冠肺炎疫情以外,公共卫生还涉及诸多方面,一些疾病仍在威胁亚洲以及全世界人民的生命。通过这次论坛,亚洲青年可以更好地携起手来,为解决未来包括新冠肺炎疫情在内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做出贡献。

  聚焦科技创新

  “未来青年应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硬科技研发迭代中”

  广东省委常委叶贞琴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广东已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外贸第一大省、科技强省和全球重要制造业基地,广东也高度重视、大力支持青年人成长成才,以优厚的政策、优良的环境吸引各国人才来粤发展,已成为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的一片热土。此次亚洲青年领袖论坛构建了服务青年的新型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将加强各国青年人的交流和沟通。广东也将一如既往为世界各地朋友来粤开展交流合作、投资兴业提供优质服务。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庆峰在开幕式上表示,科大讯飞在人工智能领域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以后将会在推动交流、教育和医疗各领域发挥卓越的贡献。希望以后在隐私保护、数据安全、伦理人文等方面与中外企业有更进一步合作。

  科技创新主导的新时代下,智能汽车产业正在加速发展,对青年人才的关注和渴求前所未有。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表示,智能汽车发展有赖青年,产业已成青年创新沃土。广汽集团汇聚全球青年,以人才高地打造创新高地。

  今年5月,住建部和工信部发布通知,广州被列为第一批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之一。来自广州的智能网联汽车企业小马智行是首个在中国城区实现常态化公开道路任意点对点路测的自动驾驶公司。小马智行副总裁莫璐怡表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动力,通过人工智能的赋能,可以使得车辆以虚拟司机的方式来完成驾驶的任务。“未来青年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硬科技的研发迭代中,通过人工智能或是大数据等新科技给社会带来不一样的变化。”

  聚焦

  “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发展论坛”聚焦大湾区青年发展: “对港澳创业者来说, 时代和舞台真的很重要!”

  本次亚洲青年领袖论坛共有6场主题论坛举行。其中,“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发展论坛”重点关注大湾区未来合作方向和路径,来自不同领域的青年领袖代表分享了各自在广州创业、工作、生活的收获和思考,也为青年人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建言献策。

  机遇

  港澳台企业再迎走进来、走出去的新机遇

  近年来,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背景下,越来越多港澳青年来到内地发展。90后的香港创业青年吴嘉惠是其中一位。

  2017年,他从英国进修完硕士学位来到广州开始第二次创业,并在天河区成立首家TIMETABLE大湾区孵化器。今年7月,吴嘉惠将TIMETABLE大湾区孵化器的第二个项目落户南沙创享湾,打造成为粤港澳青创基地,通过图书馆、网红咖啡店等配套,形成创业生态闭环,为港澳青年提供了完善的创业配套。

  10月,广州南沙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在创享湾TIMETABLE正式落地,首批16个香港工商界专业机构的正式加入,未来将进一步推动穗港深度合作。吴嘉惠坦言,“对港澳创业者来说,时代和舞台,真的很重要!”他表示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时代背景下,发挥不同地区的资源优势,港澳台企业也将再次迎来走进来和走出去的新机遇。

  作为入驻创享湾TIMETABLE的其中一家企业大湾区国际艺术品保税产业中心便是其中一个例子,董事总经理杨眉也是一位香港青年,她在论坛上表示,无论是自贸区还是大湾区,都为各城市产业提供了一个升级和融合的契机。

  据了解,杨眉于2019年在南沙创立大湾区国际艺术品保税产业中心,正是抓住了这些重要的政策机遇,将自贸区的保税政策与香港传统的艺术品产业进行整合,落地到南沙。当前,他们还借助南沙区政府区块链公链,与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链合作,通过区块链技术解决艺术品两大痛点问题——鉴定和估值。

  在TIMETABLE大湾区孵化器里,除了有新项目走进来,也有不少走出去的成功案例,入驻项目利用内地城市便利的创业环境,将产业做大后再为港澳台等境外地区的消费者提供服务。吴嘉惠透露,近期基地便投资了一家企业将内地的电子支付系统引入到香港地区,七个月的时间里,已服务超过5000家香港地区的中小企业。

  配套服务

  5年吸引近1800名港澳学生在南沙实习交流

  日前,记者从广州市委统战部获悉,三年来,广州累计投入3亿元用于支持港澳青年来穗发展,初步形成功能完善、特色明显、成效突出的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支撑体系。

  会上,南沙区政协副主席、南沙开发区商务局局长谢晓晖介绍,南沙已经在不断学习香港的经验做法,让营商环境港澳化国际化,推动人才交流和经贸往来更加紧密。谢晓晖透露,目前,南沙共有8家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港澳企业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类实际问题,都在服务平台中得到很好的引导和帮助。同时,南沙在企业注册、商事仲裁、工程建设管理模式、专业人才资格认可等方面,积极实现与港澳规则衔接。港澳人士同样可以无差别享受内地居民同等的快速开设企业、工商办税等服务。

  据悉,南沙推进港澳青年学生“百企千人”实习计划5年来,共吸引近1800名港澳学生在南沙进行实习交流。今年5月,南沙对接香港特区政府的“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发动区内优质企业面向在穗港澳毕业生提供超过130个岗位,越来越多的港澳青年开始走进南沙、了解南沙。此外,南沙还在全国率先突破港澳籍人才担任公职人员,有一批港澳青年才俊在政府部门、法定机构和国有企业任职,亲身参与到南沙的开发建设工作中。

  来自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文化促进会秘书长李晓岚表示,“在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发展的大前提下,青年的创新创业大有前途,各种各样的政策支持和扶持为青年的创业提供了政策保障。”

  李晓岚介绍,粤港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金融、法律服务配套逐步完善。以她所在的律师行业为例,从2020年底到现在,粤港澳三地联营律师事务所近20家,为港澳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创业提供了多元化的服务,满足了港澳青年来内地创业的服务需求。“粤港澳大湾区的青年有担当有作为,加之这些配套服务和政策,一定会成为亚洲青年的中坚力量,引领时代潮流。”

  建议

  应将港澳与珠三角优势充分结合

  当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中。随着《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和《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的相继出台,未来将为港澳青年来内地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院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统战部副部长申明浩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在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应将港澳的科技创新创业优势与珠三角的产能、人才供给、市场规模优势充分结合。同时,国内新能源、新材料、消费互联网等领域发展的强劲势头也给了企业换道超车的机会。一旦在大湾区各城市间打通要素,将为粤港澳青年提供更多发展赛道。

  现场,申明浩通过回顾世界级湾区的历史发展道路,指出了青年一代对于推动时代前进的重要作用。申明浩表示,同全国其他主要城市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老龄化问题并未十分突出,这是大湾区未来发展的巨大机遇。

  声音

  亚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板块。举办亚洲青年领袖论坛,关注科技、文化、金融、医疗、公益慈善等领域,搭建亚洲青年相互交流、结伴成长、合作共赢的新平台,其目的是促进亚洲青年共商、共建、共享,构建和平、发展、友好的亚洲大家庭。——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徐建国

  除了新冠肺炎疫情以外,公共卫生还涉及诸多方面,一些疾病仍在威胁亚洲以及全世界人民的生命。通过这次论坛,亚洲青年可以更好地携起手来,为解决未来包括新冠肺炎疫情在内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做出贡献。——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

  “未来青年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硬科技的研发迭代中,通过人工智能或是大数据等新科技给社会带来不一样的变化。”——小马智行副总裁莫璐怡

  采写:南都记者 郑雨楠 王美苏 王诗琪 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