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教育厅召开新闻通气会,通报“双减”工作第三方调查评估结果
六成学生作业总量降低 四成学生睡眠时间增加


日前,广东省教育厅举行“双减”工作新闻通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当前广东省“双减”工作取得的成效和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据悉,校内方面,100%的学校建立了校内作业公示制度,100%的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校外方面,现有义务教育学科类线下、线上培训机构压减率分别达到96.06%、86%,学科类培训机构数量大大压减。
线下培训机构压减率96%
广东紧紧围绕校外规范治理、校内减负提质两条主线,综合施策,破立并举,有力有效推进“双减”工作走深走实。
据统计,广东省义务教育学校14885所,100%的学校建立了校内作业公示制度,100%的学校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学校普遍做到了作业管理“压总量、控时间”要求;全省义务教育学校除寄宿制学校、村小(教学点)外,需开展课后服务的9009所学校已100%提供课后服务,学生参与率达71.22%,课后服务已基本达到“两个全覆盖”。全省有72.66%的区县建立了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有7个地市所属区县100%建立了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
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方面,现有义务教育学科类线下、线上培训机构压减率分别达到96.06%、86%,学科类培训机构数量大大压减。在全国率先建立中小学生校园学习类APP审查制度,在省级层面直接对教育移动应用产品进行全面审查,从源头上保障中小学生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的合规性。严格审核登记,指导各地开展校外培训服务学科类和非学科类鉴定,做好分类管理工作。推进营利性学科类培训机构改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工作,全省“营改非”机构完成比例为100%。
同时,严格落实线上培训机构“备案改审批”工作要求,对已备案的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面排查,并按标准重新办理审批手续,线上培训“备改审”完成率100%。全面推进资金监管,制定《广东省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资金管理工作指引》,对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进行风险管控,目前全省预收费资金纳入监管的机构数量为4895家,占应纳入监管机构的100%,有效保障了学员预付费安全。
近四成学生每周可自由支配时长增加
会上,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治理与创新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方征介绍广东省“双减”政策成效第三方评估情况。
本次评估基于省教育厅在网络平台面向全省21地市的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家长)发放的问卷调查数据,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治理与创新研究中心形成报告;共回收了811.15万份调研问卷,有效问卷共计809.69万份,有效率达99.82%,本次有效问卷总数占全省义务教育在校生总数的54.30%。调查显示,91.97%的学生(家长)表示了解“双减”政策,绝大部分学生(家长)对“双减”工作表示满意。
与2021年春季学期相比,61%的学生2021年秋季学期作业总量明显降低。作业难度符合学情,96.46%的学生能独立完成大部分作业,学生作业负担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不给家长布置作业基本落实,84.96%的家长2021年秋季学期无学校作业,过去家长们反映的突出问题在本学期得到有效的治理。
课后服务方面,100%的学校提供课后服务。学校课后服务除提供作业、辅导、阅读等基本托管服务外,还在此基础上安排了体育类、艺术类、科技类等素质拓展服务。79.44%的学校提供至少一门兴趣拓展类课程。有44.14%的学校提供课外阅读课程,有40.67%的学校提供户外体育类课程,有35.89%的学校提供艺术类课程。学生除了参加基本托管外,有32.80%的学生参加了课外阅读类课程,有30.82%的学生参加了户外体育类课程,有24.41%的学生参加了艺术类课程。
学生方面,有46.27%的学生表示本学期每天的睡眠时间增加了,学生睡眠不足的问题得到改善。58.35%的学生本学期体育运动时间明显增加;20.27%的学生在课后参加了学校提供的户外体育类课程。38.06%的学生表示每周可自由支配做自己喜欢的事的时长增加了,如读书、运动等;37.15%的学生周末可自由支配时长达3小时以上。
同时,19.03%的学生周末增加了非学科类的素质培训班。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地进行多样化的学习探索。在参加课外培训班的学生中,71.47%的学生是为了培养兴趣特长而主动参加的,仅有6.43%的学生是因为课堂教学内容简单或老师/家长的影响等而去参加的。
学校落实“双减”工作虽然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方征建议,疏导家长教育焦虑,推进家校社协同减负;进一步推动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服务站点建设,中小学建立教师全员导师制,开展家长课程、父母大讲堂等。引导教师创新作业类型,优化作业设计;加大延展阅读、情景探究、综合实践等形式的课后作业比例,开展相关主题的教师省级培训及校本研修,在小学低年级推行“教-学-评”一体化。对接学生(家长)需求,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增设3%左右的心理健康课程和2%左右的安全教育类课程,加强研学、劳动手工实践、社会实践等课后服务课程的开发。
严打变相开展学科类培训
会上,广东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指出,“双减”是一个系统工程。接下来,将推进完善地方法规制度。在政策制度设计上下功夫,加大校外培训日常巡查和行政处罚力度,实现校外培训机构全闭环管理。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校内课后服务有关收费办法、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转型审批工作规范及有关预收费监管办法。
其次,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推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启发、讨论、体验式教学,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一体化教学,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新型教学关系。
做好寒假期间“双减”工作。严防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违规开班、面向3至6岁学龄前儿童的培训机构违规开展学科类(含外语)培训、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以“素质拓展”“思维训练”“研学活动”“冬令营”等名义超范围开展学科类培训、竞赛等问题发生。
严查隐形变异行为,严厉打击以“家政服务”“众筹私教”等名义进行变相开展学科类培训。科学安排学生假期,督促各地严格控制寒假书面作业总量,适当布置一些实践性、社会性作业。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根据实际需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寒假托管服务,坚持学生自愿参加原则。严禁学校寒假期间组织集体补课、讲授新课。广东省将适时对寒假期间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履职不到位的地区进行通报。
采写:南都记者 孙小鹏
- 上一篇:谁最低,谁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