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吴扬

“老城市新活力”要规划引领 坚持保护与发展“两条腿走路”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莫郅骅 01-27 00:00

  吴扬

  南都记者 莫郅骅

  40年前,广州获批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千年古韵犹存;而今,广州力促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国际风采尽显。

面对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的时代命题,如何踏稳“保护”与“发展”两条腿,城市规划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时值2022年广州市“两会”召开,履新将满4个月的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吴扬,和南都记者分享了他的发展构想与实施路径。

  历史城区 推动整体保护与复兴

  南都:今年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建立、广州名城获批40周年。透过城市规划,广州会如何做好历史文化保护,实现老城市新活力?

  吴扬:广州是具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做好历史文化保护的使命和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10月视察广州永庆坊时就作出了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的重要指示,为我们保护历史文化、做好城市规划建设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原则。

  这些年,我们坚持人民至上、规划引领、建章立制、绣花功夫、共同缔造,妥善处理好保护与发展、保护与利用、保护与民生、保护与生态的关系,擦亮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金字招牌”。

  在新征程新起点上,我们依然要坚持规划引领,加快推进面向2035年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加强名城保护规划系统谋划与刚性管控,进一步完善新时代广州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启动修订《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

  同时,我们还要推动历史城区整体保护与复兴,建设岭南文化中心区。既要强化空间秩序管控,保护历史城区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又要有序推进保护更新,完善城市功能,补足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设施建设短板,提升城市活力;还要机制创新,以微改造绣花功夫、“小规模、渐进式”有机更新方式,打造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典范区域;挖掘、保护利用珠江文化带历史文化资源,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历史文化保护、生态文明、人居环境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

  此外,通过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历史文化游径、南粤古驿道、“最广州”历史文化步径规划建设,加强跨区域历史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与联动发展。培育名城守护官、名城保护联盟等志愿组织,提高社会参与度。

  下放事权 持续完善指导和监督

  南都:前不久,广州发布关于收回一批由区实施的市级行政权力事项的征求意见,合理划分市区规划审批权限,在“放管服”方面有什么要求?

  吴扬: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放管服”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国家一直强调要坚持放管结合、放管并重,在把“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下放地方和基层管理”的同时,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最近市里发布收回一批由区实施的市级行政权力事项的征求意见,就是加强事权下放的事中事后监管的体现。

  2017年以来,我们按照市里有关“放权强区”改革的统一要求,将86项规划和自然资源职权事项下放到各区实施,发挥了各区属地管理和就近服务的优势,调动了基层的积极性,提升了企业和群众的办事便利度。总体来看,大部分下放事权实施情况还是不错的。我们在全面评估和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收回或者调整的意见,纳入到了市征求意见的清单中。

  下一步,我们要严格落实“放管服”改革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强化城市规划引领和刚性管控的要求,构建严密的规划引领和管控体系,不断优化、合理划分市区规划审批权限,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升全市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管理和服务效能,提升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

  南都:无论是巩固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建设再上新水平,还是引领全省“一带一区”发展,都离不开交通枢纽建设。未来广州要如何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功能?

  吴扬:随着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广州承担的国家职责日益重要。市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未来五年广州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功能要持续增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作用不断彰显。

  我认为两大方面要下功夫,一是强化“门户”功能,全面打造国际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包括国际航空枢纽、国际航运枢纽、世界级铁路枢纽和华南公路主枢纽。加快推进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进一步释放空域资源,规划建设T3高铁站,通过引入广河等多条高铁线,拓展白云机场腹地。同时,以南沙港为战略核心,推动珠江口及珠江西岸港口资源整合。推动“五主四辅”铁路枢纽建设,实现90分钟辐射全省,3小时高速连接临近省会城市,5-8小时快速衔接长三角、成渝等全国主要城市群和经济圈。此外,构建南北、东西“井”字形双通道,完善以广州为中心、辐射华南的骨架高速公路网。

  二是深化广州与大湾区的互联互通。编制好相关规划,构建交通互联互通网络。稳定广州至深圳高铁新通道、广深港高铁广州至广州南联络线、莲花山过江通道、狮子洋通道等方案,及时做好用地规划控制,全力做好各项目的规划资源保障。

  城市降温 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解决方案

  南都:广州作为世界银行选定的“中国可持续发展城市降温项目”首个试点城市,经过近两年的试点工作后效果如何?能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哪些经验?

  吴扬:可以说,我们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体现了广州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的责任担当。

  具体来说,我们开展了广州“酷城行动”,研究促进城市通风降温的技术方法与政策措施,制定印发了《在城市更新工作中大力倡导可持续发展城市降温的规划建设指导意见》,大力推进城市绿色转型,营造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新风尚。其次是推进示范项目实施,在永庆坊二期、中新知识城、海珠湿地分别开展旧城更新提升、绿色生态低碳新区建设、绿色基础设施降温效益评估示范。再就是进行多层次的国际交流和知识共享,包括我们在2021年全球市长论坛系列活动中成功举办了“城市气候适应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分论坛,为国际气候治理与城市绿色发展提供“广州方案”。

  通过开展可持续发展城市降温试点工作,我们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可持续、可负担的降温解决方案。包括改善城市表面热性能等技术研究与实践,在实施示范项目的基础上,开发了具备“走出去”实力的气候友好型技术品牌,形成了广州推动可持续降温的策略要点,纳入城市政策。

采写:南都记者 莫郅骅