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同为爱书人 各有深收获

新一季“妙笔少年”分享写作心得,写日记广阅读是共同习惯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梁艳燕 01-11 00:40

  妙笔书写蓬勃志,少年篇章竞风流。南都非虚构写作成长平台从投稿作品中挑选佳作,经过一线教学名师、南都采编人员评审,选出热爱写作并有写作潜力的“妙笔少年”进行鼓励,分享他们的写作心得,今天分享的是2021年第四季度的优秀代表。

  上高中,开始严肃深刻的写作 ◎中大附中高一(1)班 林子琪

  我想说一说我怎么练习写作的。

  大概从初中开始,我渐渐培养出阅读的兴趣爱好,平时我就喜欢读书,留心有思想有思考价值的文字。来到附中后,我迅速发现了一个好去处——学校剪报栏。那些新闻和评论、奇珍异闻,都是老师精心筛选过的,对我们的学习一定会有帮助的,它们开阔了我的知识视野,更扩充了我的思维空间,尤其是不同观点的质疑问难,犹如火花碰撞,经常让我生出曲径通幽、柳暗花明之感。借用一句名言:常读剪报栏,就是与许许多多高尚的人对话。从这一点来说,我特别感谢附中老师的用心,为我们创造了这样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

  在老师的帮助引导下,我尝试时评写作,学习模仿其他优秀作者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有一次课前演讲时,班上同学讲到“双减”这个话题,说到教育培训降温之后,我们能不能回到从前的生活成长状态?我内心一阵触动,我找来这篇公众号文章,又认真读了几遍,发现自己既有同感,又有不同想法和现实困惑,于是就写了这篇《散养与圈养》,经过老师的评改,作为国旗下讲话,后来又投稿给南方都市报,确实没想到真的刊登出来了。

  刚进高一,我对高中的写作体会还不是很深,只感觉高中的学习要求远大于初中,常常是在我发现了一个感兴趣的话题后,老师不断引导、拓宽眼界,鼓励我寻找类似素材,通过阅读发现蕴含在其间的带规律性的东西,或网上搜索相对立的观点与表达,在大量的比较阅读中确立自己的观点,并使之不断清晰。进入高中后,我发现写作题材与思维难度完全不一样了,“严肃深刻”,变成了老师的口头禅,所以每一次写作,那种感觉都特别痛苦但又格外喜悦。很矛盾,很纠结,是不是?但却是我真切的体验。

  至于怎么写的问题,我现在还体会不深,顶多是结合自己的生活,保证不无病呻吟、不说空话。我平时也喜欢跟同学聊天,既感受不同的生活,寻找真正的朋友,也了解别人的看法和不同的思维方式,这样到写作的时候,很容易发挥自己的同理心和共情能力。比如我写的这篇文章,就有我家人贡献,因为我们平时也不少聊到这个话题,我能感受到他们的叹息和无奈。我的体会是,如果真的与自己的生活共鸣合拍了,有话可说、不吐不快,写作自然就是一件很享受的事。读高中了,虽然还是一样读书,但生活视野和阅读空间还是有很大不同,而这些,全都是写作的宝贵财富,“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不能宝山空回。

  我个人平时有写日记的习惯,每天都抽出点时间对今天复盘,读到了什么心有共鸣的,听到了什么有意思的,都记录下来,还有意识地每天取个尽量新鲜的标题,让自己乐呵乐呵。生活都这么紧张了,为什么不让自己快乐一点,舒缓一点呢?至于怎么写得有趣,我觉得这个问题太大也太难,如果有趣是指灵魂有个性有气质有温度,那么简要一点的回答就是,做个有趣的人,有思想深度的人。这,正是我努力的方向。

  我喜欢写诗、写日记 不放过点滴灵感 ◎广外附设外语学校五年级 林家奇

  一听说要写文章,有些同学就害怕,一看标题就发蒙,觉得没什么好写。这样很容易造成动笔之前没有仔细构思,而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哪”,写了半天还没进正题,时间快到了,只好慌慌张张结尾。还有的同学怕写不够字数,就用流水账来凑数。

  这些情况其实我也都经历过。但经过认真的学习,我不再怕写作。下面我就分享几点小心得。

  首先,当你对题目感到茫然的时候,先不要慌,回忆一下生活中哪些人物、事情或景物等和题目有关。哪怕只有一丝灵感,也要立刻记下关键词,能想出多少关键词就写多少,以免忘记。不要急于否定自己的想法,也不要担心写不出完整的文章。当思维逐渐打开之后,就像一张网一样撒了出去,可以联系起很多可写的内容。这时再通过比较,选出最有意思或最新颖或最有价值的内容。例如,四年级期末以《温暖》为题写一件事,我先想到的有生病时爸爸妈妈的照顾,有摔倒时同学的关心,有考试不理想时老师的帮助等。但经过比较,我觉得前三个话题已经很多人写过。多数时候,同学们都习惯写熟悉的人,这当然没错,但有时候写写陌生人,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效果。于是我继续回忆,猛然想起来有一个周末,我独自坐公交车,却发现羊城通里余额不足,发出一阵刺耳的声音。我身上又没有带钱,只好硬着头皮向别人借羊城通帮忙刷卡,当时我很害羞,觉得很尴尬,而且不敢确信那个陌生人会借给我卡,害怕在众目睽睽之下司机让我下车,既狼狈又耽误事。但事实上那个人很爽快地同意了。过了几天,我又遇见了他,我还他钱,但他说看我如此有诚信,就不用还了,还和我一路聊天,让我感受到来自陌生人的温暖。

  写文章凑字数是不行的,要让事件更具体,就要有一些细节描写。如果留心,每本故事书里都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写法。如《俗世奇人》大家都非常喜欢,但如果只看热闹就可惜了,我从这本书里学到了写活人物的各种方法特别是动作描写。我写《足球班队比赛》:“我带球冲刺,对方球员从右侧防守,我一个急停,用后脚跟将球往前送,过掉了他,再用踩单车的方式过了几个人。然后左脚蓄力,用力一射,球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完美地进入了球门。”再比如写爸爸做肠粉:“只见他将两只鸡蛋相对,轻轻一磕,咔的一声,敲碎一个鸡蛋,迅速地把蛋黄和蛋清倒入盘子里,用大勺子均匀地揉散鸡蛋。倒入米浆,再来回摇晃几下盘子,米浆便散开,慢慢地填满了整个盘子。爸爸又拿起勺子将葱、冬菇、萝卜干等配料灵巧地挑进盘中,最后,将盘子推进蒸炉里。整个过程一气呵成,不过一分钟。”

  我们还可以结合一些心理描写来突出人物的内心活动,这是我从《独一无二的伊凡》中学到的,这样可以让文章更真实细腻。如我在《和高手过招》中写我和老大爷打乒乓球:“他准备开球,我有些漫不经心:一个老人家,估计就是来锻炼身体的,这场球可能打不过瘾。我随随便便地摆好架势,以为原地不动就能轻轻松松把球挡回去。没想到,他的球一发过来,我的球拍刚碰到球,劲都不知道往哪使,嗖一声,球就飞到了天上。0比1!我不敢相信,不得不认真起来,双脚摆开,蹲好马步,一边做好接球姿势,双眼一眨不眨地瞪着;一边紧张地猜想他这次可能会发什么球,我又能不能接住。”这样把我前后不同的心理状态就写清楚了,也突出了老人家身手不凡,表现我“双减”后周末的乐趣。又如写菜肉店里杀好的鸭子:“我想,它活着时,自由地奔跑,尽情地遨游。但此刻,它只能抬起头,仿佛在吟咏一首悲伤的诗。”

  当然,文章想写好,不只是课堂的事,平时积累素材很重要。对于我来说,我觉得写诗(古诗或现代诗)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我曾为桃花、木棉花、云朵变化、黄山风景等景色创作过诗。比如《黄山佳景》:“崇山峻岭青天耸,悬崖峭壁莲花峰。妙笔生花奇石立,黄山古树迎客松。”虽然写得还很稚嫩,但我很满足,因为写诗锻炼了我的观察能力和构思创意,以及更留心用词是否准确、是否押韵等。

  我经常会在日记里写下生活中的种种趣事,如小区里逢年过节挂灯笼的情景,学校天鹅湖里悠闲的天鹅,家中小猫成长的过程等。我写小区挂灯笼:“那位叔叔先将灯笼绷直,然后拿出一根铁丝,用钳子熟练地剪下一小段,再穿过灯笼上的一个洞,绕了两圈,然后挂在了树枝上。顿时,喜庆的节日气氛便弥漫开来……”写在海心桥上赏月:“明月冉冉升起,远远望去,好像屹立在船上……过了一会,城市的灯都亮了,整个珠江都浸在夺目的光里……月亮升到了空中,摇摇欲坠……月亮更高了,与小蛮腰齐头了,简直是天下奇观!……下了桥,仰望天空,闪闪发亮的明月站在了小蛮腰的塔尖上。”

  以上就是我的写作心得。希望大家多阅读,多实践,欣赏这个美丽的世界,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并记录下来。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事,只要用心观察,你也会沉浸其中。既享受了生活之美,又写成了文章,何乐而不为?

  写出真情实感 才能打动人心 ◎广东实验中学初三(12)班 詹炜舜

  前段时间南方都市报非虚构写作成长平台刊登了我的文章《减少多余的好胜心,更好》,不少同学很喜欢这篇文字,今天谈谈我个人对写作的粗浅看法,请大家指导。

  《减少多余的好胜心,更好》写了我在军旅锻炼训练营中参加负重跑的事。在酝酿文章的时候,我着重突出自己在负重跑过程中的心路历程,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在修改文章的时候,我删去部分与中心无关的片段,使全文叙事节奏更紧凑、有条理。同时通过细致而翔实的细节描写来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力求再现当时的场景,寻求读者的共鸣。我觉得一篇优秀的文章应该是协调的,协调是指文章的内容、语言表达以及作者风格等多种元素相统一的结果,是文章的精神核心一以贯之的反映,让人读来没有生硬之感。如果不是来源于生活,凭空想象的文字是难以协调的,唯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读者。

  除了要有真情实感,我认为写好文章的基础是立意准确。立意有深浅,优秀的文章都有着贴合文章内容而又深刻的立意。提升写作能力需要长期的努力,立意水平的提高也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其中有思辨能力的提升,有逻辑思维的锻炼,有人生经验的不断丰富,这些都无法一蹴而就。《钱氏家训》有云:“读经史则根柢深,看史鉴则议论伟”。读书、思考才能使一个人的根植深厚、底蕴丰富、见解独到,文思泉涌,才能在写作时水到渠成,写出有思想和见地的文字。

  除此之外,好文章让人有如身临其境。在《溜索》一文中,描写了怒江绝壁,向下一觑……当我读到此段,仿佛置身其中,冷汗直冒,吓得险些从椅子上跌落。文字的准确与生动,就是平时多观察、多体会、多思考、多写作的结果。唯有真实生动,感情真挚,才能打动人心。我们在平常生活中要细心观察,好好感受和体会生活中的一朝一夕、一草一木,才能写出有烟火气息,让人共鸣的好文章。

  同时,要写好文章,日常的练笔必不可少。《傅雷家书》中提到,把自己的一些思想记录下来,可以更快地使之成熟。思想需要总结提炼,表达能力的提升必须通过持之以恒的练习来实现。平日可以多写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题材,记录一些体会和感想,日记就是非常好的一种形式。周国平老师说过,写日记的人耐得住寂寞。我深以为然,日记本是自己最忠实的朋友,写日记也是在培养与自己对话的能力。

  以上是我的一点写作心得,我认为言而有物才是好文章,言而有物需要积累,需要来源于真实的生活,需要注入真挚的情感,才能感人至深,引发共鸣。

  统筹/整理:南都记者 梁艳燕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