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龄婴儿“换”4岁心脏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脏移植团队完成华南最低龄跨血型心脏移植

华南地区最低龄心脏移植患儿。 通讯员供图
2个月大时诊断出扩张性心肌病,4月龄时进入器官移植分配共享系统,经历了两次不成功的心脏匹配后,小家伙在等待了一个月后匹配到了一个大小、形态合适的小心脏。只是本身是B型血的他,匹配上的心脏捐献者是一名A型血的小天使。11月,省人民医院心脏移植团队成功为其实施了“ABO血型不相同且不相容的跨血型心脏移植”。这一例目前为止华南地区最低龄心脏移植患儿实现了住院11天后成功出院。
两次匹配失败
大胆选择跨血型心脏移植
今年8月份,2个月大的小乐(化名)因为经常吐奶,被带到当地医院接受检查。接诊儿科专家在排除了消化道问题后,特意为孩子检测了心脏,查出了原因所在——扩张性心肌病,一种儿童心脏移植术中最高发的疾病。
在四处求医的过程中,了解到广东省人民医院黄劲松领衔的心脏移植团队每年的心脏移植成功率高,且有着强大的婴幼儿心脏移植技术支撑,她立即带孩子来到了省医求诊。
相对于成人心脏移植而言,婴幼儿心脏移植不仅仅是更为袖珍、更难操作这一个难题,供心的来源也要困难得多。省医心脏移植与辅助外科副主任吴敏告诉南都记者,“孩子和成人情况不一样,首先对心脏的大小、形态都会有更高的要求。其次就是器官捐献的儿童数量要远低于成人。在一个月的等待期内,孩子曾经历了两次匹配失败,不是心脏太大(捐献的孩子是个十岁龄的天使),就是其他原因不匹配。”
在了解到患儿体内抗体水平较低时,移植团队做出了一个大胆的选择,扩大供心接收来源,包括血型不相同且不相容的供体。
“ABO血型是心脏配对基本原则,包括同种血型移植或者血型不同但是相容的移植,但血型不相容的案例难度就很大。”吴敏表示,婴幼儿体内免疫机制尚不完全,这一不健全的机制给了跨血型移植机会。术前仔细筛查了患儿抗B抗体,并制定了围术期安全有效的免疫诱导方案,保证ABO不相容的跨血型移植可以顺利进行。“通俗点表示,就是我们用医疗手段骗过了小乐的免疫系统,接受全新的异血型心脏。”
匹配成功
微缩版心脏移植在7小时内完成
为低龄婴幼儿进行心脏移植,手术的难度不仅仅是将成人的心脏移植进行微缩。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脏移植带头人黄劲松主任表示,儿童心脏移植牵扯到孩子的术前管理,术中麻醉和体外循环的支撑,以及术后重症监护团队的维护和支持。
“患儿年龄小、体重低,年龄越小手术风险就越大。全国婴幼儿、特别是低体重婴幼儿的心脏移植开展很少,我们的心外科曾成功为体重只有1.09公斤的超早产儿开展心脏手术,去年也为一位9月龄小的婴儿实施ABO血型不相容的心脏移植手术,在婴幼儿、低体重儿心脏手术方面积累了大量成功的经验”。
时间过去了一个月,小乐等来了第三次心脏匹配信息。器官捐献者是一名4岁龄的孩子,心脏的形态、大小合适,但血型不合适。有了前期的支持和论证,手术团队决定用这个4岁龄的健康心脏,为小乐进行移植。
“越小的患儿心脏体积就越小,这给手术操作过程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对术者的要求非常高,术中操作过程要求极其精细,包括所用手术器械、缝线等都是迷你型的。”黄劲松带领的移植团队及心外小儿团队共同合作下,历时7个小时的移植手术终于完成了。
为了减少小乐手术麻醉后的损伤,心脏移植团队拟为小乐实施超快通道复苏。
超快通道复苏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以及促进患儿更快地恢复,移植团队及麻醉团队在术前制定精准的麻醉方案,成功为小乐实施超快通道复苏,在清醒的状态下送入了重症监护室。经过心外科小儿重症监护团队9天专业细致的治疗及护理后,患儿转到了PICU,在PICU精心调养11天后,小乐终于出院了。
心脏移植团队吴怡锦医生表示,移植手术成功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接下来,小乐还要面对着排斥反应、感染风险、营养发育、如何改善及提高他后续的生活质量等诸多问题。
小乐出院7天后回院复诊,恢复状态良好。相对于成年心脏移植而言,儿童心脏移植的远期效果更好,移植心脏的使用期限也会更长。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通讯员 郝黎 张蓝溪 靳婷 马丹莹
- 下一篇: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